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旅遊網

長三角旅遊網

長三角旅遊網,於2010年12月開通,旨在通過網路形式介紹長三角旅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三角旅遊網
  • 類型:旅遊網
  • 開通時間:2010年12月
  • 目的:介紹長三角旅遊
網站概況,理念宗旨,意義,經濟圈,信息一體化,同城時代,

網站概況

長三角旅遊網於2010年12月開通,旨在通過網路形式介紹長三角旅遊。長三角旅遊網向全國、全世界遊客展示長三角旅遊資源、為遊客提供公益性旅遊相關信息,多角度展示長江三角洲地區深厚的歷史文化。
長三角旅遊網長三角旅遊網
長三角旅遊網提供了整個泛長三角洲地區各城市及周邊城市的旅遊相關的資訊信息(景點介紹、旅遊資訊、旅遊線路、遊記攻略、賓館酒店、美食小吃、民俗文化、地方特產、娛樂購物、旅行社、旅遊指南、航空機票、旅遊攝影、旅遊租車等),容納了吃、住、行、游、購、娛等,為廣大遊客到長三角旅行提供了方便。

理念宗旨

長三角旅遊網的理念是:低碳旅遊
長三角旅遊網以“低碳生活生態旅遊、文明旅遊、環保隨行”為宗旨,通過優質、安全、專業的服務來實現旅遊愛好者的快樂旅行。致力於打造長三角地區最專注的特色旅遊行業信息入口網站。

意義

長三角是一個具有多重意義的概念。
長三角旅遊城市合作組織有上海、南京、蘇州、無錫、鎮江、揚州、常州、南通、泰州、杭州、寧波、紹興、嘉興、湖州、溫州、舟山、台州、金華、黃山、池州、宣城、滁州、蕪湖、上饒、景德鎮等25個成員。
長三角旅遊網長三角旅遊網
地理上意義的長江三角洲是我國最大的河口三角洲,泛指鎮江、揚州以東長江泥沙積成的沖積平原,位於江蘇省東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區。長江三角洲頂點在儀征市真州鎮附近,以揚州、江都、泰州、姜堰、海安、栟茶一線為其北界,鎮江、寧鎮山脈、茅山東麓、天目山北麓至杭州灣北岸一線為西界和南界,東止黃海和東海。
按照國務院2008年關於進一步推進長江三角洲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確立長三角為江蘇省浙江省和上海市兩省一市全境。

經濟圈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地域範圍比較模糊,不過遠遠超出了地理上的長江三角洲。一般把上海視為長三角經濟圈的中心,南京、杭州視為長三角經濟圈的兩個副中心。
長三角旅遊網長三角旅遊網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包括16個城市:上海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鎮江市、南京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杭州市、寧波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舟山市、台州市。其中的台州市是在2003年8月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第四次會議上被接納為正式會員的。在首部《“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城市入會規程(建議稿)》中,除了現有16個長三角城市之外,江蘇鹽城、浙江溫州和金華、安徽馬鞍山、蕪湖、滁州、宣城、巢湖和銅陵等9個地級以上城市都被包容在長三角城市群中。2004年,安徽的合肥和馬鞍山、浙江的金華和衢州、江蘇的鹽城和淮安6個城市先後向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遞交了入會申請書。
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是全國最大的經濟圈,其經濟總量相當於全國GDP的20%,且年增長率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長江三角洲的進出口總額,財政收入,消費品零售總額均居全國第一。長江三角州城市圈是世界六大城市圈之一。

信息一體化

在第三屆中國(溫州)網路旅遊節暨長三角旅遊城市市長論壇會上,長江三角洲旅遊城市合作組織25個成員城市的市長或分管領導,為後世博時代長三角旅遊信息一體化發展出謀劃策,探討世博會以後旅遊產業的發展之道,在信息化、數位化的條件下對長三角地區的旅遊資源進行最科學的整合。在會上25座長三角城市都提出:在後世博時代,各城市應樹立長三角旅遊一體化的觀念,科學編制長三角城市旅遊信息一體化的規劃,統籌25個城市的旅遊優勢資源,統一旅遊環境標準,統一旅遊信息的整體架構,統一旅遊行業的秩序,實現長三角旅遊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通過打造長三角旅遊信息一體化網路平台,實現網路信息共享。真正做到長三角旅遊無縫對接。
長三角旅遊網長三角旅遊網
論壇結束後,25座長三角城市共同簽署了《長三角旅遊信息一體化發展(溫州)協定》,共同推出了100條後世博時代長三角旅遊城市精品旅遊線路。《長三角旅遊信息一體化發展(溫州)協定》的簽署意味著長三角旅遊城市的合作又邁進了新的領域,長三角旅遊城市的合作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共同推選的100條後世博時代長三角旅遊城市精品旅遊線路也充分體現了長三角旅遊一體化、無縫化的特點。

同城時代

隨著泛長三角地區越來越多的大橋、動車、高速公路、航班、高鐵等城市間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已經讓長三角旅遊城市之間突破了行政區域的限制,聯繫越來越緊密,長三角區域間的城市已經進入了一個“同城時代”,長三角旅遊城市之間的合作也更加趨於深度。
長三角旅遊網長三角旅遊網
長三角作為我國旅遊業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泛長三角區域25個城市旅遊管理部門密切合作,不斷拓展新領域,一個以長三角城市群旅遊市場為紐帶的區域旅遊合作框架已初具成形。經濟繁榮、城市文明、生態和美、宜居宜游是泛長三角城市的主要特色。長三角旅遊城市合作組織25個城市間,既在文化、旅遊上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面對國際市場、國內市場,長三角城市卻又有著同質性。
長三角地區的旅遊產業,具有客源市場優勢、產業資本優勢、人力資源優勢、都市產品優勢和服務競爭優勢,但同時也受到旅遊資源稟賦、人居環境、人力資源成本和市民休閒意願等方面的制約或挑戰。正因為如此,安徽省富集的旅遊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可以彌補長三角地區旅遊資源的不足,對該地區遊客形成很強的吸引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