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軫為秦使於齊

《陳軫為秦使於齊》是一篇創作於戰國時期的散文,出自西漢劉向編著的《戰國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陳軫為秦使於齊
  • 創作年代:戰國時期
  • 作品體裁:散文
  • 作品出處:《戰國策》
  • 編者:劉向
作品原文,白話譯文,編者簡介,

作品原文

陳軫為秦使於齊
陳軫為秦使於齊,過魏,求見犀首。犀首謝陳軫。陳軫曰:“軫之所以來者,事也。公不見軫,軫且行,不得待異日矣。”犀首乃見之。陳軫曰:“公惡事乎?何為飲食而無事?無事必來。”犀首曰:“衍不肖,不能得事焉,何敢惡事?”陳軫曰:“請移天下之事於公。”犀首曰:“奈何?”陳軫曰:“魏王使李從以車百乘使於楚,公可以居其中而疑之。公謂魏王曰:‘臣與燕、趙故矣,數令人召臣也,曰無事必來。今臣無事,請謁而往。無久,旬、五之期。’王必無辭以止公。公得行,因自言於廷曰:‘臣急使燕、趙,急約車為行具。’”犀首曰:“諾。”謁魏王,王許之,即明言使燕、趙。
諸侯客聞之,皆使人告其王曰:“李從以車百乘使楚,犀首又以車三十乘使燕、趙。”齊王聞之,恐後天下得魏,以事屬犀首,犀首受齊事。魏王止其行使。燕、趙聞之,亦以事屬犀首。楚王聞之,曰:“李從約寡人,今燕、齊、趙皆以事因犀首,犀首必欲寡人,寡人慾之。”乃倍李從,而以事因犀首。魏王曰:“所以不使犀首者,以為不可。令四國屬以事。寡人亦以事因焉。”犀首遂主天下之事,復相魏。

白話譯文

陳軫為泰國出使去齊國,路過魏國,求見公孫衍。公孫衍辭謝了陳軫。陳軫說:“我之所以來的原因,是因為有事情。公不見我,我就要走了,不能等到他露。”公孫衍才會見了他。陳軫說:“您討厭政事嗎?為什麼只是吃吃喝喝而沒有政事做呢?”公孫衍說:“衍不賢,不能得到事情傲,怎么敢厭惡政事呢?”陳軫說:“請允許把天下的政事移交給您。”公孫衍說:“怎么辦呢?”陳軫說:“魏王派李從率車百輛到楚國出使,您可以坐在其中的車上來使魏王疑惑。公對魂王說:‘臣下與燕國國君、趙國國君是故交,他們屢次派人邀請匿下,說沒事時一定要來。觀在臣下沒事,請允許我前去拜見他們。不會去很久,十天、五天就是期限。’魏王一定沒有話來阻止您。您能夠出行了,就在朝廷上自己說:‘臣下有急事出使燕國、趙國,急需準備車輛整治行裝。公孫衍說:“好吧。”就去拜見了魏王,魏王答應了他,立即明確聲明要出使燕國、趙國。各諸侯國客居在魏國的人聽說了這件事,都派人告訴他們的國君說:“李從率車百輛出使楚國,公孫衍又率車三十輛出使燕國、趙國。”
齊王聽說後,唯恐結交魏國後於其它諸侯,就把齊國的政事委託給公孫衍,公孫衍接受了齊國的政事。魏王停止了公孫衍去出使。燕國、趙國聽說後,也把政事交給了公孫衍。楚王聽說後,說:“李從同寡人訂了約,觀在燕國、齊國、趙國都把政事交給了公孫衍,公孫衍一定想為寡人做事,寡人也想任用他。”於是背棄了李從,而把政事交給了公孫衍。魏王說:“寡人之所以不使用公孫衍的原因,是以為他不能勝任政事。觀在能使四個國家把政事交給他,寡人也把政事交給他吧。”公彌衍於是掌管天下的政事,又得到了魏國相國的官位。

編者簡介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楚元王劉交四世孫。漢宣帝時,為諫大夫。漢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後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漢成帝即位後,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中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生平事跡見《漢書》卷三十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