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伯庸

關伯庸 (1915-1997),湄潭縣城人。縣立國小畢業後,於民國19年(1930)去南京考入華南中學就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伯庸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貴州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97
  • 職業:新華書店副經理
  • 畢業院校華南中學
  • 籍貫:貴州湄潭縣
人物簡介
1932年轉學重慶江北治平中學,因看紅色書籍被學校默退。乃轉學求精中學。1934年考入成都華西協和高中。次年,去南京準備考大學,時有中共地下黨員張立在南京開“平平書店”,關伯庸去書店當義務店員。後因書店出售革命書刊被當局查封,關伯庸到上海考入民治新聞學院。經張立介紹,認識了在上海從事地下工作的秦天真、劉雪葦等,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37年,關伯庸到南京《新民報》工作。後隨報社遷往重慶。其間,用狄瓊的名字為在延安的劉雪葦與貴州地下黨人郵轉信件。1939年,去湖北恩施二十補訓處政治部, 任第一團團幹事。後回重慶,要求去延安學習,由胡風寫信去八路軍辦事處找董必武辦手續,因去延安道路不通而未能成行。
此後,關伯庸去宜賓,先後任《金岷日報》、《商報》、《蕪湖晚報》的總編輯。在宜賓三年,利用報紙宣傳抗日,反對投降,伸張正義,反對壓迫。1942年,因《蕪湖晚報》被查封而回到家鄉。在湄潭,與中共地下黨員何恩余等取得聯繫,利用當國小教師之便,向學生進行革命教育;利用官辦的報紙宣傳抗日,揭露黑暗,因而受到監視。1948年春,中共貴州省工委書記張立來湄潭,即以關伯庸家為聯絡點。1949 年4月,國民黨在湄潭進行大逮捕,關伯庸與中共黨員何少琦等人被捕,關押到貴陽。受盡嚴刑拷打,未暴露任何情況。臨解放才得以出獄。
湄潭解放後,關伯庸被任命為縣人民政府文教科長。後調《遵義新聞報》工作。1954年報紙停刊,調遵義縣農村工作部工作。1955年8月,因“胡風問題”受株連而被捕,關押於貴陽13個月,出獄後恢復工作。1958年《遵義報》復刊,關伯庸仍回報社。1961年又停刊,關伯庸調到務川工作。先後任硯山區公所秘書、新華書店副經理。1978 年退休。1980年,組織對其政治問題給予平反。1984年起,連續兩屆被選為縣政協副主席。1990年離休,1997年病逝於務川,時年82 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