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的意見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教育部、中宣部決定聯合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不斷深化高等新聞傳播教育綜合改革、提高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質量。現提出意見如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的意見
  • 發布日期:2013年6月9日
  • 組織機構教育部、中宣部
簡介,總體要求,主要任務,組織保障,

簡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黨委宣傳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黨委宣傳部,有關部門(單位)教育司(局),教育部直屬各高等學校: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要求,教育部、中宣部決定聯合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不斷深化高等新聞傳播教育綜合改革、提高新聞傳播人才培養質量。現提出意見如下。

總體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加強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師資隊伍建設,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努力造就一大批政治立場堅定、業務能力精良、作風素質過硬的新聞傳播後備人才,為推進我國新聞事業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主要任務

1.加強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領高等新聞傳播教育,把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教育融入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全過程各環節,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引導學生始終堅持新聞工作黨性原則,堅持正確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加強新聞職業精神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秉持新聞職業操守,履行新聞工作社會責任,增強做好黨的新聞工作責任感使命感。
2.加強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適應新聞事業發展需要,選擇若干高校建設人才培養基地,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選擇30所高校建設套用型、複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培養具有全媒體業務技能的套用型、複合型新聞傳播人才。選擇10所高校建設國際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傳播能力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入選高校根據人才培養類型,按照更加注重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統領、更加注重學科交叉融合、更加注重職業道德培養、更加注重現代技術運用的原則,制定實施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3.推動高校與新聞單位從業人員互聘。實施高校與新聞單位從業人員互聘“千人計畫”,逐步推動新聞教學與新聞實踐的結合。2013年9月至2017年7月,教育部、中宣部從新聞單位選聘500名優秀編輯記者到計畫實施高校新聞傳播院系兼職或掛職任教;從相關高校新聞傳播院系選派500名骨幹教師到新聞單位兼職或掛職。
教育部、中宣部根據高校與新聞單位從業人員互聘情況,公布年度互聘結果,頒發《高校與新聞單位從業人員互聘“千人計畫”入選證書》。互聘人員在聘用單位工作期間,在派出單位保留職務級別、崗位,工資、福利待遇不變,專業技術職務年限連續計算,工作量互相衝抵。派出單位在互聘人員職級晉升、職稱評定等方面予以政策傾斜。
教育部及有關高校主管單位,各省(區、市)教育部門、黨委宣傳部門,結合實際參照制訂具體辦法,推動所屬各高校新聞傳播院系骨幹教師與新聞單位優秀編輯記者互聘工作,確保此項工作全面覆蓋、整體推進。
4.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積極探索高校與宣傳部門、新聞單位聯合培養新聞傳播人才的新模式,共同制定培養目標、設計課程體系、開發優質教材、組織教學團隊、建設實踐平台。強化實踐教學,確保新聞傳播學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不少於總學分(學時)的15%。支持實施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的中央部屬高校與新聞單位共建30個國家級新聞傳播學類專業大學生校外實踐平台。鼓勵計畫實施高校新聞傳播院系與境外高水平大學新聞傳播院系開展交流合作,積極利用境外優質教育資源,形成靈活多樣、以我為主、優勢互補的人才培養模式。
5.推動優質教學資源共建共享。整合計畫實施高校優質課程資源,建設新聞傳播學類優質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平台,打造一批新聞傳播學類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新聞傳播學類重點教材的推廣使用,組織計畫實施高校與新聞單位聯合編寫一批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聞傳播實踐的案例教材。推進計畫實施高校教師互聘、學生互換、課程互選、學分互認。

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由教育部牽頭,中宣部、中央外宣辦、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及有關新聞單位、高校共同參與的全國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指導委員會,負責制訂教育培養規劃和具體組織實施。成立由新聞傳播領域專家學者、資深編輯記者組成的專家委員會,負責培養標準、評審標準的制定,及高校申報方案評審、實施情況評估等。各省(區、市)參照建立各地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指導委員會和專家委員會。
2.完善申報評估機制。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實施周期為10年,分期實施,首期為5年(2013-2017年)。相關高校就建設卓越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基地提交申報方案,經專家委員會評審後,教育部會同中宣部研究確定入選高校。專家委員會定期對入選高校工作進展情況進行評議,不合格的高校調整出培養計畫。
3.加強政策保障。教育部、中宣部對入選的中央部委所屬高校給予經費支持;各省(區、市)給予入選的地方高校經費支持。支持計畫實施高校在招生、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學制設定等方面進行綜合改革。鼓勵具有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資格的計畫實施高校,在本校推免名額內重點支持新聞與傳播碩士專業學位的發展。
各地各部門各高校要認真貫徹落實本意見精神,結合實際,研究制訂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請各省(區、市)教育部門、黨委宣傳部門和有關部門(單位)將本意見轉發至所屬高等學校和新聞單位。
中共中央宣傳部
2013年6月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