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雲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雲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創建於1950年,前身是國立雲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系,建址昆明市呈貢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 創建於:1950年
  • 前身:國立雲南大學農學院畜牧
  • 建址昆明市呈貢縣
歷史沿革,辦學規模,專業學科,師資隊伍,辦學思想,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合作交流,精神文明,專業培養,

歷史沿革

學院創建於1950年,前身是國立雲南大學農學院畜牧系,建址昆明市呈貢縣,1960年設立雲南畜牧獸醫學院,1961年合併至昆明農林學院成立小哨分院,1964年小哨分院遷至昆明農林學院本部昆明北郊黑龍潭成立畜牧獸醫系,1969年搬遷至大理州賓川縣,1970年遷至原曲靖地區尋甸縣,1971年成立雲南農業大學畜牧獸醫系,1979年遷回昆明北郊黑龍潭。1995年成立雲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
發展歷程
發展歷程圖示發展歷程圖示

辦學規模

辦學58年來,一代代師生秉承“開學養正、耕讀至誠”的大學精神,發揚“矢志創業、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勵精圖治,謀求發展,不斷擴大辦學規模,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學生867人,碩士研究生258人,成人教育學生570人,形成了本科教育穩步發展、研究生教育不斷提升、成人教育協調發展的辦學體系。實驗室面積由原來的不足2000平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0845.45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達1624.11萬元;由原來的簡易牧場發展到擁有雞場、豬場、牛場、飼料廠、草學基地、獸醫院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校內實踐教學基地,學院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圍繞我省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本科專業從過去的畜牧、獸醫2個專業發展到目前的動物科學、動物醫學、草業科學、水產養殖學、生物技術5個專業,為邊疆民族地區培養了高級農業科技人才6000餘名。是目前雲南省唯一培養本科以上畜牧業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學院,已成為雲南省培養畜牧業高級專門人才的教學基地和重要的科技中心。

專業學科

學院現有5個本科專業。其中,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2個專業為雲南省省級重點專業。畜牧學、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預防獸醫學和草業科學5個學科為雲南省省級重點學科。有畜牧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科、特種經濟動物養殖、草業科學、預防獸醫學、基礎獸醫學、臨床獸醫學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農業推廣碩士和獸醫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專業學科平台建設成效顯著,建成雲南省動物營養與飼料重點實驗室、雲南省版納微型豬近交系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雲南省實驗動物飼料營養質量與生產監測中心。由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專業參與的“邊疆農科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獲準國家立項建設;基礎學科納入國家農科專業基礎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有雲南省動物科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雲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分析測試中心、動物生物技術開放實驗室和14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

師資隊伍

學院一貫重視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等措施,著力建設一支素質高、結構優的師資隊伍。學院現有專任教師103人。其中正高職18人,占17.48%,副高職32人,占31.07%,中職47人,占45.63%;碩士生導師36人,博士生導師4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33人、碩士學位教師48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8.64%;專任教師中,異緣學歷者74人,占71.84%。有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農業先進科技工作者1人,全國師德先進個人1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3人,雲南省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7人,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3人,教學科研帶頭人1人,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後備人才3人,技術創新人才2人,省級優秀教師2人,省勞模1人,校級教學名師1人。

辦學思想

立足雲南豐富的畜禽與飼草飼料資源,緊密圍繞社會經濟和畜牧業發展需求,植根邊疆,服務三農,彰顯特色,精心培育邊疆民族人才。以師資隊伍建設為根本,學科發展為龍頭,科學研究為支撐,促進教學、科研、服務的全面發展,努力把學院建設為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學院。

教學改革

學院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觀念,圍繞社會經濟需求,調整專業結構;依託科研平台,建設教學基地,加強教學資源整合,不斷改善教學條件;加大課程建設力度,最佳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強化教學質量監控;以教研促教改,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認真實施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兩個重點專業建設,先後參與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省級農科專業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建設,承擔動物科學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參與教育部“地方農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研究。在承擔多項省、校級教改項目基礎上,2007年起,學院設立了教育教學研究基金,用於資助教師開展教育教學研究,首批立項的10項課題正在順利實施。學院先後於2005年、2006年被學校評為教學管理先進學院。實施的教改項目先後獲雲南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校級教學成果獎6項;《動物飼養學》為省級精品課程,《動物育種學》等3門課程為校級精品課程,並擁有21門校級一類課程。由於加強了教學改革,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近三年來,學院本科畢業生的年終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就業考評連續三年被學校評為優秀。

