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信鎮

陽信鎮

陽信鎮位於陽信縣縣城駐地,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陽信鴨梨的發祥地和集中產區,總面積64.7平方公里,人口3.5萬,轄76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信鎮
  • 外文名:Yang Xin Town
  • 總面積:64.7平方公里
  • 人口數據:3.5萬
  • 行政管轄:76個村
  • 主要產業:骨膠、建築、服裝、鴨梨醋
  • 地理位置:陽信縣
自然資源,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產業鏈,旅遊資源,特產,

自然資源

陽信鎮處於黃河三角洲平原開發中心地帶,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物產、廉價的勞動力資源,為工農業生產和開發商品市場提供了天然條件。發達的通訊、充足的電力又為進一步擴大開放,加快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鎮內已村村通上了柏油路,村村通上了程控電話,黃河水流經全境。鴨梨成了奔小康的主導產業,以骨膠、建築、服裝、鴨梨醋、化工等十幾個門類為主的鄉鎮企業框架業已構成。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源充足,優越的自然生產條件,孕育出“鴨梨”----這一精品。宋朝人稱之為“天生甘露”,明代“藥聖”李時珍品梨注《本草綱目》曰:“人間仙果”。全鎮現有鴨梨4萬畝,占總耕地面積的90%,梨產量達1億斤,進入盛果期可突破2億斤。
陽信鎮陽信鎮

產業發展

陽信鎮積極圍繞“突破五項指標,衝刺2006”奮鬥目標,大力實施“工業興鎮”戰略,對接全縣八大優勢產業,堅持“引膨並舉”、“民外合璧”,加快民營經濟在經濟發展中“唱主角”的步伐,逐步打造以鴨梨深加工、高新技術、工藝品加工、不鏽鋼製品、家具等為主導的企業集群。
陽信鎮陽信鎮

農業產業化

陽信鎮現有鴨梨深加工企業5家,年加工鴨梨600多萬噸,鴨梨產業已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依託鴨梨品牌逐步形成了一條農工貿、產供銷一條龍的生產經營路子。市重點龍頭企業陽信金地果蔬食品有限公司與青島客商合作投資3000萬元建設鴨梨深加工項目(標準化生產加工車間正在緊張施工),生產“啟康元”牌鴨梨醋、醋飲、秋梨膏等系列產品,市場前景良好。正與河北泊頭東方果品有限公司合作建立鴨梨出口加工服務中心,實施“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把陽信梨園建成一個集新產品培育、新技術推廣的示範基地,使產品由傳統向綠色無公害轉變,並逐步打開美國及西歐市場。

高新技術產業

陽信鎮陽信鎮
高新技術已成為陽信鎮民營經濟發展的強力助推器。陽信鎮黨委、政府積極鼓勵民營企業立足自身發展與市場需求,與國內外知名公司、大專院校及科研單位進行技術對接。陽信偉國化工食品有限公司在與比利時BELDEM公司合作的基礎上,引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設備建立GMP車間,預計7月份可投入使用,屆時將建成占地3萬多平方米的集科研、開發、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高科技公司,突出自主創新,實現國內食品及麵粉改良劑與生物工程套用生產的主導者地位。陽信金地果蔬食品有限公司與新加坡客商合資成立的陽信佰利新型建材公司,生產保溫材料節能產品,符合產業標準的車間正在建設,預計6月份投產,將實現銷售收入5000萬元,利稅600萬元。
工藝品加工產業集群。作為傳統工藝品基地,陽信鎮逐步形成以生產、加工、出口為主的工藝品產業集群,現有集生產、貿易於一體的專門從事工藝品加工生產企業12家,輻射到惠民、商河、慶雲、樂陵等周邊縣市,產品銷往全國各地及歐美、韓國、日本等國家。通過產品擴散、技術輻射、聯供聯銷等形式,解決了3萬餘名農村婦女勞動力就業,實現社會效益1.2億元。於2005年9月總投資560萬元建設的陽信華泰工藝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自主設計、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主要生產各種手工藝品和機塑工藝品,產品全部出口歐美等西方已開發國家市場,年產值預計可實現3500萬元。引進的奧陽工藝品服裝項目,已進入設備安裝調試階段,該項目的投產將吸引更多的農民加入到工藝品加工行業來,在幫助農民增收的同時,增強產品的競爭力,把產業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另外,以東進(陽信)餐具有限公司為龍頭的不鏽鋼製品、以盛達斯家具有限公司為龍頭的家具製造企業集群也在蓬勃發展。

