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山社區

雞山社區位於,在市區通往金鼎的港灣大道一側,坐山面海,村莊背靠的兩座山,其神貌皆與展翅的“雄雞”相似,兩座山略呈斜十字交叉。面向村裡的山末端像是低頭伸長嘴巴的雞頭,兩邊是張開的雞翅膀,拱著背部展翅欲飛。因而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雞山社區
  • 位置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唐家灣鎮
  • 社區人物:唐國安
  • 社區民俗:中秋民俗文化
社區概況,社區人物,

社區概況

雞山成為珠海赫赫有名的“魚米之鄉”。 隨著經濟的發展,雞山村改制為居委會,轄區內也新建了很多的廠房,出租給企業發展加工產業,千餘居民除了外出務工之外,每年也可以通過集體經濟取得不菲的分紅,日子過得幸福而安詳。
牛歌是流傳在雞山社區特有的,曾經作為村民交流的一種方式。牛歌以兩人或兩人以上對唱為主,內容可以臨時取材,目前已經作為珠海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出現在各箇中秋節以及其他傳統文化表演場合。十幾年前,在海外僑胞的資助下,村里重新修建了雞山祠堂,開闢為老年人活動中心,內設桌椅,簡單清潔,如今那裡正是雞山老年人高唱牛歌的樂園,時常能聽見老人用方言你來我往對牛歌的快樂聲音。村里老人組織下四個村民成立“牛歌隊”,經常代表雞山奔赴各個場合表演。發揚牛歌文化,讓傳統文化流傳下去。雞山社區逢年過節都會製作各種“應節”的點心。端午節有那兜粽、鬼節有糯米糍、中秋有芋頭糕,春節有角仔和年糕。特色點心在雞山流傳多年,而且製作特別費時,工序非常複雜,糯米糍要蒸上十幾個小時,角仔裡面要包沙葛、魚蝦、沖菜或者花生仁等,吃起來特別香。因為口味極佳,雞山的特色茶點也成為當地人的送禮佳品

社區人物

(1860—1913,唐家灣鎮雞山村人)清華大學創始人,作為120名留美幼童之一,唐國安後來是清末民初留美教育的主要興辦人。他繼容閎之後,又三次選送180名庚款學生赴美,並為清皇室創辦清華學堂,用於留學培訓。清朝覆滅,他在困境中獨撐校務,不僅謝絕到新政府做官,並說服政府改組學堂,援用西學體制,終使清華學校嶄新誕生,遂出任第一任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