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普高原

開普高原

南非開普省北部高原。介於瓦爾河、哈茨河、奧蘭治河與卡拉哈里盆地之間。由白雲岩和石灰岩構成。海拔1,130-1,520米。高原上有南北向伸延的庫魯曼山、朗厄山等蝕余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普高原
  • 位置南非開普省北部高原
  • 海拔:1,130-1,520米
  • 年降雨量:511毫米
簡介,形成,氣候特點,地貌特徵,自然資源,

簡介

非洲有“高原大陸”之稱。南部有南非高原,東部有東非高原和衣索比亞高原,北部和西北則為地勢較高、世界最大的、面積達945萬平方千米的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剛果盆地南緣分水嶺高地和贊比西河以南。西、南、東三 面環海,似半島狀。面積約為460萬平方公里。

形成

非洲是個非常古老的大陸,根據地質學家研究,遠在五億年以前它的大陸輪廓就已經形成。後來,經過漫長地質年代的風吹、日曬、雨淋等等的侵蝕作用,岩層逐漸被破壞,岩塊變成了碎屑和沙土,風和流水又把這些碎屑沙土搬運到低洼的地方。高的地方被削平了,低洼的地方被填滿了,這就使非洲變成了一個起伏不大的大陸。那么,為什麼非洲沒有變成以平原為主的大陸呢?這是因為,現今的地殼運動對古老的非洲大陸影響較小,沒有形成大規模的褶皺山脈,只是在不斷地緩慢抬升,所以才變成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樣一個高原大陸。像非洲其他地區一樣,南非地質歷史非常古老,又是一個高原,全境海拔1000米左右。成土物質除基岩風化物外,有大片的沙土,而且還有黃土狀物質。

氣候特點

南非地區包括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威、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留尼旺島、聖赫倫那島和阿森松島等。面積六百六十一萬多平方公里。南非高原為本區地形的主體,高原中部地勢低洼為卡拉哈里盆地,四周隆起為高原和山地。南非大部分為半乾旱區,年平均降雨量511毫米,西北部為卡拉哈里沙漠,也有小面積的濕潤區。南非屬亞熱帶氣候,夏季炎熱,冬季也有雪,但季節變化正好與北半球相反12~2月為夏季,6~8月是冬季。以首都比勒陀利亞為例,年均溫15.5℃,但溫差大;以早春9月為例,白天溫度可達24~25℃,夜間可降至5~0℃,中午可穿汗衫和短褲,晚間可穿棉衣,似有早穿皮裘午穿紗,晚上圍著火爐吃西瓜”的感覺。在這樣複雜多變的氣候條件下,分布著十分豐富的土壤和動植物資源。

地貌特徵

高原中部是海拔1000米左右的卡拉哈里內陸盆地。盆地原為淺海,第四紀時才上升為乾涸陸地,表面堆積著鬆軟的沉積層,形成波狀起伏的卡拉哈里沙漠。盆地的東南和西緣地勢成階梯狀升高,呈半環狀圍繞高原的“大崖壁”。由東岸的林波波河口起,沿海岸一直延伸到西岸的庫內內河口,全長約2000公里,相對高度有的地段達2000米以上,東南邊緣的德拉肯斯堡山脈是崖壁的最高部分。賴索托東北邊境上的卡斯金峰,海拔3657米,是南非高原的最高點。在西部納米比亞的大西洋沿岸,是乾旱氣候條件下形成的納米布沙漠。南非的最南端為開普山脈,長800公里,由兩列平行的中高山脈組成,具有頂部平緩,寬闊縱谷和狹窄橫谷交錯切割的地形特徵。沿海有陡峻的階地,濱海低地面積狹小。

自然資源

非洲——世界版圖上的心臟,空間與光的帝國。從神秘深邃的森林到遼闊無比的沙漠,應有盡有,密布的河川,廣闊似海洋的大湖,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一望無垠的大草原……人類的祖先從這片大陸散布到全世界——這裡是生命的發源之地。今天我們看到的非洲大陸是1億年來地殼逐漸活動的傑作。那股曾經塑造非洲的猛烈力量今天仍然十分活躍,塑造著非洲高山巨嶺的傳奇。南非高原是非洲最古老的山脈,大部分是由堅硬的岩石在3億8000萬年前構成,當時我們所熟悉的非洲還沒有誕生。在有好幾千萬年的時間裡,這裡的氣候保持穩定,受到海洋和洋流的主宰,乾旱過後是酷寒。這種獨特的氣候滋養了多樣的植物。杜鵑、蓑衣草、山龍眼等7000個物種構成了世界上最小卻最豐富的植物區系。姿態各異的花卉色彩繽紛芳香撲鼻,目的是為了引誘傳播花粉的“義工”。山龍眼的花朵飽含花蜜,引來南非蜜鳥。百花之中,笛撒蘭也相當機靈,蝴蝶吸食花蜜的時候,花粉囊就被粘在肚子上。南非地區所產金約占世界總產量百分之七十金剛石、鉻礦石約占百分之三十,銅、釩、鋰、鉸、石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