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批准富馬酸一鈉等4種物質為食品添加劑的公告

《關於批准富馬酸一鈉等4種物質為食品添加劑的公告》是2010年3月16日衛生部印發的關於食品添加劑使用的公告。

中 華 人民 共 和 國 衛 生 部
公告
2010年第4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經審核,現批准富馬酸一鈉等4種物質為食品添加劑,批准瓜爾膠等20種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營養強化劑左旋肉鹼擴大使用範圍及使用量,批准留蘭香等30種物質為食品用香料。
特此公告。
附屬檔案:1.食品添加劑新品種.doc
2.擴大使用範圍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劑.doc
3.擴大使用範圍及使用量的食品營養強化劑.doc
4.食品用香料新品種.doc
二○一○年三月十六日
附屬檔案1
食品添加劑新品種
一、富馬酸一鈉
英文名稱:MonosodiumFumarate
功能:酸度調節劑
(一)富馬酸一鈉使用範圍和使用量
食品分類號
食品類別
最大使用量(g/kg)
05.02.08
膠基糖果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06.03.02.01
生濕麵製品(如麵條、餃子皮、餛飩皮、燒麥皮)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07.0
焙烤食品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4.0
飲料類(14.01包裝飲用水類除外)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08.0
肉及肉製品(08.01生、鮮肉除外)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09.0
水產品及其製品(包括魚類、甲殼類、貝類、軟體類、棘皮類等水產品及其加工製品)(09.01鮮水產品除外)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二)富馬酸一鈉的質量規格要求
1.生產工藝:通過富馬酸和氫氧化鈉等摩爾反應後生成富馬酸一鈉,然後精製濃縮、結晶乾燥後製得。
2.性狀:白色結晶粉末,無色無嗅。
3.技術要求
3.1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富馬酸一鈉含量(以C4H3NaO4計),%
98.0-102.0
水溶液顏色和澄清度
無色,澄清
pH值(1.0g/30ml)
3.0-4.0
硫酸鹽(以SO4計),%≤
0.010
乾燥失重,%≤
0.5
灼燒殘渣(總乾基計),%
50.5-52.5
重金屬(以Pb計),mg/kg≤
20
砷(以As2O3計),mg/kg≤
4.0
3.2微生物指標
項目
指標
菌落總數,cfu/g≤
10000
大腸菌群,MPN/g≤
3
二、核酸酶
英文名稱:Nuclease
來源:橘青黴(Penicilliumcitrinum)
1.生產工藝
橘青黴(Penicilliumcitrinum)經培養,深層發酵、提取、多次過濾和純化精製而成。
2.性狀
白色至淡黃褐色顆粒,溶解性及流動性好。
3.技術要求
3.1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5`-磷酸二酯酶活性,U/g≥
7000
重金屬(以Pb計),mg/kg≤
5
乾燥失重,%≤
10.0
備註:酶活性規格除以上規定外,還可按實際需要執行。
3.2微生物指標
項目
指標
菌落總數,cfu/g≤
10000
大腸菌群,MPN/g≤
30
埃希氏大腸桿菌,/25g
不得檢出
沙門氏菌,/25g
不得檢出
三、脫氨酶
英文名稱:Deaminase
來源:蜂蜜麴黴(Aspergillusmelleus)
1.生產工藝
蜂蜜麴黴(Aspergillusmelleus)經培養,深層發酵、提取、多次過濾和純化精製而成。
2.性狀
淡黃褐色至淡褐色顆粒,溶解性好。
3.技術要求
3.1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脫氨酶活性,U/mg≥
50000
乾燥失重,%≤
10.0
重金屬(以Pb計),mg/kg≤
5
備註:酶活性規格除以上規定外,還可按實際需要執行。
3.2微生物指標
項目
指標
菌落總數,cfu/g≤
10000
大腸菌群,MPN/g≤
30
埃希氏大腸桿菌,/25g
不得檢出
沙門氏菌,/25g
不得檢出
四、蛋白酶
英文名稱:Protease
來源:蜂蜜麴黴(Aspergillusmelleus)
1.生產工藝
蜂蜜麴黴(Aspergillusmelleus)經培養,深層發酵、提取、多次過濾和純化精製而成。
2.性狀
淡褐色至褐色粉末,具有獨特的氣味、無異味。
3.技術要求
3.1理化指標
項目
指標
蛋白酶活性,U/g≥
60000
乾燥失重,%≤
10.0
重金屬(以Pb計),mg/kg≤
5
備註:酶活性規格除以上規定外,還可按實際需要執行。
3.2微生物指標
項目
指標
菌落總數,cfu/g≤
1000
大腸菌群,MPN/g≤
30
大腸桿菌,/25g
不得檢出
沙門氏菌,/25g
不得檢出
附屬檔案2
擴大使用範圍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劑
序號
名稱
類別
食品分類號
食品名稱/分類
最大使用量(g/kg)
備註
1.
瓜爾膠
增稠劑
13.01.02
較大嬰兒配方食品
1g/L
13.01.03
幼兒配方食品
2.
