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螞蟥

鐵螞蟥

鐵螞蟥,中藥名。為鐵角蕨科巢蕨屬植物巢蕨Neottopteris nidus (L.)J. Sm.的全草或根莖。植物巢蕨,分布於我國台灣、廣東(珠江口沿海島嶼、惠陽、陽春)、海南(儋縣、瓊中、白沙、保亭,崖縣)、廣西(瑤山、龍津、那坡)、貴州(安龍)、雲南(河口、金平、思茅、西雙版納(勐海、景洪)、瀾滄、昌寧、綠春、福貢、永德、盈江、貢山)、西藏等地,也分布於斯里蘭卡、印度、緬甸、高棉、越南、日本(琉球)、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大洋洲熱帶地區及東非洲。具有強筋壯骨,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骨折,陽痿,跌打損傷。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鐵螞蟥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真蕨目
  • :鐵角蕨科
  • :巢蕨屬
  • :巢蕨
  • 採收時間:全年
  • 貯藏:曬乾置於乾燥通風處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性,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別名

尖刀如意散《雲南中草藥》,山蘇花《台灣藥用植物志》,七星劍(廣西),老鷹七(貴州)。

入藥部位

植物巢蕨的全草或根莖。

性味

味苦,性溫。

歸經

入肝、腎經。

功效

強筋壯骨,活血祛瘀。

主治

骨折,陽痿,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骨折,(鐵螞蟥)鮮品搗爛,雞蛋清調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2、治陽痿,(鐵螞蟥)根莖3個。泡酒常服。(《雲南中草藥》)
3、治跌打損傷,巢蕨15g。煎服,並取適量搗敷患處。(《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或泡酒。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植株高1~1.2米。根狀莖直立,粗短,木質,粗2~3厘米,深棕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蓬鬆,線形,長1~1.7厘米,先端纖維狀並捲曲,邊緣有幾條捲曲的長纖毛,膜質,深棕色,有光澤。葉簇生;柄長約5厘米,粗5~7毫米,淺禾稈色,木質,乾後下面為半圓形隆起,上面有闊縱溝,表面平滑而不皺縮,兩側無翅,基部密被線形棕色鱗片,向上光滑;葉片闊披針形,長90~120厘米,漸尖頭或尖頭,中部最寬處為(8~)9~15厘米,向下逐漸變狹而長下延,葉邊全緣並有軟骨質的狹邊,乾後反卷。主脈下面幾全部隆起為半圓形,上面下部有闊縱溝,向上部稍隆起,表面平滑不皺縮光滑,暗禾稈色;小脈兩面均稍隆起,斜展,分叉或單一,平行,相距約1毫米。葉厚紙質或薄革質,乾後灰綠色,兩面均無毛。孢子囊群線形,長3~5厘米,生於小脈的上側,自小脈基部外行約達1/2,彼此接近,葉片下部通常不育;囊群蓋線形,淺棕色,厚膜質,全緣,宿存。

生長環境

成大叢附生於雨林中樹幹上或岩石上,海拔100~1900米。分布於我國台灣、廣東(珠江口沿海島嶼、惠陽、陽春)、海南(儋縣、瓊中、白沙、保亭,崖縣)、廣西(瑤山、龍津、那坡)、貴州(安龍)、雲南(河口、金平、思茅、西雙版納(勐海、景洪)、瀾滄、昌寧、綠春、福貢、永德、盈江、貢山)、西藏等地,也分布於斯里蘭卡、印度、緬甸、高棉、越南、日本(琉球)、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大洋洲熱帶地區及東非洲。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強筋壯骨。主治陽痿,骨折。”
2、《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活血祛瘀。治跌打損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