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炳富

陳炳富

陳炳富南開大學商學院的締造者,中國管理學的開拓者之一。陳炳富在管理學科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中的成就,為這門學科在中國的創立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被曾推選為中國管理科學研究會學術委員會主席,其業績先後被收入劍橋國際傳記中心出版的《大洋洲及遠東地區名人錄》、《國際業績卓著男士名錄》和《國際傑出知識分子名人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炳富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安徽和縣
  • 出生日期:1920年12月
  • 逝世日期:2010年12月26日17時12分
  • 職業:管理學家
  • 畢業院校:西南聯合大學
人物生平,人物貢獻,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理論先驅,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陳炳富,早年在西南聯大求學時便傾向革命,參加進步讀書會,學習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當時他主編的壁報《論衡》和《經濟論衡》,曾經常發表進步言論,受到校內師生的注目。少年時代家境貧寒。他學習刻苦認真,學業成績優異,從1934年在縣立國中求學起,曾多次獲得獎學金。1937年,就讀於湘西高中。1940年考入內遷貴州湄潭的浙江大學外文系。翌年,轉考入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經濟學系,1945年畢業,1946年冬,到南開大學任教,曾先後在經濟研究所、經濟系、管理學系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40年代末和50年代初,陳炳富在“指數”理論、“指數”的恢復、編纂以及編制方法、公式的論證方面,發表了十幾篇研究文章。50年代初,他轉入經濟效果問題研究,他的《關於工業品產品品種變動對成本影響指數的幾個問題》一文曾引起國內學術界的討論。60年代寫的《社會主義經濟效果研究中的幾個問題》一文,把用最小耗費取得最佳收益問題作為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內容進行闡述。他指出,“講求經濟效果不能僅局限在生產領域內,還應包括國家管理機關、文化、教育、衛生等事業部門。”文章後來被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中國展望出版社分別選入《解放以來有關經濟效果文選》和《建國以來有關經濟效果文集》。
進入80年代,隨著四化建設的深入和國家對管理科學的需求,陳炳富的才華方得以充分施展,並取得豐碩的成果。
1980年,任新創辦的管理學系主任。1981年在瑞典參加“中國——歐洲技術與工業政策”國際學術會議,他宣讀的論文《論科學技術與經濟發展》,受到與會代表的稱讚,被列在會議論文集的首篇。瑞典隆德(Lund)大學校閱曾發表文章給予高度評價。1984年初,應中國科學院第五次學部委員大會的邀請,他在會上做了題為“要開展中國管理史研究”的學術報告。在報告中他列舉大量事實,指出在古代和近代,中國有許多管理實踐與管理思想值得探討、研究、總結,要創造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管理理論,必須結合命西,融匯古今。《瞭望》雜誌以《從〈孫子兵法〉說到中國管理史》為題編髮了他的報告,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較大的反響。1987年他在加拿大、美國考察、講學,光後做了“《孫子兵法》與現代管理”、“中國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學術演講,引起西方學者的濃厚興趣。講學期間,他還參加了歐洲國際市場學會,被推選為該學會的唯一的亞洲理事。
理論聯繫實際、思想敏銳、視野開闊、富於創新,是陳炳富治學的特點。他說:“中國有悠久的管理史,但現代化管理始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許多新的管理問題,新問題的解決要與之相適應的新的管理思想。中的最大心愿就是建立一門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管理學。”在60年代國家三年困難時期,他就思索:怎樣才能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效益?70年代末,他重提舊論,並上書中國科學院,呼籲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最終促成“技術經濟研究所”的誕生。1980年,南開大學授命陳炳富籌備建立企業管理系。陳炳富說:“不能叫企業管理系,應該叫管理學系!”此時,管理學在中國還很新鮮,還有人不承認有這么一門獨立學科。他四處遊說,使中國有了第一個大學管理學系。他追求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管理學的理論體系和方法,通過中外比較研究,把國外先進的、適合國情的經驗學到手;通過古今結合,體現一種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特點,體現中國成功的管理實踐,從而造就培養和指導中國自己的管理專家。
1984年初在中科院第五次學部委員大會上,特邀參加大會的陳炳富稱:“當代最新的管理思想,都能在《孫子》那裡找到痕跡!”從此,在對中國文化重新估價和反思的歷史背景下,在被人忽視的一隅,開始了中國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陳炳富連續發表多篇有新意的著述:《〈孫子兵法〉及其管理中的—般套用》、《現代化與〈孫子兵法〉》、《從〈孫子兵法〉到中國管理史》、《〈孫子〉的全局系統觀》……在中國軍事科學院組織編纂的包括十四分冊、數百萬字的《孫子兵法大全》中,他承擔了《經營管理》分冊的編寫。
1990年,與朱鎔基同志開始聯合培養戰略管理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同年,他還招收了國內第一個美籍博士生。他先後為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開設了“企業倫理”、“孫子兵法與企業管理”等10多門課程。
逝世報導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著名管理學家和管理教育家,南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炳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0年12月26日17時1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90歲。  陳炳富先生逝世後,朱鎔基同志敬獻花圈並向親屬表示慰問。
中組部副部長張紀南,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散襄軍,副市長任學鋒,市政協秘書長劉琨,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校長饒子和,黨委副書記楊慶山,紀委書記張式琪,副校長佟家棟,校黨委常委、校長助理、總會計師孫廣平,原校長侯自新等前往家中弔唁或以不同方式向家屬表示慰問。
陳炳富先生遺體告別儀式於2010年12月30日在天津市第一殯儀館舉行。任學鋒、楊慶山、佟家棟、侯自新等與商學院師生、陳炳富先生的家屬、親友、學生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

