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崖寺(雲南省水富縣雲崖寺)

雲崖寺(雲南省水富縣雲崖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從雲南水富縣城團結路末端往右走,只需拐過一條小巷,就到了雲崖寺。歷史上,雲崖寺曾有寺佛寺、三聖堂、報恩寺、三教堂等名。現名雲崖寺系1993年修復寺院、恢復佛事時所改。當地民眾至今仍習慣稱之為三教堂。

雲崖寺始建年代已無從考證。相傳,清初湖廣填四川時,現水富縣城所在的壩子是一片森林,渺無人煙。外來移民在開墾土地時,於遮天蔽日的林莽中,突然發現一座古剎,廟內菩薩猶在,用具尚存,兩張床上,躺著兩具圓寂法師的遺骸,蚊帳看似完好無損,用手一摸,卻成灰末。若以此為據,則此廟當在明末清初以前若干年即建。

暮春時節,花飛樹綠。我們來到了雲崖寺。但見民房中間一處古式建築,紅牆黃瓦,寧靜肅穆,這就是我們要探訪的雲崖寺了。寺前有一條幹涸的小溝,溝畔是一鬱鬱蔥蔥的竹林,正對著寺院的山門。山門兩側,是一對形態各異的石獅。山門門楣上是“雲崖寺”三個鎦金大字,山門兩側有對聯“金沙水拍雲崖寺,瑪瑙山橫北大門”,均系水富已故書法家李俊先生所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雲崖寺
  • 外文名稱:Yunya Si
  • 地理位置:雲南水富縣
  • 氣候類型:亞熱帶氣候
  • 占地面積:200平米
  • 開放時間:8:00-18:00
  • 著名景點:三教堂
建築構造
從山門跨進寺院一看,正對山門的是雲崖寺正殿大雄寶殿,兩側為兩層樓的廂房,一樓的客房、五觀堂作接待、儲藏、吃齋之用,二樓為住宿之所。正殿背後是廚房,牆上還有幾幅完整的壁畫,花紋精美,筆法純熟。整個寺院占地僅200多平方米。在我們所見過的廟宇中,雲崖寺實在是太袖珍了。
實際上,雲崖寺作為古廟,僅有正殿為古代遺存,這一點可從木柱、壁畫、牆磚、青瓦以及建築技藝、建築風格看出來,其餘的山門、廂房、廚房等均為上個世紀90年代新建。正殿是雲崖寺的主體建築,木柱串架,火磚青瓦,中柱高約7米,共有立柱20根,柱材一說是蒿樹,一說是馬桑樹,無傾斜、蟲蛀、朽損,實屬罕見。正殿既供菩薩,又是佛家弟子做功課的場所,顯得非常狹窄。正上方供釋迦牟尼佛,左供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右供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兩側供十八羅漢;進門左側供西方三聖,即慈航菩薩、阿彌陀佛和大勢至,右側供燃燈菩薩、藥師菩薩和韋馱。眾多菩薩共居小小廟宇,雖然擁擠,卻是相安無事,各享各的香火。正殿門上“大雄寶殿”四字,兩側“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八字,正殿頂上橫匾“妙覺圓明”四字,均系李俊先生所書,木雕鎦金。
據介紹,解放後,雲崖寺分給了一劉姓人家居住,時大殿三尊石雕佛像還保存完好,“文革”時期破“四舊”,佛像及屋頂寶頂、鰲頭等均被砸毀,該寺僅存正殿空殼而已。此後,劉家另居,正殿作生產隊保管室,後又作皮鞋廠作坊。改革開放後,黨和國家宗教政策逐步落實,1993年此寺得以修復,並改名為雲崖寺。
雲崖寺住持印智法師,因兼為宜賓雲台山住持,故多在雲台山,有重大佛事時才到雲崖寺來。雲崖寺的日常管理便由居士王智容負責。王智容介紹說,雲崖寺從修復至今,始終堅持愛國愛教立場,依法從事宗教活動,其建設也是歷盡艱辛。可惜的是,雲崖寺地處金沙江邊,屬向家壩水電站施工區,有關部門已提出遷建要求。王智容等人已請人作了規劃,準備搬遷到瑪瑙山上去。
離開雲崖寺,已是薄暮時分。回首即將消失的古剎,我們不勝唏噓。我們不知道今後的雲崖寺將何去何從,更不知道我們的後人還是否有幸看到這座歷盡滄桑的雲崖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