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曲歌辭·秋夜長

雜曲歌辭·秋夜長

《雜曲歌辭·秋夜長》是初唐四傑之一、唐朝著名詩人王勃的一首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雜曲歌辭·秋夜長
  • 創作年代:唐朝
  • 文學體裁:雜曲
  • 作者:王勃
基本信息,原詩歌,作者概況,

基本信息

名稱:《雜曲歌辭·秋夜長》
朝代:唐朝
作者:王勃

原詩歌

秋夜長,殊未央,月明白露澄清光,層城綺閣遙相望。
遙相望,川無梁,北風受節雁南翔,崇蘭委質時菊芳。
鳴環曳履出長廊,為君秋夜搗衣裳。纖羅對鳳凰,
丹綺雙鴛鴦。調砧亂杵思自傷。思自傷,
征夫萬里戍他鄉。鶴關音信斷,龍門道路長。
所在天一方,寒衣徒自香。

作者概況

王勃(649或650~675或676)唐代詩人,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疇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楊盧駱”,亦稱“初唐四傑”。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鹹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