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台山抗日題刻群

雲台山抗日題刻群

位於連雲港市雲台山一帶,共有萬壽山、飛來石、東陬山、圍屏山、東磊、鹿場、徒然洞7處抗日石刻。石刻群真實地反映了抗日戰爭初期,中國守軍在連雲港保衛戰中的悲壯歷史。有“保我山河”、“保衛疆土、復興中華”、“人心不死,國必不亡”、“雲台山上霧茫茫,此是抗日大戰場。百日爭奪暫歸去,可恨倭兒未斬光”等石刻,並有題記。其中南城東山摩崖題刻的時間、人物、姓名鐫刻十分清晰,是一處珍貴的以愛國主義為題的生動教材。2002年被公布為江蘇省第五批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台山抗日題刻群
  • 地點:江蘇省連雲港市雲台群山
  • 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意義:連雲港保衛戰史
保護範圍,宿城萬壽山抗日石刻,飛來石石刻:,東陬山抗日石刻,鹿場抗日石刻,圍屏山抗日石刻,徒然洞石刻,

保護範圍

①萬壽山抗日石刻:以石刻為基點向東延伸至100米處;南至宿城水庫;西至仙人屋石刻;北至萬壽山山頂。
②飛來石抗日石刻:南至大桅尖山路邊;東、西、北各延伸至20米處。
③東陬山抗日石刻:以東陬山西南向防空洞口為基點,向東南延伸100米,西南至趙慶祝民宅後檐牆,向西北延伸100米,東北延伸80米。
④圍屏山抗日石刻:以題刻為基點,四周各50米。
⑤東磊抗日題刻:東北至土地廟後20米,東南至水庫龍潭澗,西南至龍潭澗西南50米,西北至石刻山崖頂後山窪30米。
⑥鹿場抗日石刻:東、南至山林防火道;西、北外延伸至50米處。
⑦徒然洞抗日題刻:以徒然洞洞口為基點;東至洞口上山頂向東20米,南向外延伸30米,西至玉皇宮東圍牆,北向外延伸30米。

宿城萬壽山抗日石刻

其一:“民國二十七年五月,倭寇由老窯孫家山強行登入,余奉命率游擊第二縱隊向後雲台山阻擊,苦戰經月,所賴官兵用命,頑敵迄未得逞,爰勒石志念”,字徑6厘米,並有大字“保我河山,”四字,字徑38厘米,下署“粵東馮岳”;
其二:大字“殷憂啟聖、多難興邦”,字徑80厘米,下署“曾錫王圭題”,並有小篆圖章:“曾錫王圭氏”,後面有跋:“溯自抗日戰起,敵恃其海陸空軍,聯合大力破我要塞,肆行無忌。本年五月二十日,敵又施其故技,進犯我連雲港,經我官兵奮勇抗戰,時愈匝月,敵終未能越雷池一步。斯誠可堪告慰者。而我守備東西連島將士,又復慷慨赴義,竟作壯烈犧牲,
比古之田橫五百蹈海壯士無遜色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追往思來,慨懷無已。爰刻八字於石,勉我袍澤,此作紀念云爾。公曆一九三八年六月二十八日湖北沔陽曾錫王圭識”,字徑8厘米;
其三:“保衛疆土,復興中華。”字徑19厘米。下署“五月下旬合州李志新題字”,前跋雲“民國念八年五月,倭寇大舉進犯連雲港。余奉命指揮守軍與敵血戰月余。賴我將士忠勇抵抗,誓保河山,頑敵迄未得逞。爰題數字,共相奮勉”,字徑6厘米。

飛來石石刻:

在北雲台大桅尖峰頂飛來石下。行書文4行,每行具體為7、8、8字,第4行正文3字和落款。文為“國難當頭,吾輩軍人當以死赴之。得不死,則亦得後天下之樂也,邵思三”。

東陬山抗日石刻

位於雲台區徐圩鎮東陬山腳下,刻在一防空洞內壁,曰“藏軍洞”,洞壁有胡文臣六言詩刻一首:“日寇侵我海疆,飛機到處逞強。為免轟炸殘亡,依山築石壁將”文四行,字徑10厘米。

鹿場抗日石刻

位於宿城鄉上洞村,刻於鹿場小路旁一石崖上,文曰:“人心不死,國必不亡”,字徑約15厘米,款具“岐山”二字,字徑8厘米。

圍屏山抗日石刻

位於宿城鄉大竹園張家樓西200米之山楂園北一個小石棚的內壁上,刻面156×60厘米,文曰:“雲台山頂霧蒼茫,此是抗日大戰場。百日爭奪暫歸去,可恨倭兒未斬光”,正楷,字徑10厘米,款曰:“一九三八年八月瀋陽周從權題”,字徑6厘米。

徒然洞石刻

其一:在南城東山玉皇宮北約50米處,“徒然洞”三字在洞之上方,正楷,字徑23厘米,上款“民國三十五年孟春”,下款“阜寧高卓然”,正楷,字徑9厘米;其二:“觀徒然偶感”石刻:在徒然洞石刻右上方,文曰:“扶桑倭寇兮擾我邦,穿穴御襲兮徒然忙。血戰八載兮洗國恥,河山重整兮日月光。安危莫忘兮繼奮鬥,縱橫宇宙兮當自強。古燕國楨高捷題”,正楷,字徑9厘米;其三:在“徒然洞”之右上首,文曰:“題徒然洞:蠢爾倭奴,殘暴妄動。公理難容,徒留此洞。民國三十五年春高建華”,正楷,字徑9厘米;其四:在洞口直上,文曰:“題徒然洞:徒作藏身想,倭奴計已窮。一朝同鼠竊,鑿洞積山中。民國三十五年春武柏年”,正楷,字徑8—9厘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