人才培養

學院歷經坎坷,矢志不移,勵精圖治,嘔心培育邊疆民族人才。一代代學子踐行“厚德博學、明理尚農”之校訓。辦學58年來,為社會培養了6000餘名畢業生,對雲南邊疆民族人才的培養,提升本土畜牧業人才整體素質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許多畢業生已成為所在單位的骨幹,一批優秀的畢業生已經成為省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或企業家。他們之中,有中國傑出創業女性、全國三八紅旗手李海燕,其創辦的昆明華曦牧業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級扶貧龍頭企業、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創新企業;有紮根邊疆,為地方畜牧獸醫工作做出了突出貢獻的“感動中國畜牧獸醫科技創新功勳人物”巍山縣農業推廣研究員馬崇文;有國家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李華春;有獲得全國首次“我最喜愛的人民警察”提名、“第五屆全國優秀青年衛士”稱號的海關總署瑞麗緝毒犬基地民警彭永新……。據統計,雲南省各地畜牧獸醫業務部門40%以上的業務骨幹均為本學院畢業生,畢業生中少數民族占30%以上。他們紮根邊疆民族地區,孜孜以求,勤奮工作,為邊疆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科學研究

學院長期依託雲南獨具的畜禽品種和飼草飼料資源優勢,開展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科學研究,獲得了一批有影響的重大科技成果。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在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與選育、畜禽營養與飼草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頗具特色和創新性的研究成果,並產生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在地方畜禽遺傳資源的保護、選育和開發利用方面,先後培育了大河豬火毛系、版納小耳豬群體系、撒壩豬專門化母系、版納微型豬近交系、滇撒豬配套系、武定雞農大I系、龍陵黃山羊等地方畜禽新品系(或配套系),累計推廣養殖近1.5億頭(只),在大額牛、烏骨羊等特有遺傳資源種質特性方面開展了頗有特色的研究。其中,曾養志教授等培育的世界上第一個大型哺乳動物近交系——版納微型豬近交系,歷時27年,繁育24世代,近交係數達99.47%,研究成果居國際領先水平;連林生教授等培育的我國第一個以純地方豬種選育的專門化品系配套而成的豬配套系——滇撒豬配套系通過了國家審定,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豬配套系,這一研究成果被有關專家譽為“代表了我國豬育種科技的先進方向”。
在畜禽營養與飼草飼料資源的開發利用方面具有鮮明特色。研製的以天然植物有效成分為主體的飼料添加劑可替代飼料中抗生素和化學合成藥物,為生產安全優質畜產品提供了技術支撐,研究成果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開展的雲南地方豬種蛋白質利用技術研究,採用回-直腸吻合技術,測定了雲南地方蛋白質飼料的迴腸胺基酸消化率,構建了胺基酸消化率資料庫,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開展的弱秋眠性苜蓿遺傳多樣性及利用研究,篩選出了適合雲南集約化栽培的苜蓿品種,並最佳化了豐產栽培技術,豐富了苜蓿基礎理論,研究成果獲雲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近五年來,主持項目及獲得的科研成果在數量、層次和水平上有了大幅提升。共承擔國家“973”前期專項、“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等國家級項目31項,主持雲南省科技攻關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等省部級項目57項,其他各類項目102項,累計達190項。目前在研項目71項,在研經費2463.5萬元。成功培育國家級配套系1個,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16項(其中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雲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雲南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7項,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對地方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提高了學院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豐富了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升了學院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合作交流

學院與澳大利La Trobe大學、日本明治大學及鹿兒島大學、泰國Khon kaen大學、越南河內農業大學,北京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甘肅農業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吉林大學等國內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科教合作與交流關係,共同實施完成了多項國際合作和省院省校合作項目。聘請了12名國內外具有較高學術造詣的知名專家、教授和院士擔任客座教授,促進了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提高了辦學質量和科研水平。

