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love

雙曲線·love

《雙曲線·LOVE》是作者王十九(出版該書時署名莫須有)的長篇小說處女作,是一部富有實驗性和時代感的文藝小說。

小說中的三名主角粉侯、王泣花和西門小哥在現實生活中的接觸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他們的交流內容卻不能說不豐富。就在這種非常柏拉圖式的互動中,情不知何所起,一往而深。他愛上了他,她卻愛上了他。該書結束時,忽然充滿了情感上的張力:這些主角遭遇到了雙重悲劇。

作家曹文軒先生這樣評價:“這個故事,甚至還有點悽美。中國小說寫故事,一般都不涉足這個審美境界。中國當代小說,就更沒有這個境界……悽美是一種很高級的境界。”

基本介紹

  • 書名:雙曲線·LOVE
  • 作者:王十九
  • ISBN:9787540426606
  • 類別:長篇小說
  • 頁數:266
  • 定價:17.00
  • 出版社:湖南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 2001-10
  • 裝幀:平裝
  • 開本:787*1092  
  • 字數:180000
內容簡介,小說目錄,寫作風格,結構重疊,文本參差,語言特色,現代與古典,熱烈與涼薄,精彩句子,作品影響,研究者,讀者,作者,評論摘錄,相關著作,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故事來源於網上發生的一場真實的網罵,並在此基礎上虛構成篇。
網路菜鳥西門小哥由於少不更事,初入江湖就開始指手畫腳,跟幾個網蟲展開打鬥,導致整個BBS站點上板磚亂飛。正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神秘人物王泣花和自稱師兄的粉侯先後出來解圍,西門小哥得以從容退卻。
但是粉侯卻被王泣花的發言所吸引,想方設法尋找有關對方的一切訊息。終於有一天,粉侯來到“花冢”,找到了王泣花的蹤跡。可是王泣花到底是誰?王泣花的真實面目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一直折磨著粉侯,直到最後,謎底揭穿,粉侯心裡卻充滿了悲哀。
全書以粉侯郵件中的最後一個句子結束:“唯一可以讓我信賴的,只有無聲無息、伸手可觸、但是卻牢不可破的憂傷。”
這個通常被認為是網戀故事的小說,並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在敘述某種感人情感的同時,它也細緻探討了人們在網路社區的種種表現和網路文化對人們的影響。其中有些問題非常耐人尋味,諸如:屈原到底是不是同性戀?王泣花和西門小哥有什麼關係?紅豆館究竟在什麼地方?蜘蛛最獨特的性格和網路野狗最本質的特點都有哪些?……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將隨著主人公之間的交流,在《雙曲線·LOVE》里得到討論。

小說目錄

本我之舞・總序
序·我看雙曲線 By/曹文軒
第一章 汪汪汪
第二章 叫魂
第三章 陌生人
第四章 花冢
第五章 鬼譚
第六章 蜘蛛的方式
第七章 《紐約客》的否定命題
第八章 以母親的名義
第九章 紅豆館
第十章 黑得像魔鬼,燙得像地獄
第十一章 比如屈原
第十二章 他人的面貌
第十三章 B2B
第十四章 去國
後記·第一次

寫作風格

《雙曲線·LOVE》是一部實驗性很強的小說。

結構重疊

它有兩種結構,層層疊疊地交替,仿佛剪不斷、理還亂。
全書第一位出場的重要角色是西門小哥,從她與旁人的衝突帶出另外兩名重要角色粉侯和王泣花。視角由此轉移到粉侯那裡。在他的眼中,故事變成複線敘事的結構。
粉侯與王泣花的聊天成為小說的明線,他與西門小哥的郵件往來成為暗線。隨著時日流逝,在這明暗兩條線中,都有莫名的情愫在暗涌。
只是這暗香與疏影,都見不得天日。在這個故事中,每個重要角色的軌跡都是雙曲線,他們的情感都要零落成泥。粉侯經歷的故事,結構是雙線的,悲劇也是雙重的。
另一個結構是由開啟全書的西門小哥構造的。仿佛這是一個舊日的傳奇,是她翻開第一頁,也是她合上最後一頁。於是西門小哥也進一步發揮了結構上的作用,她參與了這個不快樂的故事,也看見了一個形狀仿佛圓滿、情緒卻不圓滿的圓。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故事,不同的劇中人卻看到了不同的結構。

文本參差

《雙曲線·LOVE》的對多文本的使用較為大膽和多樣化,表現了作者對文體的挑戰。
這本書里包含的不止是起承轉合的敘事語言,那只是一種文體。讀者還能看到,在主角的交流中,至少還有郵件、聊天室對話、古詩模擬、神話新編、對諸如嫉妒等中心詞的主題列舉,甚至還有歌詞、傳說、格言警句、詩歌譯文乃至引用的學術論文片段。
作家曹文軒注意到了這部小說的實驗性和對小說的傳統形態的挑戰,並且指出:“反修剪,反提煉,反單純,成了小說的時代風尚。”
另有評論者認為,《雙曲線.LOVE》一書中,有14種文本穿插鋪陳其中,帶有極其濃厚的專題學術研究氣息。

