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與OpenStack(虛擬機Nova篇)

雲計算與OpenStack(虛擬機Nova篇)

《雲計算與OpenStack(虛擬機Nova篇)》是在2013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伯龍、程志鵬、張傑。

基本信息,作者,出版社,出版年,頁數,定價,裝幀,ISBN,內容簡介,適用讀者,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

陳伯龍/程志鵬/張傑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

2013-9

頁數

324

定價

59

裝幀

ISBN

9787121201202

內容簡介

本書通過深入剖析OpenStack架構的設計理念及具體實現,結合雲計算管理平台建設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讀者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全書在組織形式上,採用簡單明了的語法,段落簡潔,配合大量的圖文以及部分核心代碼,形象地表述出技術套用原理。本文穿插了筆者團隊積累的一些經驗,特別是在套用篇,為不同場景下雲計算落地提供了建設實踐案例,這在業界是相對少見且比較全面的解決方案。

適用讀者

本書適合於IT首席技術官、雲計算研發和運維等相關人員閱讀。

目錄

PartⅠ 概念篇
第1章 雲計算概述 2
1.1 雲計算是什麼 2
1.2 雲計算發展現狀 4
1.3 雲計算體系架構 7
1.3.1 雲計算參與者 8
1.3.2 雲計算部署方式 11
1.4 雲計算的影響 13
1.4.1 雲計算引發了整個IT行業變革 13
1.4.2 雲計算對經濟社會各領域帶來深刻影響 14
1.5 雲計算商用解決方案 15
1.5.1 亞馬遜雲計算解決方案 15
1.5.2 VMware vSphere解決方案 19
1.6 雲計算開源解決方案OpenStack 21
1.6.1 OpenStack發展歷史 22
1.6.2 OpenStack概述 23
第2章 OpenStack安裝體驗及入門 26
2.1 快速體驗安裝 26
2.2 腳本安裝 28
2.3 手動安裝 29
2.4 體驗 35
2.4.1 創建虛擬機 36
2.4.2 添加磁碟 38
2.4.3 安全和訪問設定 41
2.5 Q&A 43
2.5.1 虛擬機上是否可以安裝OpenStack 43
2.5.2 找不到安裝源 43
2.5.3 設定上網代理 44
2.6 如何入門提升 44
2.6.1 源碼閱讀 45
2.6.2 日誌分析 48
2.6.3 安裝問題 49
PartⅡ 架構篇
第3章 系統架構 52
3.1 整體架構剖析 52
3.2 邏輯架構 57
3.2.1 邏輯概念模型 59
3.2.2 邏輯模組劃分 60
3.3 運行架構 63
3.4 開發架構 66
3.5 物理架構 67
第4章 功能剖析 70
4.1 訊息佇列協定AMQP 70
4.2 調度器nova-scheduler 74
4.2.1 過濾(Filtering) 76
4.2.2 權衡(Weighting) 78
4.3 計算資源管理 80
4.3.1 KVM適配 83
4.3.2 VMware適配 84
4.4 存儲資源管理 85
4.4.1 Cinder功能分析 88
4.4.2 iSCSI適配 90
4.4.3 NFS適配 93
4.5 網路資源管理 94
4.5.1 IP資源管理 95
4.5.2 DHCP自動分派IP 95
4.5.3 網路連線管理 98
4.5.4 虛擬交換機管理 99
4.5.5 NAT網路映射 102
4.5.6 網路安全管理 104
4.5.7 Quantum項目介紹 106
Part Ⅲ 實現篇
第5章 計算資源池實現剖析 114
5.1 代碼結構分析 114
5.1.1 常用命令 114
5.1.2 代碼結構 115
5.2 業務邏輯模型分析 116
5.2.1 整體業務邏輯模型 116
5.2.2 Libvirt虛擬化實現模型 118
5.2.3 Xen API虛擬化實現模型 119
5.3 數據模型分析 120
5.3.1 整體數據模型 120
5.3.2 虛擬機模型instances 121
5.3.3 虛擬機狀態 122
5.4 虛擬機開通 123
5.4.1 操作實現 123
5.4.2 實現剖析 126
5.4.3 開通虛擬機外部接口nova-api.create( ) 127
5.4.4 開通虛擬機內部接口compute-api.create( ) 128
5.4.5 計算節點部署虛擬機 compute-manager.run_instance() 131
5.4.6 虛擬化適配 134
5.5 虛擬機啟停 138
5.5.1 虛擬機關閉 138
5.5.2 虛擬機啟動 140
5.6 線上熱遷移 140
5.6.1 構建NFS共享存儲 142
5.6.2 修改計算節點配置 145
5.6.3 遷移虛擬機 146
5.7 VNC控制台 147
5.7.1 VNC和noVNC 147
5.7.2 實現剖析 147
5.7.3 noVNC代理的配置和部署 148
5.8 安全組管理 149
5.8.1 安全組數據模型 150
5.8.2 安全組創建和刪除 151
5.9 Q&A 152
5.9.1 虛擬機部署異常 152
5.9.2 計算節點服務不能正常啟動 153
5.9.3 熱遷移失敗 154
參考文獻 154
第6章 存儲資源池實現剖析 155
6.1 代碼結構分析 155
6.1.1 nova-volume代碼結構 155
6.1.2 Cinder代碼結構 157
6.2 業務邏輯模型分析 158
6.2.1 整體模型分析 158
6.2.2 卷管理類(VolumeManager) 159