產業鏈

該鎮鴨梨出口公司達到3家,深加工企業5家,鴨梨保鮮庫達到130多座,網套廠15家,紙箱廠7家,年創社會效益5000多萬元,使“二三產業”收入大大超過鴨梨種植業,“種梨的不如存梨的,存梨的不如辦廠的”成為梨鄉的一道新奇觀。這是陽信鎮拉長鴨梨產業鏈帶來的變化。陽信鴨梨自唐初開始種植以來,經過近千年的選優汰劣,逐步形成果形美觀、色澤金黃、醇甜適度、耐儲運等優點,成為國內外水果市場上的暢銷貨。但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受農業保護條款逐步推出、國外優質水果大量湧入以及農藥、化肥等生產成本的提高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增產不增收甚至果賤傷農現象。對此陽信鎮確立了“三三三”的鴨梨產業工作思路,發揮“品牌、規模、產業”三大優勢,挖掘“加工、出口、招商”三大潛力,落實“建市場、上項目、提質量”三大對策,圍繞鴨梨產業鏈抓生產、促效益,在推行標準化生產、增加“訂單農業”比重的同時,給予政策、資金等優惠政策,重點發展鴨梨保鮮、深加工、包裝、配貨等鴨梨“二三產業”,不僅有效緩解了因鴨梨上市過於集中造成銷售渠道不暢的難題,又提高了鴨梨價格,僅保鮮庫就“吞進”全鎮鴨梨總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鴨梨價格強勢“反彈”,連續兩年保持在每公斤1.5元以上。
陽信鎮陽信鎮

旅遊資源

仙女授梨雕塑
萬畝梨園風景區主要景點之一,位於陽信縣陽信鎮梨園郭村南。雕塑建於2004年,高7.5米,寬4.5米;底座長4.5米,寬3.7米,全部由花崗岩石雕制而成。雕塑的背面刻有鴨梨傳說的碑文:相傳,很久以前,這一帶曾有一個寬廣美麗的清波湖。天上的仙女們經常下凡來此遊玩。一天,七仙女在天宮果園中偷摘了專供王母娘娘享用的仙梨,一起來到清波湖品嘗後,把仙梨核丟在了湖畔。幾個春秋過去,岸邊長出了幾棵根深葉茂、結滿圓黃果實的仙梨樹。見此,仙女們在高興的同時又感到憂愁:這事若被王母娘娘知道,定會懲罰她們。這時,一群鴨子從湖中游來,仙女們見此便有了主意:把仙梨的頸部變成鴨頭之狀,就看不出它是天上之物了。於是,她們略施法術,須臾間,仙梨變成了鴨梨。早年的清波湖因乾涸而變成了青坡窪,而那湖邊生長的幾棵梨樹已繁衍成大片梨園,為一代代後人造福。陽信鴨梨由此被譽為人間仙果而名揚於天下。
陽信鎮陽信鎮
農民狀元朱萬祥塑像
塑像坐西面東,有3米高,正面及南側刻有“省農民科技狀元朱萬祥”和“等到梨花爛漫時,狀元叢中笑”的題詞:西側刻有朱萬祥的生平及事跡簡介。朱萬祥是陽信鎮梨園郭村人,從年輕時就以頑強的毅力潛心研究鴨梨生產技術,歷經55個春秋,終於打破了“桃三杏四梨五年”的歷史定論,解決了梨樹“大小年”問題,推出了“鴨梨3年結果,5年豐產,8年畝產超萬斤”的新技術,使陽信鴨梨達到了高產穩產,實現了質的飛躍。陽信鴨梨面積已達20餘萬畝,年產量達1.5億公斤,占農民總收入的1/3。朱萬祥生前被評為全國綠化勞動模範、山東省農業科技狀元,還被山東農業大學特聘為客坐教授,為了表彰他為陽信鴨梨的生產與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讓人們永遠發揚他的勇於探索、勇於實踐、勇於創新的科技精神,陽信縣人民政府於1993年4月專門為他修建了塑像。
陽信鎮陽信鎮
中國鴨梨之鄉紀念碑
萬畝梨園風景區主要景點之一,位於陽信縣陽信鎮梨園郭村東。陽信鴨梨自1985年被評為全國優質水果並奪得金杯獎,在以後的每年評比中力挫群雄,蓋壓群芳,一直穩坐於全國梨系列冠軍寶座。1996年3月,陽信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學會、中國特產報社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為此,陽信縣人民政府於1997年4月建造了這座紀念碑。