語言特色

現代與古典

曹文軒先生評價《雙曲線·LOVE》時認為:“憂傷是一種很有節制的情感。它與那種大悲大痛還很有一段距離。莫須有在寫這些憂傷時,用了很有分寸的筆調。他將這份感情就控制在那樣一個分寸上,不上不下。他不太喜歡感情色彩過於濃烈的字眼和修辭。那些既具有現代感又古色古香的句子,有一種內在的張力,但卻沒有火氣與耀眼的光芒。他的文風不屬於江河奔騰、一日千里的那種。
“西門小哥、粉侯、王泣花只是憂傷,而不是絕望。
“也許這更能深刻地打動我們。一種看來並不強烈的情感,其實是一種最經久不衰的情感。
“說到底,憂傷是一種美。有些情感是不能作為審美對象的,比如憤怒,比如達抵大放悲聲的悲痛。而憂傷卻是永遠經得起審美的。我們一旦面對這種情感,就不知不覺地進入了一種審美境界。因為憂傷是一種優雅而高貴的狀態。
“這個故事,甚至還有點悽美。
“中國小說寫故事,一般都不涉足這個審美境界。中國當代小說,就更沒有這個境界。中國小說更喜歡的是悽慘,而不是悽美。悽美有一點寒冷,但不是冰凍三尺時的那種寒冷。確切地說是涼而不是冷。
悽美是一種很高級的境界。”

熱烈與涼薄

曹文軒先生關注到了行文中文字的涼意。那被認為是《雙曲線·LOVE》整部書的基調。
這些涼而不冷的文字,是敘事主體的文字,牽引著整個故事往前行進,暗暗敷上不溫暖的底色。
但是在那些穿插其中,表現人物性格和氣質的文字,卻有一些熱氣騰騰的內容。
粉侯寫的主題帖子,諸如《陌生的可能性》、《嫉妒的最後證據》等,都散發出類似於莎翁戲劇中人一樣的激烈和浪漫之感。那些滾燙、熱烈的歐式長句,令人印象深刻。正是由於它們在主體之外的存在,賦予這部小說一種隱秘的激情。
這些不同溫度的文字,也在隱喻人物的性情。粉侯是熱情的,於是他能寫出熱情的文字,王泣花的涼薄體現於其簡潔清冷的精煉文字,西門小哥的天真則被她那些天真的小句子完全透露。
有相當多的讀者討論到《雙曲線·LOVE》的語言特色,涉及的內容較多,形成的一個共識是,該書語言是有一定複雜性的。

精彩句子

1)傳說中的故鄉是陌生的。沒有故鄉的人是幸福的人,他不用白白寄託一份空虛的情感。
2)陌生人的容貌是扣人心弦的謎語,謎底往往驚人。
3)《一千零一夜》里的所有故事,其實都是對陌生的嚮往和追逐,對陌生的讚美和膜拜。
4)沒有一個詞,會比“陌生人”更甜蜜、更憂傷、更宿命。
5)雙曲線失去了對稱,平衡已經遭到毀滅。離開的他,他的運動軌跡只能是一條習慣寂寞的、獨一無二的拋物線,就像一顆漂泊的彗星,被他自己的選擇和這種選擇帶來的力道、速度和慣性推走;留下的他,已經不願意再動彈,只是不停地枯萎、收縮,最後終於零落成泥,坍塌成一個孤零零的、寒冷的黑洞。
6)我也不知道自己會有什麼樣的結局,或者是悲劇,或者是喜劇,但至少不會是鬧劇。我生活中的鬧劇已經過去了,我不允許它重演。
7)我們戀愛,是因為我們想要尋求完整。肉體的穿插,體液的交換,僅僅是部分內容,我們更重視心靈的和諧。
8)需要藉助網路的訊息和需要藉助回憶的往事同樣虛幻,在我置身其中的時間和空間面前顯得很不真實。唯一可以讓我信賴的,只有無聲無息、伸手可觸、但是卻牢不可破的憂傷。

作品影響

《雙曲線·LOVE》出版後,除了一些精彩的句段逐步流傳,也在研究者和讀者中間引起了不同的反饋。

研究者

荷蘭萊頓大學漢學研究院在針對中國同志文學的主題研究中,認為《雙曲線·LOVE》是中國同志文學發展到第三代時,在情節具有創造性和敘事語言呈現出詩學性的那一批作品中,比較有特色的一部,也是同期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涉及同志主題的文學小說。
國內研究者撰寫的學術論文《現當代文學中同性戀形象解析及作家創作心理探尋》中,也引用了《雙曲線·LOVE》作為論證中的材料。

