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頭溝妙峰山

門頭溝妙峰山

妙峰山位於門頭溝區北部,與昌平區交界處。為西山北麓主峰,最高峰被稱為“金頂”,雄峙於玉泉山(見靜明園)、香山萬壽山之上。妙峰山最早名為大雲山。金、元時期稱為妙高峰,是金章宗在位期間著名的“仰山五峰八亭”之一。明代妙峰山和妙高峰兩名並稱,所指範圍包括小西山之後的諸山。清末開始專指主峰為妙峰山(金頂)。第四紀的幾次冰川作用使妙峰山成為“京西第一形勝之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門頭溝妙峰山
  • 位於門頭溝區北部
  • 交界昌平區交界
  • 最高峰被稱為:“金頂”
景區特色,主要景點,妙峰山廟會,旅遊信息,

景區特色

妙峰山距北京市中心40公里,是以宗教民俗為主,集觀光旅遊、康體娛樂、避暑休閒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妙峰山擁有木本植物600餘種,優質藥材20多類,各種奇花異卉四季常開,主要有玫瑰、丁香、杜鵑、茉莉、金針等,形成了“四面有山皆如畫,一年無日不看花”的特有景致。其中千畝玫瑰園被譽為“華北一絕”。妙峰山每年均舉辦妙峰山娘娘廟會(春季廟會)、玫瑰節、丁香節、登山賞紅葉等文化活動。1988年在妙峰山公路南莊至櫻桃溝路段西側,首次發現大型古代動物的足跡化石以及清晰的雨痕、泥裂和不對稱水波痕化石,據推測是7 000萬年前恐龍群體在這一帶活動的遺蹟。

主要景點

妙峰山素以“古剎、奇松、怪石、溶洞”而聞名,主要有滴水岩、仰山、駱駝石、仙人洞、玉仙台、“六月冰瀑”、“冬山晴雪”等自然景觀;碧霞元君祠娘娘廟)、大雲寺仰山棲隱寺金山寺、端雲庵等古剎;以及竇爾墩寨、明太監高時明墓、莊士敦別墅、連心亭等人文景觀。歷代帝王將相、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詩文。①仰山棲隱寺。皇家寺院。建於遼,興盛於金,建築富麗堂皇,殿宇莊嚴肅穆,歷代高僧輩出。有“五峰八亭”等景,五峰,即級級峰、錦繡峰筆架峰獨秀峰蓮花峰;八亭,即接官亭、回香亭、洗面亭、具服亭、列服亭、龍王亭、梨園亭、招涼亭。金、元時期僧塔多達800座,時為北京地區規模最大的塔林。②娘娘廟。又稱碧霞元君祠。位於妙峰山山頂。清康熙帝將其封為“金頂妙峰山”娘娘廟,使之位居京城東西南北中五頂“娘娘廟”之上。後嘉慶帝賜名“敕建惠濟祠”,並題御書廟名匾額。娘娘廟以山門殿充當廟門,主要建築包括山門殿、正殿、地藏殿、藥王殿、觀音殿、月老殿、財神殿和王奶奶殿,廟外建有回香閣。1993年恢復廟會後,將喜神殿遷入。③大雲寺遺址。大乘菩薩有“十方”之說,即歡天喜地、離垢地、發光地、焰勝地、難勝地、現前地、遠往地、不動地、善慧地、法雲地。“大雲”為佛教用語。大雲寺建於唐代,現存有明萬曆年間古鐘1座。④莊士敦別墅。位於櫻桃溝村,由徐士昌幫助建造。溥儀為別墅題寫了“樂靜山齋”匾額。⑤連心亭。建在捨身崖,兩座四角亭重疊而建。相愛情侶可在此鎖連心鎖,丟鑰匙於崖底,象徵永結百年之好。
門頭溝妙峰山
玫瑰谷玫瑰谷

妙峰山廟會

妙峰山娘娘廟會 始於明崇禎年間,每年農曆四月初一至十五舉行。以香客祭祀妙峰山“天仙聖母碧霞元君”為中心活動,集民間花會、戲曲曲藝表演、觀賞自然風光和集市活動為一體。1925年北京大學國學門研究所對妙峰山廟會進行了專門調查,出版了《妙峰山進香專號》,此次調查開創了中國民俗學田野調查的先河。1993年恢復妙峰山廟會,參加廟會的客人除來自全國各地外,還有眾多外國遊客。①香道。歷史上形成的民間香客到妙峰山朝聖進香的山道。自北京城南郊、北郊出發的香道有5條,依方位和習慣依次稱南道、中南道、中道、中北道、老北道。中南道香客進香者極少,廢訖已久。以里程計中道最近,南道最遠。中北道旁有清道光帝第七子醇親王奕?墓。②香會。屬於民間組織,明代即已有香會。按大類分有文會、武會(見廟會)之別,另有老會、聖會、皇會等。妙峰山廟會興盛時期香會多達幾百檔,自恢復廟會以來,已有130餘檔民間花會遵循傳統會規到妙峰山朝頂獻藝。

旅遊信息

妙峰山門票:40元/人,持學生證 20元 /人
乘車路線:在蘋果園捷運搭乘妙峰山旅遊專車或中巴。
地址:門頭溝區北部妙峰山鄉澗溝村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