6.2.3 iSCSI實現ISCSIDriver 160
6.3 資料庫模型分析 160
6.3.1 整體模型分析 160
6.3.2 卷(volumes) 161
6.4 創建和掛載彈性雲硬碟操作實現 162
6.4.1 創建雲硬碟操作實現 162
6.4.2 掛載雲硬碟操作實現 164
6.5 機架式伺服器iSCSI存儲實現剖析 165
6.5.1 LVM基本概念 165
6.5.2 存儲節點預處理 166
6.5.3 創建雲硬碟 167
6.5.4 掛載雲硬碟 168
6.6 快照管理 169
6.6.1 創建快照 170
6.6.2 快照恢復 171
第7章 網路資源池實現剖析 173
7.1 代碼結構分析 173
7.1.1 Nova-network代碼 173
7.1.2 Quantum代碼 174
7.2 nova-network業務邏輯模型分析 176
7.2.1 業務邏輯模型 176
7.2.2 私網資源池管理NetworkManager 177
7.2.3 公網資源池管理FloatingIP 179
7.3 nova-network數據模型分析 180
7.3.1 整體模型 180
7.3.2 私有網路Networks 181
7.3.3 私網IP位址池 182
7.3.4 彈性IP位址池 183
7.4 nova-network中FlatDHCP模式 184
7.4.1 網路部署 184
7.4.2 網路連線機制剖析 185
7.4.3 高可用性 187
7.5 nova-network中VLAN模式 189
7.5.1 網路部署 189
7.5.2 網路連線機制剖析 190
7.5.3 高可用性 191
7.6 nova-network分配私網IP位址 192
7.6.1 創建私有網路 192
7.6.2 分配私網fixed IP 193
7.6.3 DHCP自動分配IP位址 197
7.7 nova-network分配彈性IP位址 199
7.7.1 操作實現 200
7.7.2 實現剖析 201
7.8 Quantum業務邏輯模型分析 203
7.8.1 Quantum-Server業務邏輯模型 203
7.8.2 Agent業務邏輯模型 204
7.9 Quantum數據模型分析 204
7.9.1 整體數據模型 204
7.9.2 Quantum模型映射關係 206
7.9.3 連線埠ports 207
7.10 Quantum網路模式分析 208
7.10.1 扁平共享模式(Flat) 208
7.10.2 租戶私有網路 209
7.11 Quantum操作實現 211
第8章 Glance鏡像管理 212
8.1 鏡像功能架構 213
8.1.1 邏輯架構 213
8.1.2 開發架構 213
8.2 業務邏輯模型分析 215
8.3 數據模型分析 215
8.3.1 整體模型 215
8.3.2 鏡像(images) 216
8.3.3 鏡像狀態 217
8.4 製作鏡像 218
8.4.1 製作Windows 7鏡像 218
8.4.2 製作Linux鏡像 222
8.4.3 上傳鏡像 222
8.5 創建鏡像實現分析 224
第9章 Horizon前端界面實現剖析 227
9.1 什麼是Django 227
9.2 Horizon的功能和實現 228
9.2.1 Horizon介紹 228
9.2.2 功能架構 229
9.2.3 部署架構 230
9.2.4 開發架構 232
9.2.5 Horizon和Django 233
9.2.6 Horizon和其他模組的關係 234
9.3 定製Horizon 235
9.3.1 修改Web套用的標題 235
9.3.2 修改Horizon的Logo 235
9.3.3 修改Dashboard和Panel 236
9.4 國際化 236
第10章 Keystone認證管理 238
10.1 Keystone架構 238
10.1.1 邏輯架構 238
10.1.2 開發架構 239
10.2 數據模型分析 241
10.2.1 整體模型 241
10.2.2 用戶(user) 242
10.2.3 項目Tenant 242
10.2.4 用戶項目角色關聯表metadata 243
10.2.5 服務service 243
10.2.6 服務端endpoint 243
10.3 Keystone操作體驗 244
10.3.1 創建項目Project 244
10.3.2 創建用戶 245
10.3.3 為項目Project增加新用戶 246
10.4 認證機制剖析 247
10.4.1 curl方式創建虛擬機 247
10.4.2 認證過程剖析 252
10.4.3 認證獲取Token剖析 254
10.4.4 許可權判斷 256
10.5 Q&A 258
Part Ⅳ 套用篇
第11章 私有雲平台建設 262
11.1 概述 262
11.2 適用場景分析 263
11.2.1 選擇私有雲 264
11.2.2 適用場景示例——伺服器套用 266
11.2.3 適用場景示例——桌面雲套用 270
11.3 建設思路 274
11.3.1 建設思路轉變 274
11.3.2 統籌規劃、分階段建設 277
11.4 建設過程 277
11.4.1 網路規劃及部署 278
11.4.2 CPU兼容性 282
11.5 案例分析 283
11.6 私有雲平台待完善 287
11.6.1 OpenStack持續最佳化 288
11.6.2 系統監控管理 289
11.6.3 高可用性管理 294
第12章 公有雲平台建設 297
12.1 誰適用公有雲 297
12.2 運營商建設 298
12.2.1 小規模套用 299
12.2.2 大規模建設 300
12.3 單數據中心建設方案 301
12.3.1 網路部署方案 301
12.3.2 共享存儲提升高可用性 303
12.4 多數據中心建設方案 304
12.4.1 區域Zone解決方案 305
12.4.2 單元Cell解決方案 307
後記 3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