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覺吾

陳覺吾,生卒年、籍貫均不詳,又名陳夷堅。人民軍隊第一批女兵“四大金剛”之一。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女生隊學員。參加過南昌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覺吾
  • 別名:陳夷堅
  • 國籍:中國
  • 主要成就:參加過南昌起義,為革命事業拋灑青春和熱血
革命經歷,四大金剛,

革命經歷

會昌戰鬥打響時,陳覺吾被分配在一間臨時搭建的醫療所擔任救護工作。戰鬥異常殘酷,從前線搶救下來的傷員很多,藥品又不夠供應,醫務人員極度缺乏,醫院的設備條件十分簡陋,單是床鋪一事就讓醫療人員傷透了腦筋。沒法子,他們只有在村莊裡動員民眾,拆下門板架起臨時鋪位來。陳覺吾還主動學習《救護常識》,熟悉一些簡易的醫療常識和包紮方法。本來,有些傷員需要及時開刀將子彈或彈片取出,才有好轉的可能,但在當時的條件下卻無法辦到。為了減輕傷口腐爛的程度,陳覺吾等只好每天給傷病員換藥。當時天氣炎熱,疫癘流行,不少傷員除了戰傷,還染上了流行病,這使得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陳覺吾一連幾夜沒睡,眼睛熬得通紅,但她從不叫苦叫累,還像其他女兵一樣,為了替傷病員解悶,設法給他們講一些歷史故事。每當傷病員聽到《三國演義》中關公刮骨療毒、梁山好漢被逼造反的故事,一個個感動極了。而當看見輕傷的同志能自由行動,重傷的同志傷情有所好轉時,陳覺吾內心總有抑制不住的喜悅!起義軍失利後,陳覺吾與張仁、吳志紅等一起留在了廣東南雄地區,繼續從事革命鬥爭,並參加了中共南雄縣委在靈譚村召開的貫徹中共中央“八七會議”精神的緊急會議。會議決定於1928年2月13日全縣農民起義,這是贛粵邊影響較大的一次暴動。由於種種原因,此後有關陳覺吾的情況知道得少之甚少。

四大金剛

一提及南昌起義,人們自然而然會想起參加起義的鐵血男兒。其實,當時起義軍中不但有男兵,還活躍著一支女兵隊伍。其中大部分是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員(黃埔軍校第六期學員),少數是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創辦的婦女訓練班的學員,共有30人,這些女學員可以算是人民軍隊的第一批女兵了。女兵在當時中國社會出現,的確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曾任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女生指導員的彭漪蘭曾動情地說:“當時婦女離開家庭去上學已是少見,更不要說去當女兵了。幾千年封建積習很深的中國社會,可以說人們是以詫異的眼光來看我們的。女生們決定來報考、離開家庭、錄取後報到,穿上學兵的灰色軍服,參加莊嚴的典禮,和男生一樣進行正式訓練,剪髮、背槍、列隊走在武漢三鎮的大街上,唱著革命歌曲,喊著反帝、反封建、反蔣口號,刷標語,散傳單,作演講,演話劇,進工廠宣傳……這些都是女兵們從前做夢不曾想到的新鮮事。”
汪精衛叛變革命後,不少女學員便跟隨葉挺、賀龍的部隊來到南昌,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起義軍南下時,彭漪蘭、彭援華和胡毓秀3人被分配到參謀團,其餘27人分別被分配到葉挺的十一軍、賀龍的二十軍和朱德的第九軍從事宣傳或救護工作。而王鳴皋、楊慶蘭、譚勤先、陳覺吾4人,因身體強壯、表現勇敢積極而被稱作女兵中的“四大金剛”,有關她們的故事一直鮮為人知。
“四大金剛”除了從事宣傳、護理工作外,為了活躍行軍生活,她們還抽空排練小戲。有一次,胡毓秀、譚勤先、楊慶蘭等找到參謀團長,商量著準備演一出話劇,劇情大致是這樣的:江西農村某家農婦,祖孫三代過著較安定的生活。這位老祖母信佛,她最喜歡念金剛經。忽然,一天晚上,國民黨派人來抓夫,把她心愛的兒子拉走了。此後不久,老祖母的孫子也因病無錢治療而夭折了。老祖母和寡媳在國民黨的暴政下過著悲慘的生活。這么一出小戲劇目叫什麼呢?大家一時總想不出題目來。沉默片刻,彭援華(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女生隊學員)說道:“就叫《老祖母念金剛經》好么?”
“好是好,可由誰來扮演老祖母這個角色呢?”大家齊聲應道。
“沒辦法,就讓我來試試吧!”彭援華自信地笑著說。
在排練過程中,大家都很投入。演出時,士兵們看得入神,紛紛讚不絕口。這次演出道具雖簡陋,但演得很成功,加深了大家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痛恨,堅定了大家的革命意志。行軍路上,很多同志十分疲倦,常常隊伍一停下來就打起盹來。此時,女兵們就敞開嗓門,唱起了熱情奔放、喚起力量的歌。她們最愛唱的歌是《少年先鋒隊隊歌》:“走上去呵,曙光在前,同志們奮鬥;用我們的刺刀和槍炮開自己的路……”唱著唱著,一會兒就匯成了大合唱,雄壯的歌聲,此起彼伏,震盪山間……
女兵們的表現得到了周恩來的讚賞:“女將們,你們這一路表現得很不錯,又勇敢又有毅力。等我們打到廣東站住腳以後,派你們到蘇聯去深造,專攻軍事。”他還勉勵女兵們說,“將來革命發展了,要做的事情多得很。這一路看得出你們女同志能夠和男同志同樣過嚴格的軍事生活,將來也能和男同志一樣擔負重要的革命工作……”後來,這些女兵們大多被黨組織動員轉入到地方,繼續從事革命鬥爭,為革命事業拋灑青春和熱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