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傳說

除夕傳說

古代中國民間傳說中,除夕夜有一隻一角四足,形貌猙獰,生性兇殘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裡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非常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除夕傳說
  • 地區:中國
  • 相關節日:春節
除夕的傳說,除夕的習俗,

除夕的傳說

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除夕傳說
這一年,村裡的人們在收拾東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紀約七八歲的孩子,餓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將孩子救醒,並要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惡獸——夕,這個聰明的孩子便與老婆婆一起跟著村子裡的人來到了村後的竹林里。由於冬季在竹林里寒氣逼人,大家冷得紛紛伐竹蓋房、燒火取暖。這個被老婆婆救來的孩子就好奇的問大家:我們這竹林離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會來到這裡嗎?有位老人回答他說:“我年小的時候就隨鄉親們來這裡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幾年因為它餓極了也追來過,可是它每次都看到鄉親們在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地走了。”這個孩子想了想告訴大家:“我有辦法除掉‘夕’讓大家從今以後不用每到臘月里就出來逃難。”大家聽後都非常高興,紛紛問該怎么辦?這個聰明的孩子告訴大家:多砍一些竹節帶著,今夜全村人都可以回家!在你們各家的門外掛一塊紅布,就好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後夕就再也不會來了。鄉親們半信半疑的聽著這個孩子的話,由村裡的老者帶著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們由於害怕“夕”會來沒有人敢睡覺,除都在自家的門外懸掛了紅布條之外,就來到村中間的空地上,守著一些從竹林裡帶回來的一些碎的竹節。天氣寒冷大家點了火堆取暖,餓了就拿些吃的出來……子夜,便聽到一聲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懼的縮做一團。這時那個聰明的孩子突然間站出來告訴大家說:“我去把他引來,然後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們守了一夜的碎竹節。”
還沒等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這個孩子已經來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闖,破壞了很多東西,於是他大聲地叫道:你每年都來,害得百姓不能安居樂業,今天我一定要給你點厲害!“夕”聽到孩子的叫聲,便循著聲音追來過來,可是它看到家家門牆都掛著紅紅的布條就沒敢進,於是順著孩子的聲音忍著挨餓的肚皮來到了村中央的空地這裡。這時孩子大聲地說:“鄉親們,往火里扔碎竹節啊!”,可是大家因為害怕早已經站在那裡礓住了,這個瞬間“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來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們聽到孩子落地的聲音反應過來,紛紛往火里扔起了竹節。由於是砍伐不久,濕濕的竹節遇到旺火紛紛爆裂,噼里啪啦的響了起來!“夕”聽到這響聲掉頭鼠竄,再也沒有來過這個村莊。
為了紀念這次勝利,以後每到冬天的這個時間,家家戶戶都貼紅紙對聯在門上,點燈籠,敲鑼打鼓,燃放鞭炮煙花;夜裡,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賀道喜。這樣一代一代流傳下來,就成了"過年"。

除夕的習俗

除夕的高潮是年飯後長輩發"壓歲錢"。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接著就是張貼春聯和鬥神,並關上大門。到初一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
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如今我們過年的很多俗語與習慣都來源於這個傳說:
年初一:人們為了讓自己的後代子孫記得這個救了整個村子的孩子——年,就把天明後的早晨就叫年。又是正月初一 ,所以又叫大年初一。
守歲:大家守著碎竹節等待的過程。守歲就是守著碎竹片的簡稱。
除夕:臘月三十大家守著碎竹節等“夕”的這一夜。
紅布:如今的對聯。
而除夕夜裡大家餓了,拿東西出來吃則演變成了我們齊聚一堂歡聲笑語如今的年夜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