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龍橋社區(雲南昆明市官渡區下轄社區)

雙龍橋社區(雲南昆明市官渡區下轄社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雙龍橋社區地處官渡西山、五華、盤龍四區交匯處,是官渡區的橋頭堡,轄區面積0.2平方公里。社區東起塘雙路、西臨盤龍江、南起雙龍橋、北至拓東路。有居民住戶3748戶13006人、公共單位7家、居民樓棟院158個、軍烈屬54戶、育齡婦女270人、殘疾人132人、下崗員人302人、失業人員252、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3戶113人。雙龍橋社區黨支部、居民委員會同時成立於2001年7月,每屆任期三年。社區設書記1名、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員4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雙龍橋社區
  • 行政區類別:雲南
  • 面積:0.2平方公里
  • 人口:13006人
村情概況,地理位置,維修改造,基礎設施,人文地理,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人文地理,基層組織,

村情概況

幾年來我們將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積極引導居民以“愛我社區,爭做文明市民”為重點,成立了黨員、青年、巾幗等志願者服務隊,社區再就業,低保、計生、治安等工作紮實有效,社區老年健身隊、文藝隊等民眾性組織,堅持常年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社區老年大學、社區市民學校長期招生開班培訓,使居民的整體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得到了明顯提高。先後獲得“省體育特色先進社區”、“市文明社區”、“市青年文明社區”、“市級綠色社區”、“青年文明號”、“無毒社區”、“零家庭暴力示範社區”等榮譽稱號。
幾年來,為進一步美化社區環境,便利居民生活,街道、社區投入大量資金對轄區進行全面的出新改造,拆除了大量臨違建築,修建了各種小遊園和沿街花台,並種植喬木1000餘棵,攀緣植物2000餘株。設定了老年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健身室、電教室、法律援助室等配套服務設施,黨支部將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服務居民,把社區建成為環境優美,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社區。

地理位置

社區東起塘雙路、西臨盤龍江、南起雙龍橋、北至拓東路。有居民住戶3748戶13006人、公共單位7家、居民樓棟院158個、軍烈屬54戶、育齡婦女270人、殘疾人132人、下崗員人302人、失業人員252、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3戶113人。雙龍橋社區黨支部、居民委員會同時成立於2001年7月,每屆任期三年。社區設書記1名、主任1名、副主任1名、委員4名。 幾年來我們將本著“以人為本”服務居民,積極引導居民以“愛我社區,爭做文明市民”為重點,成立了黨員、青年、巾幗等志願者服務隊,社區再就業,低保、計生、治安等工作紮實有效,社區老年健身隊、文藝隊等民眾性組織,堅持常年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活動。社區老年大學、社區市民學校長期招生開班培訓,使居民的整體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得到了明顯提高。先後獲得“省體育特色先進社區”、“市文明社區”、“市青年文明社區”、“市級綠色社區”、“青年文明號”、“無毒社區”、“零家庭暴力示範社區”等榮譽稱號。

維修改造

幾年來,為進一步美化社區環境,便利居民生活,街道、社區投入大量資金對轄區進行全面的出新改造,拆除了大量臨違建築,修建了各種小遊園和沿街花台,並種植喬木1000餘棵,攀緣植物2000餘株。設定了老年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健身室、電教室、法律援助室等配套服務設施,黨支部將本著“以人為本”的宗旨服務居民,把社區建成為環境優美,人際關係和諧的新型社區。

基礎設施

社區內有資源1000平方的體育館、50平方的健康路徑、100平方的籃球場、能容納1000多人的文化宮。並於2008年申報了區級文化活動室,申報過程中,社區共投入資金兩萬餘元,購買了大量的體育健身器材及500餘冊圖書,豐富轄區居民民眾體育活動的同時,也豐富了大家的文化知道。
社區協調昆明鐵路局向居民免費提供活動場所,有網球場、羽毛球場、籃球場桌球室、門球場等活動場地;並組織大量老年人在小廣場開展太極拳、太極劍、太極球操等老年人喜愛的鍛鍊活動,即增強了大家的體質、也增進了鄰里的友誼。通過社區開展的各項文體活動,在2008年社區被評為雲南省文化體育特色先進社區。

人文地理

雙龍橋社區人文地理資源比較豐富,最為著名的要屬滇越鐵路歷史。
滇越鐵路從中國昆明至越南海防,全長854公里,分為越南段(即越段)和雲南段(即滇段)。今天我們中國人所說的滇越鐵路是指其滇段部分,1958年鐵道部電令:滇段改稱昆河鐵路。是中國連線越南的鐵路幹線。
昆明市中心地段盤龍江旁的昆明鐵路局機關大樓,是當時滇越鐵路始發站昆明南站的位置。20世紀末昆明南站遷往火車北站後,留下來的僅有一棵百年古樹和通車典禮時會議廳的半壁圍牆。現昆明鐵路局機關內的百年古樹已被市政府定為二級保護古樹名木;通車典禮時會議廳的半壁圍牆也被區政府定為了區級保護文物。

