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西街道

長西街道

長西街道位於淮安市清江浦區,轄區東起淮海北路,西至北京北路,南臨裏運河,北到淮海西路,面積2.88平方千米,人口13669戶、3.66萬人(2007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長西街道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淮安市清江浦區
  • 下轄地區:5個社區
  • 面積:2.88平方千米
  • 人口:3.66萬人(2007年)
概況,沿革,簡介,經濟發展,街道環境,社區發展,黨建工作,

概況

清江浦區轄街道。位於淮安市城區中心。轄區東起淮海北路,西至北京北路,南臨裏運河,北到淮海西路,面積2.88平方千米,人口13669戶、3.66萬人(約2007年)。轄人民路、上海路、長西、引河、河堤路5個社區。寧徐公路從境內通過。景點有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舊址、石塔湖公園等。

沿革

1952年屬清江市城北管區,1958年改清江市城北公社,1984年設清河區長西街道。1996年,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7.1萬人,轄人民路、上海路、長西、引河、河堤路、城西、北京路7個居委會。2003年,轄人民路、上海路、長西、引河、河堤路5個居委會。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320802002:~001 111人民路社區 ~002 111上海路社區 ~003 111長西社區 ~004 111引河社區 ~005 111河堤路社區

簡介

街道轄人民路、上海路、長西、引河、河堤路5個社區。寧徐公路從境內通過。景點有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童年讀書處舊址,石塔湖公園等。1952年屬清江市城北管區,1958年改清江市城北公社,1984年設清河區長西街道。1997年,面積13平方千米,人口7.1萬人,轄人民路、上海路、長西、引河、河堤路、城西、北京路7個居委會。2003年,轄人民路、上海路、長西、引河、河堤路5個居委會。長西街道,東至淮海北路、西至北京路、南至裏運河、北至淮海路,下轄河堤社區、引河社區、上海路社區、長西社區、人民路社區,總面積2.88平方公里,人口約3.66萬人。近年來,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圍繞“踐行科學發展,建設幸福長西”的工作主線,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民生作為第一天職、穩定作為第一責任、黨建作為第一工程,咬定目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抓重點,創亮點,攻難點,化焦點,經濟社會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特別是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集民政計生、勞動保障、城管綜治、便民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省級示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形成了街道、社區、居住區三位一體的服務網路,轄區居民不出社區便可以享受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

經濟發展

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圍繞“踐行科學發展,建設幸福長西”的工作主線,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民生作為第一天職、穩定作為第一責任、黨建作為第一工程,咬定目標,堅定信心,迎難而上,抓重點,創亮點,攻難點,化焦點,經濟社會始終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開展招商引資。2006年,街道成立招商局,加大招商力度。相繼引進英皇國際娛樂會所、華泰醫藥有限公司、玉米人餐廳、躍進路農貿市場等規模項目,引資額7000萬元,完成全年招商引資任務,被區委區政府表彰為招商引資先進集體。2007年,引進新青年商務會所、繽紛年代、錦繡國際裝飾城2期、震豐園大酒店等四個規模項目,引資額近億元。 發展稅源經濟。按照“緊盯現有大稅源、挖掘新增稅源、培植新稅源”的思路,促進區下劃長西的543戶企業做大做強,同時每年開展稅源普查,加強稅收征管。2006年和2007年街道財政收入分別達到1139萬元,1759萬元、完成年目標的107.3%。積極推進協護稅工作。2007年9月底,在全區街道中取得了唯一的國稅代征資格,2006年和2007年協護稅分別達到116萬元、134.25萬元。

