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兄難弟(漢語成語)

難兄難弟(漢語成語)

難兄難弟。讀音nán xiōng nán dì,漢語成語,1.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難字念去聲,譏諷兩人同樣壞。2.彼此曾共患難的人;也指彼此處於同樣困難境地的人。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難兄難弟
  • 【讀音】:nàn xiōng nàn dì
  • 【釋義】:多反用,譏諷兩人同樣壞
  • 出處:《世說新語·德行
難 nán,基本解釋,典故,例,民間俗語探源,難 nán,解釋,出處,詞語辨析,用法,

難 nán

基本解釋

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難字念去聲,譏諷兩人同樣壞。

典故

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東漢時,潁川郡名士陳實(陳寔)擔任太丘縣長,他的兩個兒子陳紀(字元方)、陳諶(字季方)都功業有成,尊長愛幼,德行甚佳。陳紀的兒子陳群(字長文),陳諶的兒子陳忠(字孝先)爭論各自父親的功德,不可開交,找祖父陳實評理。陳實認為元方和季方都是好樣的,感嘆說:“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這句感嘆演變為成語“難兄難弟”,意思是兄弟都優秀,無可挑剔,並駕齊驅。後來人們把“難於”的“難”解釋成“落難”的“難”,和本義恰恰相反,變成譏諷一對兄弟同樣壞。

隋書·列傳十七》:廣陵、甘棠,鹹有武藝,驍雄膽略,並為當時所推,赳赳干城,難兄難弟矣。
南部新書》:韋夏卿與弟正卿,大曆中同日登制科,皆曰:“今日盛事,全歸二難之手。”

民間俗語探源

清朝初年,有位抗清義士,在一次與清兵的戰鬥中因寡不敵眾,被清兵所殺。他死後不久,夫人生下了他的遺腹之子。
夫人生了一對雙胞胎,但因難產,自己也死了,留下了一對無名無姓,不知誰是兄,誰是弟的兩個孤兒。
義士的朋友將這兩個孩子分別送到五台山和峨嵋山交給了兩個和尚,以免官府追殺。
二十年後,他們倆各得到兩位和尚的真傳,練就了一身超凡脫俗的功夫,在江湖上都名聲赫赫,被稱為“南北雙雄”。
兄弟二人在嵩山少林寺相見,但彼此之間都只能直呼其名,明明是同胞兄弟,卻不能以兄弟相稱,誰心裡都覺得不是滋味。
最後,少林寺方丈出了一主意,讓他們二人比武,勝為兄,敗為弟。眾人哄然叫好。
二人在嵩山之巔拳來腳去,刀光劍影,不分勝負,最後,不得不比試內功,以決高下。
二人分別用劈空掌震落樹葉,小和尚們仔細數被震落的葉數,結果都是十萬八千片。方丈無可奈何地說:“事至今日,老衲也無計可施,你們二人難為兄,難為弟。”
以後,“難兄難弟”這句話,被後人引申為,兄弟二人共同患難的意思。原意比喻兄弟都非常好。今多反用,譏諷兩人同樣壞。

難 nán

解釋

【讀音】nán xiōng nán dì
【釋義】原指兩人都十分優秀,難分伯仲;現也指彼此曾共患難的人;也指彼此處於同樣困難境地的人。

出處

其以半殖民地的風貌出現於世界也,和我們實在是~。(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續編》)
《世說新語》:“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世說新語》是中國劉宋時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由宗室臨川王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南梁劉峻作注。
英文翻譯:fellow sufferers

詞語辨析

【近義詞】一丘之貉患難之交
【反義詞】反目成仇恩斷義絕

用法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賓語、定語;形容兩兄弟都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