人物貢獻

學科建設

陳炳富十分重視學科的協調性和知識的廣博性。他認為,管理學是一門套用科學,也是一門橫跨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綜合性學科,管理不僅與社會制度、經濟制度有關,還和經濟發展情況、文化科學水平以及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有很大關係。他招收的管理學研究生,有學經濟的,也有學理工、技術的,還有學中文、歷史的。他組織他們搞管理研究,發揮各學科特長,以多學科結合的優勢,去解決定性和定量兩方面的問題。

人才培養

他長期超負荷地承擔教學任務,先後為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開設了《管理學概論》、《比較管理學研究》等10多門課程。每學期都同時講授2—3門課。1983年以來,以他為首招收了經濟管理、技術經濟等六個專業方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經他親自指導已取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32名,博士學位的一名,在學博士生12名,其中包括一名美國博士留學生。他熱心幫助指導中、青年教師,帶出了一批很有發展前途的教師。

模式創新

陳炳富看到開放後的中國,在培養管理人才方面作了種種嘗試,但還遠遠不能滿足。於是,他不失時機地與來訪的加拿大幾所大學商定共同培養現代化管理人才。此後又陸續與美國、日本及歐洲一些高校建立關係。他講中國傳統的管理思想,外國專家講西方的管理思想,讓莘莘學子吸吮著東西方文化撞擊而釀成的瓊漿。這種中外合作培養管理人才的作法,被稱為“南開—約克模式”。

理論先驅

陳炳富是國內校早研究經濟效益的學者之一。在他50年代的研究里,即已切入這一主題。1978年他曾建議國家組織領導全國經濟效果研究。根據現代化管理的特點和要求,他倡導經濟管理與技術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並討論教學與科研的實踐。70年代末以來,他主持舉辦過多期“成本管理”、“技術經濟”、“引進技術”等研究班,為全國各地培訓了上千名高級技術經濟人才和管理人才。

人物評價

楊慶山:陳炳富先生的學術思想和教育理念是一筆寶貴財富。陳先生是一位教育家,他對中國管理學科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陳先生是一位思想家,對重大問題總能有正確的認識。作為學生,能跟隨先生學習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
陳炳富先生是中國現代管理學的開拓者之一,為中國管理學科的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他強調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學科,以一個戰略家的遠見卓識,提出了中國管理學科發展的“4個結合”,即理論與實際結合、不同學科結合、古今結合、中外結合。催生了中國第一個稱為“管理學”的大學管理科系,衍生了“南開—約克模式”這一嶄新的辦學模式。他是中國最早倡導MBA教育的學者之一,為中國MBA教育的發展做了大量富有開創性的工作。
陳炳富先生是中國管理學界的泰斗和現代管理學的開拓者之一,為中國管理學科的重建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