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發聵

震耳發聵

解釋:聵:天生耳聾,引申為不明事理。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塗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振聾發聵
  • 外文名:Enlightened
  • 拼音:zhèn ěr fā kuì
  • 注音:ㄓㄣˋ ㄌㄨㄙˊ ㄈㄚ ㄎㄨㄟˋ
成語資料,成語出處,成語辨析,成語示例,成語爭議,英文解釋,簡明釋義,例句,

成語資料

詞目:振聾發聵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詞典解釋1. (said of ringing statements) to rouse the deaf and enlighten the benighted; to awaken the laggard and to arouse the phlegmatic
中文: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天生耳聾,引申為:“不明事理”)。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頭腦糊塗麻木,是非不明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
英文:people who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the mysteries of some field or activity.
近義詞:醍醐灌頂
反義詞:如墮煙海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褒義成語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年代:近代成語
英語翻譯:rouse the deaf and awaken the unhearing

成語出處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第一卷:“此數言,震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成語辨析

正音:聵,不能讀作“ɡuì”。
辨形:振,不能寫作“震”。

成語示例

茅盾《聯繫實際,學習魯迅》:“除了匕首,投槍,也還有震耳發聵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鐘聲。

成語爭議

張巨齡先生曾在《光明日報·文薈副刊》撰文認為,“震耳發聵”這個常用成語的“聵”字,是一個幾乎被所有人都在誤書的字。他寫道,“包括我們現在的一切出版物在內”,都將“聵”字誤書了。他呼籲,“在語言規範化、標準化日益加強的今天,應當由國家語言文字的相關機構予以規範,將這個(指“震耳發聵”的“聵”字)被誤書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常用成語,恢複本來面貌:振聾發聵。”
姑且不論這種注釋是否確切,單是“聵”字引起的誤解,就值得很好地研究一下。
“聵”的常用義項是“聾”。但是在這個成語中,前邊已經有了一個“振聾”,後邊的“發聵”,就不應該再表示同樣的意義了,正如“裝瘋賣傻”,“裝聾作啞”這樣的成語一樣。所以,我以為這個“發聵”,應當表示“使眼睛不明者能看見”,但“聵”確實當作“目”講。那么,這個字就應當是另外一個同音形近字:“瞶”。其左邊是“目”,而不是“耳”。
筆者保存著一份清光緒三十二年出版的《正宗愛國報》創刊號的原件,該號第5版在述及“本報的章程”時,就有一句關於歡迎“振啟國民聾瞶的讜論”的話,其中“瞶”,就是“目”字旁,表示“盲”的意思。
據查,“瞶”,音Kuì。宋王洙、胡宿二人所編,而由司馬光呈上的《類篇》一書中注云:“目無精也”。清代文人葉燮的《原詩》里曾有所謂“其餘非戾則腐,如聾如瞶不少”的描述,其中的“聾”、“瞶”同時出現,就分別表示兩種狀況,即“耳不聰”與“眼不明”。此外,《正字通》、《廣韻》、《篇海類編》、《字彙》等工具書里對“瞶”的注釋,分別是“目昏”、“目疾”、“目病”、“目風疾”等。總之,無一例注作“聾”。
應當說明的是,“瞶”也有過與“聵”,即“聾”相同意義的用法,但那是作通假字使用的,比如《新唐書·元稹傳》中的“不疾廢目毛瞶”和宋代趙湘本文》中的“不若盲瞶之大”的話。其中的“”,由於前邊已有表示“目無精”的“目毛”、“盲”這樣的字出現,所以就被通假為當作“聾”講的“聵”字用了。但是,通假並非“瞶”的本義,他處則不足為訓。
根據以上的分析,完全有理由提議,在語言文字規範化、標準化日益加強的今天,應當由國家語言文字的相關機構予以規範,將這個被誤書了幾十年,甚至近百年的常用成語,恢複本來面貌:“振聾發瞶”。而其含義也應注釋準確,即:“使耳聾人能夠聽到,使失明者可以看見。比喻某種言論或行動具有使人警醒的力量”等。

英文解釋

簡明釋義

open the ears of the deaf and the eyes of the blind -- said of a great teacher;enlighten another's ignorance;enlighten the benighted;make the deaf ear hear and the dimsighted see;

例句

我們需要真實的變革.將是震聾發聵的.
We need a reality change.this is hideous.
這是部雖說不上震聾發聵,也可以說挺有意思的影片。
It was an interesting, not to say shocking, film.
高新技術非理性擴張的警醒雖然震聾發聵,但的確值得嚴重關切。
The irrational expansion of high-tech alert while enlightening, but it does deserve for serious concern.
早在100年前,晚清先哲梁啓超先生就發表過"少年強則中國強"的偉大宏論,至今震聾發聵,發人深省。
Since one hundred years ago, the great thinker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mr. liang qichao has published "youth are strong,strong chinese" which is a great macro theory, so far, it has also been enlightening.
辛格總理的“國恥說”震聾發聵,顯示了徹底解決男女失衡問題的強烈政治意願。
Prime minister singh's "humiliation say" enlightening, showing solve the problem of gender imbalance in the strong politicalwill.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