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四川理工學院教授)

陳建(四川理工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男, 1963年11月生,教授,1984年月7畢業於湖南大學化工系無機非金屬材料專業,獲學士學位。一九九三年去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特別短期進修Carbon Fibers and their Composites。2001年2月至8月在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作高級訪問學者。現任四川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建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日期:1963年11月生
  • 職業:四川理工學院教授
  • 畢業院校:湖南大學
  • 主要成就:2002年被評為院科研十佳
    促進我國石墨坩堝技術
人物經歷,主講課程,研究方向,科研項目,發表論文,

人物經歷

多次被評為院優秀教師和科技先進工作者。2002年被評為院科研十佳。
1984年7月至1996年11月在東新電碳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從事新型碳素材料的產品研究開發,任工程師,並擔任工藝研究室主任。主研項目M551鑲嵌石墨材料,獲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88102170.9),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效益,該項目1993年獲自貢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年獲四川省優秀新產品三等獎。主研項目"連續鑄造用T462石墨材料"於1994年獲四川省優秀產品二等獎。並先後擔任東新電碳股份有限公司重點項目"碳素燒結管"及化工部重點項目"多孔碳石墨熱交換器"項目負責人,其中“碳素燒結管研製”項目,已在國內率先試製出合格的碳素燒結管供列管式換熱器試用;“多孔碳石墨換熱器”,替代了離子膜燒鹼進口碳素過濾器備件,經甘肅鹽鍋峽化工廠實際裝機試驗,認為可行。1996年12月至今,在四川輕化工學院材料與化學工程系任副教授。

主講課程

講授《材料科學基礎》、《耐蝕非金屬材料》、《專業外語》、《高分子物理》等課程。

研究方向

重點的科研方向為新型碳素材料的抗氧化研究、導電塗料研究,碳素材料專用酚醛樹脂的研究,已完成院內科研項目一項、省教育廳重點科研項目一項,正主持研究院內項目一項、省科委攻關項目一項。1999年至今已發表論文十餘篇,申請發明專利二項: 其中“一種用中碳天然鱗片石墨粉製取柔性石墨的方法”已獲準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 ZL98112223.X。泥結石墨坩堝的抗氧化技術已在天府坩堝廠投入工業套用,為促進我國石墨坩堝技術的進步做出了一定的貢獻。由陳建副教授主持的“碳素材料專用低粘、高固、耐鹼酚醛樹脂”項目,2001年8月獲得了國家科技部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基金的資助,立項代碼01C26215100214。該項目的獲準是我院科研工作在國家級科研項目上的重大突破。

科研項目

1. 自癒合抗氧化石墨研究,四川省科委攻關項目,起止時間:1999-2001,項目負責人,正在進行。
2. 碳化矽石墨坩堝研製,四川省教委重點項目,項目負責人,已完成。
3. 泥結石墨坩堝坯料抗氧化研究,四川輕化工學院院內項目,起止時間:1999-2000,項目負責人,已在天府坩堝廠投入工業套用。
4. 中碳天然鱗片石墨研究,四川輕化工學院院內項目,項目負責人,已完成,並申請了中國發明專利,專利號:ZL98112223.X。
5.碳素材料專用低粘、高固、耐鹼酚醛樹脂,國家科技部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2001-2002,立項代碼01C26215100214。
6. 黃坡嶺精黃石材耐蝕性研究,自選,項目主持人,正在進行。

發表論文

1. 新型石墨/丙烯酸導電塗料研究,新型碳材料,2000,No1,第一作者。
2. 樹脂粘結石墨坩堝坯料研究,非金屬礦,2000. No1,第一作者。
3. 泥結石墨坩堝坯料抗氧化性能研究,非金屬礦,1999. No5,第一作者。
東新電碳公司《電碳》1999. No3轉載。
4. 碳素燒結管的研製,碳素技術,1999. No1,第一作者。
5. 天然鱗片石墨製備柔性石墨化學組成變化及耐蝕性研究,四川輕化工學院學報,1999,No2,第一作者;
6. 天然中碳鱗片石墨製備柔性石墨研究,非金屬礦,1999. No3,第一作者內蒙古地質礦產局《地質科技情報》1999. No2轉載。
7. 中碳天然石墨研究,第四屆全國新型碳材料會議論文集,1999年10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