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垣先生遺墨

我們之所以要編這部遺墨集,基於以下三方面的理由。一、援庵先生精神財富的最重要的體現,當然是集著作大成的《陳垣全集》。但是,文稿經過排字或電腦處理變成文本,原來千姿百態的筆跡也就變成千人一面的整齊規範的方塊字。這固然方便了讀者,但像援庵先生這樣的大學者和書法家,他的墨跡自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也是一份重要的精神財富。遺墨集和文本全集,可以互相輝映。二、陳垣全集》不論如何齊全,終歸是以他的作品的最後成果為主,很難完全反映他的寫作過程。援庵先生自學成才,沒有師承,他喜歡收藏清代學者的手稿,就是因為可以從中揣摩他們的創作過程和方法。有時候,它的重要性不亞於作者的結論。他也非常珍惜自己的手稿,不但儘可能完整地保存下來,還經常把它作為教材給子弟和學生學習。在這部遺墨集中,我們選印了他的部分手稿。三、有些內容是《陳垣全集》無法包含的。例如體現他生平的履歷表,體現他教學精神的教學日記,體現他對著作精益求精而反覆修改的草稿,體現他惜紙如金的精神和對紙張兩面及幾乎每個空間的利用,體現他寫作特點、寫作習慣的各種標誌、符號等。

基本介紹

  • 書名:陳垣先生遺墨
  • ISBN:9787536232426
  • 頁數:337
  • 裝幀:簡裝
圖書簡介,目 錄,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陳垣先生遺墨陳垣先生遺墨

目 錄

1 在趙翼《廿二史札記》上的識語(一九○三年)
2 《柱下備忘錄》中《滿洲魂》一冊封面(一九○五年前後)
3 光華醫社配便通用方藥錄(一九○八年至一九一一年)
4 《四書五經上帝考》(約一九一七年初)
5 《景教三威蒙度贊》跋(一九一七年二月)
6 《元也里可溫教考》資料、初稿、改稿、定稿(一九一七年春至一九三四年)
7 在日本奈良東大寺大佛尊影參觀券上題詞及當天日記(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九日:
8 《兩眼考》抄本封面題字及識語(一九一八年六月廿三日)
9 《開封一賜樂業教考》資料(一九一九年)
10 對《四庫全書》的研究(一九二○年至一九二二年)
11 《火祆教人中國考》定稿(一九二二年四月廿一日)
12 《摩尼教入中國考》手稿(一九二二年六月、九月)
13 趙映乘試卷識語稿(一九二二年十月二日)
14 《元西域人華化考》手稿(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五年)
15 《中西回史日曆》、《二十史朔閏表》稿(一九二二年至一九二五年)
16 《黃鈞選先生暨羅夫人七十雙壽序》稿(一九二三年九月)
17 在梁啓超《中國歷史研究法》上所作的批語(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四年)
18 《道家金石略》稿(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四年)
19 致廖世功函談《四庫全書》底本(一九二四年二月十五日)
20 《跋贍思書哈珊碑》稿(一九二四年五月)
21 《中國基督教史講義目錄》稿(一九二四年)
22 創辦孤兒工讀園和平民中學情況(一九二五年)
23 致王國維函稿謝提供李殉資料(一九二五年二月)
24 致葉恭綽函稿談故宮展覽書畫事(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二日)
25 《關於諺語趙老送燈台》稿(一九二五年九月)
26 跋教王禁約及康熙諭西洋人(一九二五年十一月)
27 《元萇振興溫泉頌碑跋》稿(一九二六年一月)
28 《蹇齋剩墨跋》稿(一九二六年一月)
29 《回回教入中國史略》提綱(一九二七年初)
30 《史學名著評論》課教材(一九二八年至一九四六年)
31 《中國史料的整理》講稿(一九二九年五月二十七日)
32 《大唐西域記撰人辯機》稿(一九三○年二月)
33 二陳筆談遺墨(約一九三○年底)
34 《校勘學釋例》手稿散頁(一九三一年七月)
35 《廣書林揚觶》提綱(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二年)
36 陳恭尹贈王烘入蜀卷識語稿《一九三三年一月)
37 致胡適函稿談《元秘史》譯音用字(一九三三年三月七日)
38 致孫楷第、王重民函擬薦入輔仁大學任教(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六日)
39 《方孝標方苞軼事》、《彭家屏軼事》稿(一九三三年七月)
40 《景印四庫全書未刊本草目簽注》稿(一九三三年八月)
47 《題鮑潤生司鐸譯楚辭》詩稿(約一九三四年)
42 《從教外典籍見明末清初之天主教》付印稿(一九三四年三四月)
43 《記呂晚村子孫》稿(一九三五年六月)
44 《墨井集·口鐸》校記(一九三五年)
45 家書談書法(一九三六年三月七日)
46 《四庫提要中之周亮工》改定稿(一九三六年九月)
47 《吳漁山先生年譜》初稿(約一九三六年)
48 《墨井詩鈔補》與《墨井畫跋補》(一九三六年八月)
49 《廿二史刳記》批註及《廿二史刳記考正》稿(一九三六年至五十年代)
50 家書談家世(一九三七年三月十四日)
51 致啟功函談吳漁山年譜資料(一九三七年四月二十七日)
52 《舊五代史輯本發覆》初稿(一九三七年八月)
53 致傅增湘函稿談《舊唐書》補頁(一九三七年十月)
54 《釋氏疑年錄》稿(一九三八年)
55 《湯若望與木陳志》資料(一九三八年)
56 履歷表草稿(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57 《閱嘉興藏記》(一九三九年九月至一九四○年十一月)
58 《明季滇黔佛教考》稿(一九三九年十一月至一九四○年五月)
59 《校讎略》課教材(一九四○年三月)
60 《清初僧諍記》稿(一九四○年十一月至一九四一年二月)
61 《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稿(一九四一年三月至八月)
62 《偉大之中華民族》一文提綱(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
63 《再跋於文襄論四庫全書手札》稿(一九四二年二月)
64 《藝舟雙楫與人海》講稿(一九四二年六月十三日)
65 《陳香伯公教論書後》講稿(一九四二年六月二十日)
66 《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初稿(一九四二年八月)
67 《王西莊窺園圖記跋》稿(一九四二年十二月)
……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6-09-01
·版次:1
·總頁數:337
·印刷時間:2006-09-01
·字數:
·ISBN:9787536232426
·大小: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