人口衛生

一、計生工作開展紮實
社區深入院壩居民民眾中,經常串串門、聊聊家常,熱心幫助左鄰右舍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從中也及時開展了一些流動人口工作。定期不定期對轄區內流動人口進行計畫生育教育工作,聯合派出所對轄區內的流動人口進行統一管理,使轄區內的流動人口無超生現象發生。
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健全、人員到位、制度完備
人人健康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社區依託社區醫院:雲南省第三人民醫院衛生服務所(塘雙社區衛生服務站)積極開展預防、醫療、保健、康復教育、計畫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社區協同衛生所,入戶走訪、上街宣傳,發放相關健康知識宣傳品,結合培訓、講座、出黑板報等多種形式作好宣傳、做好疾病預防。配合防疫部門向轄區內適齡兒童發放藥丸和注射疫苗,社區內無違反醫療相關案件,積極完成上級交辦的有關健康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特別是08、09兩年的手足口病和甲流感(H1N1)的預防過程中,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合社區進行了大量的宣傳、教育工作,得到了轄區內居民的一致好評。

文化教育

雙龍橋社區老年大學各學科簡介
1、書法班
招生173人次,主要學習楷書、隸書的用筆、點畫、結構、章法等有關基礎知識。部分學員(米振元、黃永久、楊家榮)成為雲南省老幹部書畫協會會員,其作品參加過省市舉辦的老年書畫展。
2、國畫班
招生209人次,主要學習中國畫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部分學員(丁蘭芳、張岫巖、湯素萍、曹玲、王用珩、高淑英、廖樂義、韓秀華、孫雅雲、華荷珍、石景華、楊家榮、吳粉定、朱海龍、黃永久等)成為雲南省老幹部書畫協會會員,其作品參加過省市舉辦的老年書畫展。黃永久學員還是中國鐵路老年書畫協會會員、中國民族藝術家協會會員、雲南省老幹部書畫協會理事等其國畫作品參加中國鐵路西南書畫展獲二等獎、書法作品(小篆)參加紀念鄭和下西洋100周年書畫展獲優秀獎等、黃永久、丁蘭芳、韓秀華等學員國畫作品在局敬老節書畫展上分獲二、三等獎
3、攝影班
招生106人次,主要學習照相機(以數位相機為主)的結構與功能,掌握對靜物、人像、花卉、運動物體和風光攝影的基本方法與技巧以及數碼照片的後期製作。部分學員(鄧麗梅)已成為雲南省老年攝影家協會會員、昆明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其作品參加過省市老年攝影展等
4、民族舞班
招生573人次,主要以我省民族民間舞蹈為主,教授彝、白、藏、傣等民族舞蹈的基本動作、組合、隊形變化等。
2003年老年大學成立了舞蹈隊,現有骨幹隊員30人,多次參加各種比賽和演出活動,受到了各界的好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5年9月舞蹈隊自編的舞蹈《映山紅》,在參加雲南省老年文藝匯演和雲南省首屆金秋舞蹈大賽中,均獲三等獎;自編的彝族舞蹈《手鈴舞》在2007年雲南省第二屆金秋舞蹈大賽和昆明市第五屆民間文藝調演中,均獲一等獎。同時,每年定期為鐵路基層單位舉辦老年民族舞培訓班,把民族舞等普及到鐵路沿線站段、小區,使老年文體活動更廣泛地開展,為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5、健身操班
招生681人次,教師自編健身操11套。主要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點,以身體練習為基本要求,學會自我鍛鍊的技能和方法,提高藝術修養,培養節奏感和韻律感,改進身體形態。
2004年成立了健身操隊,有骨幹隊員30餘人。多次參加各種比賽和演出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成績。自編的現代舞《今天我快樂》在2005年《雲南省首屆金秋舞蹈大賽》中,是唯一一個獲二等獎的現代舞;在2006年的雲南省第六屆老運會上,自編的健身操《怎么HAPPE》獲優勝獎;自編的健身拉丁舞在2007年雲南省第二屆金秋舞蹈大賽中獲三等獎。同時,每年定期為鐵路基層單位舉辦老年健身操培訓班,把健身操等普及到鐵路沿線站段、小區,使老年文體活動更廣泛地開展,為精神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6、聲樂班
招生672人次,主要學習聲樂理論,發音、吐字練習;通俗、美聲、民族歌曲選唱,齊唱、獨唱、重唱和二部輪唱、合唱的練習,提高歌唱的表現力和感染力。2007年成立了女子合唱團,現有團員45人,在老年大學成立五周年之際首次登台演出。
7、手工班
招生67人次,主要學習紙花、絲襪花、金絲鑲嵌花和卡紙製作等。學員作品多次參加局敬老節作品展。
8、武術班
招生106人次,主要學習武術的基本概念,24式、32式、42式、48式太極拳的基本知識及要求,動作要領。
多次參加局敬老節文藝匯演,2007年參加雲南省老體協舉辦的32式太極拳和陳式太極劍比賽獲優秀獎。
9、京劇班
2008年首次招生,學員有52人。主要學習京劇最基本的唱、念知識,京劇的十三道轍等基礎知識,學習練嗓和用氣技巧,教授傳統戲和現代戲中的一些唱段。
10.合唱團
昆明鐵路局老年合唱團成立於2001年5月,現為省合唱協會會員。曾被評為路局離退休先進集體。
在省合唱協會、省老齡工作委員會及路局黨委、工會的關懷、支持下,排練合唱曲目六十餘首,演出四十餘場次,路內外多次獲獎,2001年參加威海《永遠的輝煌》全國老年合唱節,榮獲“秋菊金獎”;2003年參加昆明國際旅遊節全國老年合唱大賽,獲“香格里拉”金獎;2004年獲昆明市風煙滾合唱英雄歌詠比賽第一名;2005年獲雲南省“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和紅軍長征70周年”全省老同志合唱邀請賽第一名;同年在路局內演出了中國合唱藝術的經典之作《黃河大合唱》,受到領導一致好評;2006年參加全國老年合唱邀請賽獲“彩霞金獎”,2007年在雲南省《和諧雲嶺頌--慶七一、迎十七大歌詠比賽》中獲合唱銅獎、優秀組織獎。路局為合唱團頒發了“弘揚企業文化,情系風采晚霞”牌匾。
11.計算機班
從2003年開始招生,連續辦班3年,來共招收學員176人次,06年因為教室等原因停止辦班。本學科主要學習計算機的基本知識及操作,幾種漢字輸入法,Word的介紹和套用,文章的編輯與美化,表格處理以及計算機網路知識和套用等。

