霧(茅盾所作散文)

霧是茅盾所作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霧
  • 創作年代:1927年7月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茅盾
作者介紹,文章原文,注釋,

百科名片

霧
《霧》是中國著名文學家茅盾任教所寫的一篇散文。本文寫於1927年7月,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全國處於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懷有崇高理想的追求進步的人們面對革命的失敗,心情無比苦悶。茅盾很早就參加了革命,文章寫作時正在流亡之中,對現實感到苦悶、頹唐、想掙扎卻無處著力,於是就用象徵的手法描寫了自己的心情。但是茅盾並不是一味苦悶而沉淪,他希望有疾風大雨,這是一種樂觀向上的奮鬥精神,讓我們想起了高爾基在《海燕》中的吶喊: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作者介紹

霧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裡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

文章原文

(茅盾)
霧遮沒了正對著後窗的一帶山峰。
我還不知道這些山峰叫什麼名兒。我來此的第一夜就看見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頂巔像鑽石裝成的寶冕似的燈火。那時我的房裡還沒有電燈,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記起了兒時所讀的童話。實在的呢,這排列得很整齊的依稀分為三層的火球,襯著黑魃魃的山峰的背景,無論如何,是會引起非人間的縹緲的思想的。
但在白天看來,卻就平凡得很。並排的五六個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著一簇房子,其餘的僅只有樹;中間最大的一峰竟還有濯濯(1)地一大塊,像是癩子頭上的瘡疤。
現在那照例的晨霧把什麼都遮沒了,就是稍遠的電線桿也躲得毫無影蹤。
漸漸地太陽光從濃霧中鑽出來了。那也是可憐的太陽呢!光是那樣的淡弱。隨後它也躲開,讓白茫茫的濃霧吞噬了一切,包圍了大地。
我詛咒這抹煞一切的霧!
我自然也討厭寒風和冰雪。但和霧比較起來,我是寧願後者啊!寒風和冰雪的天氣能夠殺人,但也刺激人們活動起來奮鬥。霧,霧呀,只使你苦悶;使你頹唐闌珊,像陷在爛泥淖(2)中,滿心想掙扎,可是無從著力呢!
傍午的時候,霧變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掛在窗前。兩三丈以外,便只見一片煙雲──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霧樣的罷了。沒有風。門前池中的殘荷梗時時忽然急劇地動搖起來,接著便有紅鯉魚的活潑潑的跳躍劃破了死一樣平靜的水面。
我不知道紅鯉魚的軌外行動是不是為了不堪沉悶的壓迫?在我呢,既然沒有杲杲(3)的太陽,便寧願有疾風大雨,很不耐這愁霧的後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樣掛在窗前。

注釋

(1)濯濯(zhuózhuó):形容山上沒有樹木,光禿禿的。
(2)淖(nào)爛泥,泥坑。
(2)杲杲(gǎogǎo):(太陽)很明亮的樣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