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太勝

陳太勝

陳太勝,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工作以來擔任過文學理論、西方文論史、詩歌欣賞與人生體驗(公共選修課)等課程的教學工作。近年來主要從事於文學理論和中國現代詩學研究。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講課程,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71年出生於浙江省仙居縣,1994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中文系本科,199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藝學碩士學位。1997年留校任教。2002年6月獲得文學博士學位。
曾於1997年至2001年擔任本科97級2班班主任工作四年,期間曾兼任年級主任2年。

研究方向

文學理論、中國現代詩學。

主講課程

本科:《文學概論》、《西方文論史》、《批評理論與實踐》等
研究生:《中國現代文論專題》

主要貢獻

· 《回到“詩”本身》,《揚子江詩刊》,2005(2)。
《陳太勝:從李長之到梁宗岱》,2011。
陳太勝
· 《走向綜合的批評理論與實踐》,《文藝爭鳴》,2005(2)。
· 《從李長之梁宗岱——兼論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第二期》,《文藝爭鳴》,2004(1)。
· 《文學文本與非文學文本的關聯與界限——重識文化詩學》,《江西社會科學》,2004(6)。
· 《文學理論:不斷擴展的邊界及其界限》,《河北學刊》,2004(4)(《新華文摘》2004年第19期全文轉載。)。
· 《梁宗岱的形式主義新詩理論》,《文藝理論研究》,2004(5)。
· 《中國文學經典的重構——梁宗岱的中西比較詩學研究》,《中國文化研究》,2004(4)。
· 《口語與文學語言:新詩的一個關鍵問題》,《江漢大學學報》,2004(6)。
· 《詩人梁宗岱的“詩心”》,《芙蓉》,2003(5)。
· 《全球性境遇中的“東”與“西”——論中國文化現代性的四種空間類型》,《社會科學輯刊》,2003(5)。
· 《作為詩人的梁宗岱》,《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2003(6)。
· 《走向後現代的文藝學》,《福建論壇》,2002(1)。
· 《多元的中國新詩標準》,《詩刊》下半月刊,2002(6)。
· 《新歷史觀和重寫現代文學史》,《文藝爭鳴》,2002(1)。
· 《從意象化抒情到事件化抒情》,《詩探索》,2002(1-2)。
· 《中國文藝復興的歷史與現實》,《文藝報》,2002,8,13。
· 《先鋒藝術與先鋒精神》,《山花》,2001(2)。
· 《差異里的建構――梁宗岱的新詩理論及其啟示》,《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1(3)。
· 《走向文化詩學的中國現代詩學》,《文學評論》,2001(6)(《新華文摘》2002(2)轉載)。
· 《巴赫金對話理論的人文精神》,《學術交流》,2000(1)。
· 《人文素養和人文教育》(署名斯言),《東方》,2000(2)。
· 《20世紀中國現代詩學“真”的審美觀念的誕生》,《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0(2)。
· 《文學理論的意義生成、人文精神和現代性》,《文藝爭鳴》,2000年第3期。
· 《作為人文學科的文學理論――文學理論的學科定位及其未來發展》,《文學理論學刊》第1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 《文化研究:文藝學研究的挑戰和機遇》,《文藝報》,2000年6月6日。
· 《對話、激情和創造:文學理論的自我抒寫方式》,《河北學刊》,2000(5)。
· 《文學理論研究的新思路――評王一川<漢語形象美學引論>》,《文藝爭鳴》,2000(6)。
· 《結構主義批評在中國》,《文藝報》,2000。12。5
· 《生命的悲歌:羈旅、愛情和死亡--讀〈古詩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文史知識》,1999年第2期。
· 《死亡意識與魯迅的人生思想和文化思想》,《魯迅研究月刊》,2000(12)。
著作信息:
梁宗岱與中國象徵主義詩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
《西方文論研究專題》,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
《象徵主義與中國現代詩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作品與闡釋:文學教學引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0世紀西方文論新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任主編)。
《理解人性》,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出版(譯者之一)。
研究課題:
參加多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項目的研究工作。

獲獎記錄

於2000年獲得校本科教學十佳老師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