街道環境

參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市委書記丁解民掛鈎長西街道,經常深入長西街道各社區指導創衛工作。街道成立創衛工作領導小組,以5個社區為單位、轄區單位參加。對淮機總廠生活院、齒輪廠生活院、輪船公司生活院、中淮56號、58號等36個生活院進行了集中整治,共協調、投入資金562萬元,改造生活院17個、整治生活院19個,共清運積存垃圾近315噸,拆除亂搭建245處,修建巷道47條,補種綠化5647平方,增設垃圾桶155個,清除亂貼亂畫、小廣告近千處,經市生活大院整治辦、區四城辦驗收,全部達標。粉刷轄區內巷道牆壁,面積19630平方米。對86戶不合格的“五小”行業進行摘牌、關門、停業整頓。2006年,興建躍進路臨時農貿市場,由河堤路社區居委會負責管理。5個社區根據各自特點,制定具體創建方案,在社區、居民、轄區單位、掛鈎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全部創建成為衛生社區。 落實城市長效管理。2007年8月,市、區兩級將部分城市管理權利和責任下放到街辦以後,長西街道和社區居委會建立了城市綜合長效管理組織網路,下發了城市長效綜合管理考評細則、城市長效綜合管理方案和城管工作規範等八項制度;城管中隊實行分組劃片、定人定崗的責任機制,和早6:00到晚10:00的值班巡查機制,實施城市長效管理,鞏固了創衛成果。
長西街道

社區發展

加強社區居委會硬體建設。河堤路社區、上海路社區、人民路社區、引河社區等4個社區辦公活動用房面積達到300平方米以上,其中河堤路社區、上海路社區、人民路社區超過400平方米。統一配備了投影儀、計算機、數位相機、彩電、VCD等設備,提高了社區的裝備水平。社區服務設施逐步完善。建成18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0個社區教育基地、8個文化娛樂設施、4個市民健身廣場。河堤路社區、上海路社區、人民路社區建有棋牌活動室、健身活動室、圖書閱覽室,對社區居民開放,滿足了廣大居民的需求。5個社區建有慈善超市,服務弱勢群體和困難家庭。5個居委會都達到示範居委會標準。2006年在全市率先建成省級示範街道社區服務中心,該中心集民政計生、勞動保障、城管綜治、便民服務等服務於一體,分解為具體的8大類31個服務項目,設立服務視窗,定人定責,掛牌上崗,使轄區居民來街道社區辦事,享受全程服務,日常事務一次性辦結。5個社區居委會建有“一站式”服務大廳,各新建小區、居民聚集區建有便民服務點,初步形成了街道——社區——居住區三位一體的服務網路,使居民不出社區就可以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基本服務。
長西街道

黨建工作

廣泛開展紀念建黨85周年、新黨章知識競賽、“八榮八恥”榮辱觀、踐行科學發展觀等教育活動,組織社區之星評比表彰活動,提高了社區黨員的在黨意識。2006年底,在全區率先開展了以社區用人機制改革為重點的社區體制改革,通過社區民主選舉配強了社區居委會黨總支班子,進一步最佳化社區專職幹部的結構,使社區幹部的平均年齡由改革前的39歲下降到33.7歲,大專以上文化程度達到90%以上。同時,將那些文化程度高、身體條件好、富有黨務工作經驗、熱心社區公益事業的離退休老黨員擔任社區黨支部書記和黨小組長,形成了民眾看幹部、幹部看黨員、黨員看書記的良性機制。順應經濟社會的不斷變化發展,經過黨工委充分討論醞釀,嚴格按照有關程式,將原有的“一居一支”和機關黨支部及國際廣告黨支部共7個單一黨支部劃分為2個直屬黨支部、5個社區黨總支,共24個黨支部、51個黨小組的新的組織網路體系,進一步理順組織關係。2007年下半年,以河堤路社區居委會為試點,實施區委組織部提出的黨建“五大工程”,取得良好成效。人民路社區一獲省和諧示範社區、省巾幗示範崗、省充分再就業社區、市民主法治示範社區稱號。上海路社區獲省精神文明社區、省先進老年協會、省綠色社區稱號。河堤路社區獲省和諧示範社區、省科普文明社區、省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集體、省民主法治示範社區稱號。
市長視察市長視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