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睪尾

附睪尾

附睪尾指附睪下端尖細部分。憑結締組織與鞘膜相連,轉向後上方,移行於輸精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附睪尾
  • 外文名:tail of epididymis
解剖結構:,與附睪相關的疾病:,

解剖結構:

附睪管:
解剖名。附睪管為一高度彎曲之管道。長約5~6cm,直徑約0.5mm。尾端與輸精管相連續。上皮屬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纖毛長、不運動,僅助細胞內分泌物之排出以營養精子。上皮基膜外為環狀平滑肌,近輸精管處散在縱行平滑肌,以利於精子的排運。
附睪管系附睪的主要組織結構。為不規則的迂曲小管,長約6cm,盤居於睪丸上方,供睪丸輸出管與睪丸相連,向後上方移行於輸精管。附睪管的管腔整齊,上皮較厚,屬於假復層柱狀纖毛上皮。此管有分泌功能,可營養精子,並使精子繼續分化成熟。
睪丸:
男性生殖腺。左右各一,位於陰囊內。睪丸是微扁的橢圓體,表面光滑,分內外兩面,前、後兩緣及上、下兩端。前緣游離,後緣附有系膜,後緣上部連結附睪。睪丸表面有一層堅韌的纖維膜稱白膜。白膜在後緣處增厚,並向睪丸實質發生若干小隔,將實質分成許多睪丸小葉,小葉由2~3條曲細精管和睪丸間質構成。曲細精管出睪丸後,形成睪丸網,它發出若干睪丸輸出管與附睪相連。睪丸具有產生精子和分泌男性激素的功能。
附睪:
男性排精管道的組成部分。在人體是極度盤曲的細長小管,當完全伸直時可長達6米,位於陰囊內,因貼附在睪丸的後緣而得名。附睪小管的一端與睪丸內的小管相連,另一端與輸精管相連。有貯藏和協助排出精子的功能。附睪發炎(以附睪結核為多見)能影響精子的活動,或造成管道閉塞,若雙側閉塞可喪失生育能力。

與附睪相關的疾病:

鞘膜積液(hydrocele):
概述:
鞘膜積液是最常見的引起陰囊腫大的病變。是漿液在鞘膜腔內積聚,與先天因素有關。有6%新生男兒可以檢查出鞘膜積液,但是到1歲時檢出率明顯減少。後天性鞘膜積液常伴有炎症,特別是附睪和睪丸炎症。鞘膜積液可掩蓋鞘膜腫瘤的發現。
鞘膜積液的併發症有感染(鞘膜炎)、疝、出血(血囊腫)。治療採用外科切除間皮囊腫。應與精子囊腫相鑑別。當上皮剝脫時,兩者鑑別可發生困難。囊腫液中若發現精子則可診斷為精子囊腫,其來源於附睪。
【病因】
1、先天性因素睪丸下降過程中,由於精索鞘狀突部分未閉合和(或)睪丸鞘膜囊內液體量異常增多。
2、後天性因素鞘狀突閉合正常,但由於睪丸附睪感染、腫瘤、絲蟲病或外傷引起鞘膜內液體增多與積聚所致。此因素多見於成人。
【病理】
根據鞘狀突閉合的情況與位置不同可分為四類:
1、睪丸鞘膜積液最多見。鞘狀突閉合正常,但睪丸鞘膜內液體積聚增多。
2、精索鞘膜積液鞘狀突兩端閉合,精索部分形成局限性鞘膜積液,與腹腔和睪丸鞘膜腔不相通。
3、睪丸、精索鞘膜積液鞘狀突僅在內環處閉合,精索段未閉且與睪丸鞘膜腔相通。
4、交通性鞘膜積液鞘狀突未完全閉合,腹腔體液隨體位流動。站立時,通過未閉的鞘狀突進入鞘膜囊,平臥後可逐漸消失。
先天性鞘膜積液其囊壁光滑、柔軟,積液清亮或黃色。急性炎症所繼發的鞘膜積液其鞘膜明顯增厚,與鄰近組織粘連,積液為炎性滲出液。如有腫瘤及感染存在,可有出血現象,液體混濁,呈棕色或為膿液。如因血絲蟲感染,則積液為乳白色。液體量為數毫升至數百毫升不等。
【診斷要點】
臨床表現:
1、症狀一般無自覺症狀,常在體格檢查時被偶然發現。當積液量較多時,站立位可有下垂感或牽扯痛。巨大鞘膜積液時,陰莖縮入包皮內,影響排尿、性生活和行動。
2、體徵陰囊腫塊呈球形或梨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一般情況下透光試驗陽性,但如鞘膜壁增厚,鈣化或鞘膜腔內液體因感染而混濁時,透光試驗可不明顯。交通性鞘膜積液者,如在患者取平臥位時擠壓腫塊,腫塊可逐漸縮小,但取站立位後腫塊又很快出現,呈臥隱立現觀。
輔助檢查:
1、B超檢查可發現陰囊內的巨大液性暗區。
2、穿刺抽液正常情況下,為淡黃色的清亮液體。如合併感染,則可為混濁的血性或膿性的液體。而絲蟲病的患者,則可為乳糜樣的液體。
【治療原則】
嬰兒鞘膜積液常可自行消退,不必治療。成人無症狀的小鞘膜積液一般不需處理。
1、穿刺抽液對體積較大的睪丸或精索鞘膜積液,可行穿刺抽液。即用穿刺針將鞘膜腔內的液體抽出,然後往鞘膜腔內注入各種硬化劑,使鞘膜纖維化,不在產生液體。
2、手術治療通常是行鞘膜翻轉術。也可行鞘膜開窗術、鞘膜切除術及鞘膜摺疊術。對交通性鞘膜積液,則需在腹股溝內環處將鞘膜的頸部高位結紮。對精索鞘膜積液,則可將整個鞘膜囊一併切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