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

陳繼紅(上海海事大學教授)

陳繼紅,男,湖北黃岡人,博士,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管理系主任。上海市浦江學者;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青年科技英才”;美國羅格斯大學訪問學者。具有多年海事企業全職工作經驗和大型銀行船舶融資高級顧問經驗。2018年入選“中國航運青年傑出人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繼紅
  • 職業:上海海事大學教授
人物簡介,研究方向,主要學術兼職(倒序排列),主要學術論著,科研課題與獲獎,教學成績,國際合作發展,海事社會服務,海事文化傳承,

人物簡介

陳繼紅,男,湖北黃岡人,博士,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管理系主任。上海市浦江學者;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青年科技英才”;美國羅格斯大學訪問學者。具有多年海事企業全職工作經驗和大型銀行船舶融資高級顧問經驗。2018年入選“中國航運青年傑出人物”。

研究方向

港航發展戰略與規劃
海運物流運營與最佳化
國際海事治理與政策

主要學術兼職(倒序排列)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水路運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委會秘書長(2018/11-至今)
●全國能源領域行業岸電設施標準化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2018/08-至今)
●世界交通運輸大會WTC水上運輸學部“港口運行”技術委員會主席(2017/08-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海事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海運條例》修訂前期論證)(2017年)
●國際貨運代理協會FIATA考證培訓/考評專家(2017年至今)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通訊評審專家(海事方向)(2015/05-至今)
●中國生產力學會理事 (2015/09-至今)
●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港口與航運)(2015/09-至今)
●天津物產研究院研究員(2015/07-至今)
●中國新造船價格指數特約研究員(2013/07-至今)
●交通銀行(金融租賃)高級航運顧問(2011/09-2012/09)
●航運界網首席評論員(2008/09-至今)
●上海生產力學會理事/青年學者部副部長(2007/09-至今)
●期刊審稿人:長期擔任Transportation Research系列、JON、MPM、 Physica A、AOR、IJCE、IJSTL、TP、TJ、TRR、ESR、IEEE TOITS、IEEEAccess等國際SCI/SSCI期刊和《交通運輸工程學報》、《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英文版)》、《世界地理研究》、《大連海事大學學報》、《上海海事大學學報》、《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等國內EI/權威/核心期刊審稿人。

主要學術論著

長期從事海事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積累了豐富的科研經驗和豐碩的相關學術研究成果。截至2018年底,發表相關專著一部《班輪聯營系統協同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2012年;該著作榮獲全國第八屆先進生產力理論與實踐成果一等獎);合著實踐教材一本;在國內外學術期刊/會議發表論文130餘篇,包括《Nature》、《Transportation Research系列》、《Journal ofNavigation》 等SCI/SSCI/EI以及權威核心等論文80餘篇次

科研課題與獲獎

截至2018年底,已主持和參加國際港口航運、海事交通物流等領域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中韓國際合作項目、教育部項目、交通運輸部項目、上海市科委項目、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項目等國家/國際/省部級及其他海事企事業單位項目70餘項。榮獲包括上海市政府決策諮詢、中國生產力學會、中國港口協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等省部級/國家學會獎項以及其他各類獎項20餘項

教學成績

承擔港航海事相關專業核心課程和基礎課程教學和人才培養。教學質量優良,效果突出,榮獲上海海事大學教學競賽二等獎等獎項,併入選教學激勵計畫。多次榮獲“青年骨幹教師”、“優秀青年教師”、“優秀教育工作者”、“十大魅力導師”、“劉浩清優秀教師獎”等榮譽。
積極開展本專業建設和推進專業國際化發展。上海海事大學交通運輸專業,原水運管理專業,發展歷史悠久,海事特色鮮明,聚焦港口與航運領域專業人才培養和高等海事教育,是上海市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教育部“本科教學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國家級)、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國家級)。2017年創建交通運輸專業(國際班)。
主講課程:《港口生產組織與管理》(精品課程)、《港口裝卸工藝》、《港口戰略與規劃》、《港口現代化管理》、《運輸市場學》、《海上貨物運輸》、《工程經濟學》等。