特產

陽信是中外聞名的鴨梨之鄉,陽信鎮則是陽信鴨梨的萌生地和主產區。陽信鴨梨外型美觀,因其梨梗基部突起、狀似鴨頭而得名。陽信鴨梨色澤金黃、香味濃郁、皮薄肉豐、脆嫩多汁、酸甜適度,素有“天生甘露”之美稱。陽信植梨歷史悠久,相傳唐初土生梨種進入人工栽培,宋末明初已具相當規模。據地名檔案載:“明永樂年間,張姓由河北武邑、棗強一帶遷來立村,因植有很多梨樹,行行塊塊果實纍纍,四方聞名,故得村名梨行至今。”到清代末年,梨園郭、八里莊等地已有大面積梨樹栽培,且產量可觀。如今陽信全縣鴨梨種植面積達20多萬畝,年產量4億公斤,不僅暢銷全國各地,還遠銷亞洲、北美、澳洲等地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並開發出鴨梨醋、保健飲品等系列產品。1996年,陽信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聯合命名為“中國鴨梨之鄉”。
經過歷代選優汰劣,良種嫁接,派生出的陽信鴨梨,外觀形狀,內在品質,細胞結構,營養成分等,均超過了原生梨種和異地同類品種。陽信鴨梨富含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有機質,具有清心潤肺、止咳定喘、潤燥利便、醒酒解毒之功效。相傳藥聖李時珍曾途經陽信,因肺癆而病臥於驛榻,幸而得食鴨梨而痊癒。《本草綱目》載:“梨,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臟之陰”。1985年,在國家農牧漁業部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評大會上,陽信鴨梨獲得梨系列總分第一名,奪得“金杯獎”,縣政府為此立碑誌文,並作為縣城標誌。之後,陽信鴨梨在歷次全國、全省優質水果評比中均位居梨系列之首,並先後榮獲全國首屆農業博覽會金獎、1993年曼谷國際食品博覽會金獎,國家級綠色食品標誌、綠色食品原產地註冊認證以及國家“名牌產品”、山東省“特優水果”稱號。先後於1988年、1990年被全國城市運動會、北京第11屆亞運會指定為專用水果。
梨園郭村位於陽信縣城西北4公里。村周有果園千畝,是“陽信鴨梨”的主要產地。明天順年間,郭姓人由今河北省武邑、棗強一帶遷此立村。梨園郭村農民鴨梨專家、全國綠化模範、全省農民科技狀元朱萬祥,集50年研究經驗,研發“鴨梨早期密植豐產技術”試驗獲得成功,以鴨梨3年結果,5年豐產,8年畝產超萬斤的記錄,改寫了鴨梨生產的歷史。朱萬祥去世後,當地政府和民眾為其立碑塑像,以示紀念。今朱萬祥塑像座落於村西梨園東首,塑像高3米,坐西面東,正面及南側鐫刻有省領導手書的“省農民科技狀元朱萬祥”和“待到梨花爛漫時,狀元叢中笑”的題詞。“中國鴨梨之鄉”紀念碑座落於村東路口梨園。該碑占地500平方米,碑體臥勢,正面寬6米,呈弧形面向東南,以地為圓心劃弧,碑後左方附有一塊寬1米,高2.4米的小碑,上面刻有紀念文字。觀花台位於村東南梨園中,占地5畝,台高5米,亭台面積11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近百人俯瞰梨花盛開之美景。花開時節,登台遠眺,勝境無際,令人心曠神怡,飄飄欲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