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難寺

阿難寺

阿難寺位於緬甸的中部名城蒲甘,是蒲甘王朝江喜佗王(公元 1084~1112 年在位)模仿印度奧里薩烏陀耶祇利山阿難大禪寺修建的,所以取名阿難寺,於 1090 年開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難寺
  • 地理位置:緬甸的中部名城蒲甘
  • 開光:1090年
  • 類型:座塔
相關傳說,詳細介紹,

相關傳說

阿難寺實際上是一座塔,相傳在建塔破土動工之時,江喜佗王受當地原始宗教的影響,曾殺死匠人以示祀祭,並在塔基之下活埋了一個嬰兒,奉獻諸佛,作為護寺之祈。

詳細介紹

阿難寺塔主體建築的四面連線著寬敞的雙坡前廳,在平面圖上,呈古希臘“沙瓦士底卡”式的等邊十字形。塔身是正方形,上有兩層窗戶,從主體部分往上有由大而小的數層壇台,最高一層壇台上面托著塔尖。塔尖的上半部是長圓錐形尖頂,下半部為法冠形金字塔。阿難寺塔整個建築冠以鍍金的寶傘,全高達 50 米。寺內寺外有很多彩陶淺浮雕和石雕,裝飾豐富多彩。基座或壇台上,都綴有上釉的彩色磁磚。基座上的浮雕有佛陀成道所經過的兩個主要階段:西牆上刻的是群魔向佛進犯的場面,東牆上刻著的畫面是佛戰勝群魔以後,眾神頂禮膜拜的場面。在上一層的磁磚上,刻有 537 則《本生經》的故事畫面和說明。上面幾個壇台上也有約 400 個描繪《本生經》中故事情節的浮雕。阿難寺內有兩條互相平行的又高又窄的拱形走廊,兩條走廊由低而窄的街道相連線,還有 4 條較寬的走廊橫著穿過窄走廊,在寬走廊裡面又有柱廊。第一條走廊的外牆背面,有兩排石佛龕,雕刻著佛成道前的主要事跡。另外兩條走廊的牆上有許多小佛龕,安放著或坐或立姿態各異的佛像。在 4 個柱廊里,也有 60 個雕像,內容描繪的是佛祖生平的情節,形象逼真。在寺廟的正中間有一個巨大的立方體建築物,四邊的牆上鑿有又高又深的佛龕,佛龕里供奉著 4 尊 9 米多高的證涅盤境界的大立佛,這 4 尊大立佛均站立在 2 米多高的寶座上。在寺的西部,還有江喜陀王和高僧阿羅漢的等身塑像,跪於巨佛之前,以做佛子而榮耀。阿難寺塔的建築宏偉壯觀,集緬甸古代建築藝術之大成,是緬甸建築藝術的精華。寺內的浮雕和石雕,刻工精細,栩栩如生,對香客和遊人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使阿難寺成為緬甸著名佛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