聚二甲基矽氧烷(乳液)
消泡劑
16.01
果凍
0.05
3.
聚葡萄糖
增稠劑、水分保持劑
08.03.05
肉灌腸類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4.
L-抗壞血酸
麵粉處理劑
06.03.01
小麥粉
0.2
5.
檸檬黃
著色劑
12.10.03
液體複合調味料(不包括12.03,12.04)
0.15
6.
乳酸鏈球菌素
防腐劑
09.04
熟制水產品(可直接食用)
0.5
7.
乳酸鈣
酸度調節劑
14.06
固體飲料類
21.6
8.
三聚磷酸鈉
穩定和凝固劑
06.09
穀類和澱粉類甜品(僅限於穀類甜品罐頭);
1.0
06.04.02.02
其他雜糧製品(僅限於雜糧甜品罐頭)
9.
L-乳酸
酸度調節劑
13.01
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0.
雙乙酸鈉
防腐劑
09.04
熟制水產品(可直接食用)
1.0
11.
維生素E(dl-α-生育酚)
抗氧化劑
12.10
複合調味料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2.
硬脂醯乳酸鈉
乳化劑
01.05.01
稀奶油
5.0
01.05.03
調味稀奶油
01.05.04
稀奶油類似品
13
富馬酸
酸度調節劑
07.01
麵包
3.0
07.02
糕點
3.0
07.03
餅乾
3.0
14
焦糖色(亞硫酸銨法)
著色劑
14.06
固體飲料類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5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吐溫60)
乳化劑
14.03.01
含乳飲料
2.0
14.07
乳酸菌飲料
2.0
16
可得然膠
穩定劑和凝固劑
09.02.03
冷凍魚糜製品(包括魚丸等)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6.01
果凍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6.07
其他(人造海鮮產品:人造鮑魚、人造海參、人造海鮮貝類等)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7
六偏磷酸鈉
水分保持劑
04.02.02.
04
蔬菜罐頭(酸黃瓜產品)
0.5
以六偏磷酸計
18
乳酸鈣
穩定劑和凝固劑
04.02.02.
04
蔬菜罐頭(酸黃瓜產品)
1.5
19
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
乳化劑
05.02.07
充氣糖果
3.0
20
碳酸鈉
酸度調節劑
04.04.01.02
豆乾類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04.04.01.03
豆乾再製品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08.03
熟肉製品
3.0
附屬檔案2
擴大使用範圍及使用量的食品添加劑
序號
名稱
類別
食品分類號
食品名稱/分類
最大使用量(g/kg)
備註
1.
瓜爾膠
增稠劑
13.01.02
較大嬰兒配方食品
1g/L
13.01.03
幼兒配方食品
2.
聚二甲基矽氧烷(乳液)
消泡劑
16.01
果凍
0.05
3.
聚葡萄糖
增稠劑、水分保持劑
08.03.05
肉灌腸類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4.
L-抗壞血酸
麵粉處理劑
06.03.01
小麥粉
0.2
5.
檸檬黃
著色劑
12.10.03
液體複合調味料(不包括12.03,12.04)
0.15
6.
乳酸鏈球菌素
防腐劑
09.04
熟制水產品(可直接食用)
0.5
7.
乳酸鈣
酸度調節劑
14.06
固體飲料類
21.6
8.
三聚磷酸鈉
穩定和凝固劑
06.09
穀類和澱粉類甜品(僅限於穀類甜品罐頭);
1.0
06.04.02.02
其他雜糧製品(僅限於雜糧甜品罐頭)
9.
L-乳酸
酸度調節劑
13.01
嬰兒配方食品,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0.
雙乙酸鈉
防腐劑
09.04
熟制水產品(可直接食用)
1.0
11.
維生素E(dl-α-生育酚)
抗氧化劑
12.10
複合調味料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2.
硬脂醯乳酸鈉
乳化劑
01.05.01
稀奶油
5.0
01.05.03
調味稀奶油
01.05.04
稀奶油類似品
13
富馬酸
酸度調節劑
07.01
麵包
3.0
07.02
糕點
3.0
07.03
餅乾
3.0
14
焦糖色(亞硫酸銨法)
著色劑
14.06
固體飲料類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5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吐溫60)
乳化劑
14.03.01
含乳飲料
2.0
14.07
乳酸菌飲料
2.0
16
可得然膠
穩定劑和凝固劑
09.02.03
冷凍魚糜製品(包括魚丸等)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6.01
果凍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6.07
其他(人造海鮮產品:人造鮑魚、人造海參、人造海鮮貝類等)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17
六偏磷酸鈉
水分保持劑
04.02.02.
04
蔬菜罐頭(酸黃瓜產品)
0.5
以六偏磷酸計
18
乳酸鈣
穩定劑和凝固劑
04.02.02.
04
蔬菜罐頭(酸黃瓜產品)
1.5
19
山梨醇酐單硬脂酸酯
乳化劑
05.02.07
充氣糖果
3.0
20
碳酸鈉
酸度調節劑
04.04.01.02
豆乾類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04.04.01.03
豆乾再製品
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08.03
熟肉製品
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