國際合作發展

國際港口和海運業是一種國際化極強的行業。前期豐富的研究工作基礎和績效為課題組的國際交流合作套用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具有良好的海事研究國際合作發展基礎。例如:
國際海事政府和機構合作交流:與國際相關海事政府和機構保持良好的合作交流。例如,與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FMC、賴比瑞亞船旗國美國華盛頓總部等政府機構就國際貨櫃海運聯盟監管和國際船舶登記政策等問題進行合作。
國際海事科研項目套用和合作研究:相關科研項目得到國際機構套用和國外政府部門立項資助。例如,與美國羅格斯大學國家交通研究中心合作參與了美國農業部糧食貨櫃海運網路問題的重大課題,社會經濟效應良好。與韓國東明大學、韓國海洋大學等合作研究,受到韓國海洋水產部的立項資助,獲得中韓國際合作項目,中韓雙方就貨櫃海運等領域的中韓合作問題開展了國際研究。
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論文發表:十分注重與國際專家學者的合作交流,發表國際學術會議特邀學術報告,並就相關研究成果合作發表高水平SCI/SSCI學術期刊論文。例如,與美國加州大學、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美國羅格斯大學、韓國中央大學、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希臘愛琴大學等國際專家學者以及歐盟、國際海事組織IMO等海事專家成員在《Nature》、《Journal of Navigation》等國際頂尖期刊和海事領域的高水平期刊上發表合作一系列SCI/SSCI論文。

海事社會服務

長期的海事領域研究過程中,與相關海運企業和政府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並擔任重要的港口航運領域社會學術職務,具有良好社會影響力。例如:
社會服務成果套用:相關課題研究和項目成果在交通運輸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海事局、上海市發改委、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福建省交通廳、上海組合港、上海港集團、浙江海港集團、江蘇港口集團、大連港集團、日照港集團、中遠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交通銀行等國家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得到廣泛套用。
海事社會教育培訓:長期受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學府,交通運輸部、上海市政府、舟山市政府、汕頭市政府、上海市交通委、舟山港航局等政府部門,以及浙江海港集團、江蘇港口集團、海口港集團,海航集團等港口海運大型企業開展港口海運專業培訓,社會服務效果很好。並擔任國際貨運代理協會聯合會(FIATA)行業證書培訓/考評專家。
國家政策頂層設計:作為海事專家,參與國家海事政策頂層設計。例如,2015年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合作,共同研究了中國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制度,這些研究成果為中國交通運輸部採納成果意見並出台《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辦法》(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第85號)奠定堅實的研究基礎。2017年作為全國海事專家之一,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中國《國際海運條例》修訂,研究國際貨櫃海運聯盟監管改革和航線市場管理等相關問題。

海事文化傳承

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國際航運中心發展、自由貿易港建設等重大戰略實施,參加各類海事港航論壇和電視媒體等節目,傳承和推進中國海事優秀文化傳播和中國海事服務形象建設,為港航行業發展和政府海事決策提供專家意見和智力支持。相關代表性案例:
●航運界網首席評論員(航運界網)
●巴拿馬運河拓寬及其世界海運格局的影響(21世紀經濟報導、新浪財經等)
●油輪溢油事故及其人因行為治理(Nature《自然》、搜狐、國際船舶網、海商通、光明網、科學網等)
●尼加拉瓜運河的爭議及其影響 (Nature《自然》、NCBI、Porteconomics等)
●《國之自信》電視節目:世界第一港的“無人”奇蹟
作為特邀專家參與以習總書記“四個自信”為核心宗旨的《國之自信》等電視欄目報導,參與《世界第一港的“無人”奇蹟》節目製作。詮釋和解讀洋山港及其四期全自動化碼頭的生產運營的科技創新,向觀眾講述和展示當今我們從航運大國向航運強國的邁進的中國自主創新科技的強大,與國人奮發圖強的拼搏精神。《國之自信》欄目,是一檔以習總書記所提出的“四個自信”為核心宗旨,以建立國人自信為核心內容,展現國家成就,弘揚民族精神,將我國各個領域傲人成績展現於國人乃至世界面前的訪談節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