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關式過馬路

開關式過馬路

“一旦轉換為綠燈,站在路燈兩邊的民警轉換隊形,在人行道兩側形成標兵線,讓行人可以在中間穿行。”為保障行人安全,黃浦公安發明了一種"開關式"過馬路。以人牆 的形式保證過馬路行人的安全。

概述,評論,

概述

就是紅燈時,路兩側各十名民警站在人行道前面,將行人與機動車隔離。綠燈亮起,民警們就手牽手,看上去就像準備跳集體舞的準備動作,在斑馬線兩側欄起兩道"人牆",為過街的行人辟出安全區域。每天下午四點半直到晚上十一點,隨著信號燈的轉換,民警們要不斷重複著這些動作。
開關式過馬路

評論

用這種最原始、最簡單的方式來守護遊人過馬路,不禁使人想起幼稚園小學生放學時,有警察叔叔護送過馬路的情形,令人頗感尷尬。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開關式過馬路,不僅浪費了警力物力,使得交通信號等設施形同虛設,也凸顯了公眾的法律意識淡薄及文明化程度有待提高的現實。
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以勤勞善良勇敢、智慧而著稱,為何卻在一些區區小事,諸如橫穿馬路、景區塗鴉、亂扔雜物、大聲喧譁等方面,與中華民族的優秀品德顯得如此不對稱、不協調呢?
細細想來,之所以出現這些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現象,恐怕與公眾的公共文明意識淡薄有著直接的關係。有的人把陋習視為個人權利,更有甚者,把公共場合當作是任意作為的自由之地,做什麼都無所顧忌、自以為是。這樣一來,在公共場合出現一些不文明舉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在這樣的情況下,倘若是因為公共文明意識淡薄而發生不文明行為,不僅會影響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久而久之,勢必會影響到社會的文明化進程,害莫大焉。
由此看來,增強全社會的公共文明意識刻不容緩,而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從每一個人自身做起,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開始。唯有如此,開關式過馬路方可不再成為風景線,社會的文明進步才會指日可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