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鳴寺的野路

雞鳴寺的野路

《雞鳴寺的野路》是陳夢家創作的一首新詩,寫於1921年1月,收錄在開明書店1948年版《現代詩鈔》(《聞一多全集》四)之中。在這首詩里,詩人並不是像一般紀游體詩那樣重點寫遊覽的名勝古蹟,而是寫去雞鳴寺途中的感受,抒發心中久久蘊積的一個意念——脫離塵世的煩惱,尋找一個清靜無為的桃園。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鳴寺的野路
  • 作者陳夢家
  • 詩體新詩
  • 創作時間:1921年1月
  • 出處:《現代詩鈔》
詩歌原文,詩歌注釋,詩歌鑑賞,作者簡介,

詩歌原文

雞鳴寺的野路
這是一條往天上的路,
夾著兩行撐天的古樹;
煙樣的烏鴉在高天飛,
鐘聲①幽幽向著北風追;
我要去,到那白雲層里,
那兒是蒼空,不是平地。//②
大海,我望見你的邊岸,
山,我登在你峰頭呼喊……
劫風吹沒千載的城廓,
何處再有鳳毛和麟角③?
我要去,到那白雲層里,
那兒是蒼空,不是平地。

詩歌注釋

① 鐘聲:指雞鳴寺的鐘聲。
② 符號“//”代表詩歌分節。
③ 此處將成語“鳳毛麟角”拆開使用,有強調作用。

詩歌鑑賞

詩題“雞鳴寺的野路”中的“雞鳴寺”,坐落在南京市解放門內的雞籠山上,本系梁朝同泰寺故址,1387年(明朝洪武二十年)重建。
第一節,詩人抓住在“雞鳴寺的野路”上見到的實景進行描述。雞鳴寺坐落在雞籠山上,所以這條“野路”是由低往高,詩人由此感到這是通往天上的路。雞鳴寺是佛家弟子修身養性之地,寺院裡的僧侶們度過了人生的苦海,與世無爭,清心寡欲。詩人自然而然把這條路看成是通往天國的路。這樣,他就將自己的主觀情緒滲透進了這條野路,古樹是“參天的”,烏鴉在“高天飛”,鐘聲向著“北風追”,這一切都使人們把視力投向高天,希望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們也能脫離平地,走到白雲里去……
第二節是虛寫。起句“大海,我望見你的邊岸,……”顯然是詩人的想像。大海是望不到邊岸的,山,是永遠也登不完的,因此,大海、山,便成了人世間的萬事萬物的代稱。詩人自認為自己歷經人間坎坷,目睹人類文明的象徵——千年的古城隨著時間的風風雨雨而頹敗。現實與歷史都令詩人失望,只有那佛家的一片靜地還猶如天國一樣是人們的歸宿。在這首詩里,詩人流露出一定的失望與虛無觀念。

作者簡介

陳夢家(1911~1966),筆名陳漫哉。浙江上虞人。1931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法律系。曾在燕京大學進修,並在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合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任教。1949年後歷任清華大學文物陳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通訊》副主編。1927年開始發表作品。195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詩集《夢家詩集》《鐵馬集》《不開花的春》,長詩《陳夢家作詩在前線》,專著《殷墟卜辭綜述》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