讀者

大眾讀者由於自身文學素養的深淺不同,對《雙曲線·LOVE》這部文學作品的實驗性雖不一定能分析出原因,也往往能感到“角度和手法還是讓人耳目一新”,以及被該書所營造的情感所震撼。
但從該書出版的10多來年來(2001年截至2014年),相當多的讀者似乎更關注《雙曲線·LOVE》一書中的情感元素,給該書貼的標籤或分類通常有:網路小說、愛情小說/言情小說、同志小說、耽美小說。這部作品因此在這四個圈子或分類中都一定程度地被經典化。
在一些較為特別的傳播中,甚至會出現諸如“強攻弱受文介紹:《雙曲線·LOVE》”一類簡單粗暴的標籤。

作者

根據網上能公開檢索的信息:有讀者反饋,作者王十九從來不承認《雙曲線·LOVE》是耽美小說。
然而在一些熱心讀者的要求下,該作者2006年在晉江發表了一篇小說叫做《四塊玉》,卻貼上了耽美的標籤(當時所署作者名為水族)。
這也許是文學作品在流傳與誤讀中,作者-讀者-作者互動模式中較為複雜的一種情形。
不過《四塊玉》是截至2014年,可以公開找到的唯一能確認為王十九所著的耽美小說。

評論摘錄

《雙曲線·LOVE》對網路時代的詮釋是十分深刻的。這部小說有一種迷人的東西――這個東西叫“憂傷”。這份憂傷也許是永恆的。文學實際上離不開憂傷,多少年來,文學就一直在開採和享用這一寶貴的資源。也許正是因為這份憂傷,才有了文學,才使文學有了存在的理由。——曹文軒
中國圖書年鑑2002中國圖書年鑑2002
本書的色彩是冷冷的 薩克斯藍調,“只有無聲無息、伸手可觸、但是卻牢不 可破的憂傷”。這種村上春樹式的優傷無疑會對讀 者構成難以抵禦的殺傷力。——謝不周文,摘自《中國圖書年鑑2002》
福柯在談及欲望之時認為,“欲望已經為工業機器所壓迫殆盡,我們始終處於無法高聲尖叫的壓抑之中”。欲望本應該很張揚、很外在,如果放棄汪洋恣肆,轉而成為克制和內斂,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感覺。這是《雙曲線》給我們的一種另類閱讀歷險,也是《雙曲線》之所以被稱為實驗性小說的又一個理由。——蘭州晨報
《花樣年華》里兩個人的肌膚相親僅限於指尖,還有蘇麗貞為丈夫流的傷心眼淚塗滿周慕雲的肩頭;《雙曲線.LOVE》里更純粹,粉侯和王泣花兩個人唯一接觸的,似乎只有四四方方的文字。——shuishuiai
你是人還是妖精,怎么寫得出這些文字,我從來沒有見過這么讓我驚駭的文章,以至於自己都變得語無倫次……——封面上的讀者評論

相關著作

《燃情烹調fire》、《四塊玉》、《春辭》、《到處亂跑》、《劈破玉》、《印度狂奔》等。

作者簡介

《雙曲線·LOVE》是作者王十九的長篇小說處女作,當時所署筆名為莫須有,後因重名作者較多,改名水族,此後再改為王十九。
王十九畢業於外語系,業餘寫作,其作品分虛構類和非虛構類。
目前,王十九正在致力寫作的為一部長篇仙俠小說《碧空碎》,該小說正在創世中文網連載。
王十九已出版的虛構類作品有:《雙曲線·LOVE》、《燃情烹調fire》、《我把我唱給你聽》、《不能再說我愛你》。
已出版的非虛構類作品有:旅遊圖書《印度狂奔》、旅遊圖書《遇見·喜馬拉雅山下的時光》。
該作者也翻譯了泰戈爾獲得1913年諾貝爾文學獎的代表作《吉檀迦利》,被“譯言網·古登堡計畫”於2013年作為泰戈爾獲諾獎“百年紀念版”公開推出電子版。
王十九還為LENS雜誌、《中國新聞周刊》等刊物撰寫過旅遊文章,能公開查閱到全文或部分內容的單篇作品主要有:
《孟買:在神話氣息中上演夢想與傳奇的劇場》
《拉合爾:這飽經患難的清晨,不是我們想要的清晨》
《在倫敦的酒吧》
《醍醐寺的血色垂櫻》
《置身於一座真正的鐵血城市》
《泰姬陵的百年孤獨》
《卡朱拉霍風月之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