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隧道

阿爾卑斯隧道

阿爾卑斯隧道是瑞士耗費巨資修建的龐大“世紀工程”之一的勒奇山隧道(Loetschberg)。該隧道穿越阿爾卑斯山,溝通南北歐,是阿爾卑斯地區最長的鐵路隧道,也是世界上第三長陸上隧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卑斯隧道
  • 地點瑞士
  • 等級:最長的鐵路隧道,
  • 總長:34公里
  • 開通時間:2016年
世界第三,計算,世紀工程,

世界第三

4月28日,在一陣巨大的爆破聲中,瑞士耗費巨資修建的龐大“世紀工程”之一的勒奇山隧道(Loetschberg)全部打通。該隧道穿越阿爾卑斯山,溝通南北歐,是阿爾卑斯地區最長的鐵路隧道,也是世界上第三長陸上隧道。

計算

勒奇山鐵路隧道總長34公里,目的是使來自歐盟的載重卡車在瑞士境內能用火車運送,從而減輕瑞士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隧道將打通阿爾卑斯山,使德國與義大利之間的旅行時間縮短一個小時。
阿爾卑斯隧道
勒奇山隧道於1994年從瑞士首都伯爾尼以南56公里處開鑿,計畫從山的南北兩頭分別修建,最後在隧道的正中央匯合。2005年4月28日,南北兩段隧道“相遇”了:北段隧道的鑽孔中心點與南部隧道的鑽孔中心點的水平偏離僅為13厘米,而兩點的垂直誤差不超過2.5厘米。
勒奇山隧道預計在2007年正式通車,屆時將使貨運列車和客運列車達到每小時160公里和240公里的速度。
眾人舉杯齊歡慶
在裝飾著紅藍彩燈的隧道內,一位工程師吹了三遍阿爾卑斯號角,為爆破預警。隨即一聲巨響,最後一段岩石層被炸穿,隧道終於全部打通了。有將近1000位來賓共同觀看了這激動人心的一刻。
人們用號角吹響了優美的山地樂曲,工人們帶著安全帽,興高采烈地揮舞著瑞士國旗。大家分享著香醇的美酒,共同慶祝隧道打通。瑞士運輸部長莫里茨·洛伊恩貝格爾說:“伴隨著這次突破,我們已經將阿爾卑斯山全部打通。我們仍會不懈努力,繼續前進。”

世紀工程

瑞士地理位置獨特,正好位於歐盟南北部之間。自1980年以來,南北歐之間繁忙的交通令瑞士境內的運輸量提高了十幾倍,大型載重卡車、旅遊觀光客車等造成的隧道堵塞更令瑞士不堪重負。為了減輕交通壓力、保護阿爾卑斯山及其周圍環境,瑞士決定修建從南到北貫穿全境的鐵路大動脈,稱為“NEAT”工程。
該工程十分浩大,從20世紀末就已開工,包括開鑿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穿山隧道。而其中有兩大隧道:聖哥達(Gotthard)和勒奇山兩地分別開鑿長約57和34公里的隧道。預計全部建成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隧道。
成為世界“第三”大隧道
勒奇山隧道全部完工後,將成為世界第三長的陸上隧道,僅僅排在54公里長的日本青函隧道和50公里長的英吉利海峽隧道之後。為了挖掘勒奇山隧道,差不多用了16噸炸藥,挖掘出來的棄土足夠裝滿4023公里長的火車,相當於從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距離。
據了解,另一條同屬“世紀工程”的長達57公里的聖哥達隧道則並沒有按期完工,估計至少還需10年。那時,聖哥達隧道將是世界上最長的鐵路隧道。勒奇山隧道最後耗資35億美元,超出了預算8.4億。而對於勒奇山隧道與聖哥達隧道組合的“世紀工程”,當前預算已提高到了137億美元左右,比原計畫超出30億美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