精神文明

學院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弘揚我校“開學養正、耕讀至誠”的大學精神,認真踐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先後有6人分別獲得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雲南省優秀共產黨員、雲南省優秀黨務工作者、雲南省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近三年來,有1人當選全國人大常委,1人當選省人大常委;學院獲“創新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省級“先進集體”、校“師德先進集體”;被共青團雲南省委授予“五四紅旗團委”、“五四紅旗團支部”,2次獲雲南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1次獲雲南省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系列活動單項獎;學院被授予雲南省“三下鄉”優秀服務隊,獲雲南省先進班集體2個,1人獲全國大學生百強之星提名獎並獲“中國大學生新東方百強獎學金”,12名學生獲雲南省三好學生,3名學生獲雲南省優秀學生幹部,37名學生獲國家獎學金,46名學生獲雲南省政府獎學金,學生助貸工作考評連續兩年蟬聯全校第一。學院連續四年獲得雲南農業大學學生冬季運動會團體總分第一,學生“交誼舞大賽”蟬聯四屆冠軍。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學院將繼續立足雲南豐富的畜禽與飼草飼料資源優勢,緊密圍繞社會經濟發展和畜牧業發展需求,“矢志創業,艱苦奮鬥”,以高素質套用型邊疆民族人才培養為己任,繼續提高師資隊伍水平,重視學科、專業建設,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加強科學研究,擴大對外學術交流與合作,全面提升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專業培養

8.1動物科學專業
本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培養具備動物生產及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領域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學生主要學習動物生產與管理、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動物營養與飼料加工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使學生受到與動物生產相關的調查、分析、評估和設計等方面的訓練,掌握提高飼料轉化效率、飼料生產與合理開發利用,促進飼料工業和畜牧業發展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備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畜牧業生產與管理、飼料配製與加工、飼料質量監測和飼料工業生產的組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主要開設動物解剖學與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動物遺傳學、動物營養學、生物統計附試驗設計、動物育種學、動物繁殖學、動物環境衛生學、動物生產學、動物營養學、飼料科學、飼料營養與分析及品質檢測、飼料加工工藝學、飼料配方設計、反芻動物營養、飼料添加劑學等課程。畢業生適於在相關領域和部門從事技術與設計、推廣開發、經營、科研、教學等工作。修業年限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8.2動物醫學專業
本專業為省級重點專業,培養具備動物醫學方面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很強社會適應性和創新精神的複合型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學生主要學習基礎獸醫學、預防獸醫學和臨床獸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動物體正常和異常結構及功能實驗、檢查、疾病預防、臨床診斷的基本訓練,具有動物疾病診斷與防治、動物防疫檢疫和獸醫衛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主要開設動物解剖學、動物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理學、動物生物化學、動物病理學、動物藥理學、動物微生物學、動物免疫學、動物臨床診斷學、動物傳染病學、動物寄生蟲學、獸醫衛生檢驗、食品衛生與安全檢驗、動物檢疫等課程。畢業生適於在獸醫業務部門、各級政府機關、行政事業單位、動物生產單位及有關部門從事動物疾病診療、防疫檢疫、教學、科學研究、生產經營、行政管理、產品開發行銷等方面工作。修業年限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8.3草業科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草業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相關領域從事草業生產和園林綠化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學生主要學習草業與園林綠化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草坪、花卉生產與行銷、草坪建植與管理、綠地規劃與設計、草產品生產加工與銷售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備從事草坪綠化與環境治理、園林規劃與設計、牧草生產與加工、草地畜牧業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主要開設草坪學、草坪育種、草坪經營、草坪工程、草坪灌溉與排水、草坪營養與施肥、草坪有害生物防治、運動場草坪、高爾夫球場草坪、草坪機械、花卉栽培、園林規劃、園林製圖、牧草生產加工等課程。修業年限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8.4水產養殖學專業
本專業培養具備水產魚類及其它水生動物的增殖和養殖生產及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魚病防治、魚類育種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具備水產養殖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的高級科技人才。主要開設組織胚胎學、動物生物化學、魚類生理學、水產動物營養和飼料學、水化學、魚類學、池塘養殖學、生物餌料培養、水產動物疾病學、漁業企業經營管理、水產微生物學、水生生物學、水產捕撈學、魚類增養殖學。畢業生適於在水產養殖生產、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門從事科學研究、教學、水產養殖開發、推廣、經營、管理等工作。修業年限四年,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