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學院

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學院研究生教育始於1978年,是國家首批批准的學士、碩士授權單位,第6批博士授權單位。現有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7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0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17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77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覆蓋工、理、文、經、管、法6大學科門類。其中有1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國防特色學科,12個吉林省重點學科。有11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工商管理碩士(MBA)專業學位授予權。具有碩士研究生單獨招生考試權和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推薦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春理工大學研究生學院
  • 創辦時間:1958年
  • 特色:以光電技術為特色
  • 創始人王大珩
學校概況,招生規模,師資隊伍,質量體系,主要業績,獎助體系,

學校概況

長春理工大學是一所以光電技術為特色,光、機、電、算、材相結合為優勢,工、理、文、經、管、法協調發展的教學研究型大學,吉林省、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長春市共建院校,享有“中國光學英才搖籃”的美譽。
王大珩王大珩
學校1958年由中國科學院創辦,已故著名科學家,兩院院士王大珩為學校創始人、第一任院長。建校以來,學校先後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國防科委、第五機械工業部、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機械電子工業部、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1999年,被劃轉為以吉林省管理為主,並與國防科工委共建;2002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長春理工大學;2004年,被確定為吉林省重點大學。
以光電技術為主,光機電一體化是學校科研工作的鮮明特色和優勢。學校建有高功率半導體雷射國家重點實驗室、空地雷射通信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光電測控與光信息傳輸技術教育部(直屬)重點實驗室以及空間光電技術、光電功能材料、精密與特種加工、光電檢測裝備、生物檢測、固體雷射技術與套用、套用化學與納米技術、微波通信技術工程8個吉林省重點實驗室;建有空間光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教育部光電功能材料、吉林省光電測控儀器、吉林省雷射加工、吉林省空間光電技術、吉林省半導體雷射技術、吉林省特種電影技術及裝備、吉林省雷射技術及設備7個省部級工程研究中心;建有中德雷射加工技術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納米操縱裝配與製造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吉林省光機電一體化研究與設計、吉林省網路資料庫套用軟體2個省部級科技創新中心,數位化製造、雷射加工、固體雷射技術與套用、光電子器件與套用、納米製造技術與套用5個省市級科技創新中心;建有吉林省企業經濟研究中心(省級人文社科基地)以及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的智慧財產權研究中心,為研究生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實驗環境。

招生規模

2012年,我校已經成為省屬高校中研究生培養規模最大的學校。截至2011年底,在學研究生總數達到467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46人、全日制碩士學位研究生3355人、非全日制碩士學位研究生978人。
長春理工大學學生長春理工大學學生

師資隊伍

學校擁有一支學養深厚、愛崗敬業、結構合理的研究生導師隊伍,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863”計畫專家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家“百千萬人才”、教育部“新世紀人才”等為代表的一批專家學者在這裡雲集。現有雙聘院士6人,博士生導師112人,可以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的教授(研究員)173人,副教授(副研究員高級工程師等)495人,有38人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質量體系

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我校始終重視研究生培養工作,把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生命線,不斷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採取了一系列深化教學改革、提高研究生教學質量的重大舉措。例如:加強課程建設,調整課程結構,最佳化培養方案設定;加強教材建設,原版引進亞利桑納光學中心教材,資助出版研究生特色教材47部;健全研究生教學和培養質量監督機制,實行研究生中期考核與篩選制度,開展研究生教學督察和培養質量跟蹤檢查;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通過設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和訪學資助基金等多個創新項目,強化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設立研究生“三助”崗位,提高研究生實踐能力;嚴格學位論文質量管理,實行學位論文匿名評審。

主要業績

近年來,在校研究生髮表學術論文1100餘篇,其中SCI收錄150餘篇,EI收錄430餘篇;參與科研項目900餘項,獲得科研獎勵180餘項;先後湧現出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國防科工委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張國玉,吉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岳麗娟、郝永芹,“王大珩光學獎”獲得者張旭等一批優秀畢業生。

獎助體系

為鼓勵研究生在校期間勤奮學習、刻苦鑽研、全面發展,學校實行獎學金制度。符合條件的公費研究生均可享受普通獎學金,此外還設立了優秀獎學金、單項獎學金、企業專項獎學金等獎勵優秀研究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