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氏鎮國府

陸氏鎮國府,又稱“御賜不入八分鎮國公陸氏之府”。清朝康熙年間始建,原為金陵富商之宅院。雍正時期,變身為鎮國將軍陸韞府邸。乾隆時期被查抄,道光時期得以解禁,並被賞賜給一位固山貝子。遺址位於南京棲霞山附近,損壞程度較高,地表建築在“文革”中被徹底燒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氏鎮國府
  • 別名:御賜不入八分鎮國公陸氏之府
  • 創建時間:清朝康熙年
  • 遺址:位於南京棲霞山附近
  • 歷史:在“文革”中被徹底燒毀
鎮國公,景嬪,世家,恩典,後代,

鎮國公

江寧府陸家,清朝又稱鎮國府陸家,據考,系蘇州府陸家(明朝奉直大夫陸昂世家)之旁支。雍正朝,“鎮國將軍陸韞卒,上體恤故臣,加封鎮國公,典葬從不入八分之制,世襲。”自此以後,恩封的爵位還有金陵侯、長恩伯(承恩伯)、驍騎二等子。先祖原為宗室封爵第九級,在不入八分鎮國公下,輔國將軍上。品級為武官正一品。亡故後受皇帝恩典,加封不入八分鎮國公。賜江寧鎮國府一座。

景嬪

道光朝時,鎮國府為滿足朝廷選秀,曾將幼女陸芷選送。因是漢姓,故易姓為博爾吉濟特氏,並易名為露芝。因種種原因,並未入宮,後被選送慶王府,冊封為“景嬪”。此後,鎮國府因“屢不作為,辜負聖恩”,被剝奪爵位,不久,景嬪被廢。鹹豐朝,上垂恩鎮國府,加封“承恩伯”,並恩準襲爵。至此,“景嬪”才被供入祖先祠堂。

世家

據有考證紀錄的世譜中記載,陸家自唐以來共有公爵八位。其中世德堂(唐朝潤國公陸齊望世家)系江寧正統,三聽堂(唐朝慶國公陸組世家)系繼正統。當時顯赫之族還有吳郡公陸廒世家、楚國公陸佃世家等。明以後,三畏堂(清朝鎮國公陸君府世家)漸漸崛起,現亦稱江寧陸家。

恩典

1、鹹豐朝,上垂恩鎮國府,加封“承恩伯”,並恩準襲爵。
2、同治朝,上親書“鎮國輔猷”紫檀大匾,御賜鎮國府。禮部敕造金絲檀木“上承先祖福蔭/太歲百載/無忘鎮國豐功,下繼子孫德興/皇極千秋/永念世宗隆恩”長幅對聯,上御覽後贈鎮國府。
3、光緒朝,上贈陸景熊中議大夫詔命。慈禧太后賞掐絲福壽雙喜銀對碗一副、墨玉如意一對
4、宣統朝,御賜“詩禮之家”帛絹,賞西洋貢品鏡表一隻,賞定窯梅花瓷瓶一對。帝退位後,賞內務府制文房四寶一套。上封陸潤庠內閣大學士、太子太傅、賞雙眼花翎、配享文廟。

後代

民國以後,政局動盪,江寧陸家大多遷往蘇北、兩廣地區,因歷史原因,有極少部分遺留於東三省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