村務公開

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雙龍橋社區聯合團支部對轄區內貧困兒童進行了調查,了解到轄區雙龍橋32號院的王建美小朋友屬於特困兒童。為此,雙龍橋社區聯合團支部向街道團工委提出申請對其進行慰問。
此次活動受到了各級團委的高度重視。在昆明市團委開展“六·一”表彰活動的契機下,昆明市團委、昆明市政協、官渡區團委、太和街道團工委一行領導來到了王建美小朋友家,給她送來了書包、學習用具和助學慰問金,為她解決生活困難。同時,昆明市政協盧主席還用親切的言語鼓勵王建美小朋友,囑咐她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將來改變生活狀況,成為國家的棟樑,也為需要幫助的人盡一份心力。

人文地理

雙龍橋社區人文地理資源比較豐富,最為著名的要屬滇越鐵路歷史。
滇越鐵路從中國昆明至越南海防,全長854公里,分為越南段(即越段)和雲南段(即滇段)。今天我們中國人所說的滇越鐵路是指其滇段部分,1958年鐵道部電令:滇段改稱昆河鐵路。是中國連線越南的鐵路幹線。
昆明市中心地段盤龍江旁的昆明鐵路局機關大樓,是當時滇越鐵路始發站昆明南站的位置。20世紀末昆明南站遷往火車北站後,留下來的僅有一棵百年古樹和通車典禮時會議廳的半壁圍牆。現昆明鐵路局機關內的百年古樹已被市政府定為二級保護古樹名木;通車典禮時會議廳的半壁圍牆也被區政府定為了區級保護文物。

基層組織

雙龍橋社區於2007年6月18日進行了第三屆社區換屆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的社區工作人員,新一屆的社區工作人員由1名書記、1名主任、1名副主任及4名委員組成,其中大專文化4人、高中文化3人,平均年齡37歲;為把社區各項工作有效的深入開展,在社區居民會的基礎上成立了由公共單位主要領導為首的協調議事委員會,其中主任由社區副主任擔任,副主任及委員由公共單位有關領導和轄區居民代表組成;社區除了設立愛心救助、志願者工作站、綜合調解工作站、城管和衛生工作站、計畫生育工作站、文化工作站外,為了更好的服務轄區居民民眾,社區社會勞動保障服務站積極挖掘轄區潛力,努力解決轄區內的失業人員就業問題,同時還為轄區內的居民民眾辦理居民醫療保障及失業證。社區組織的健全充分發揮了社區基層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的四自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