鐃鈸花

鐃鈸花

鐃鈸花是流傳於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的一種民間佛事舞蹈。源於佛教傳入梅州以後的“香花”派,是“香花佛事”項目之一,是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及周邊地區客家人特有的一種民間傳統宗教信仰舞蹈,是客家民眾在進行傳統人生禮儀 “香花佛事”時僧(尼)穿插進行的一種相似雜技的技藝表演,也是梅州民間辦喪事時必須的傳統表演項目之一。富於技巧性和觀賞性,在民間深受廣大民眾的歡迎。《鐃鈸花》是最受民眾喜愛的項目之一,表演有一定難度,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列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鐃鈸花
  • 分類:舞蹈
  • 地區:廣東省
歷史淵源,表現形式,保護措施,非遺信息,

歷史淵源

鐃鈸花是梅州市區(含梅江區梅縣區)及周邊部分地區客家人特有的一種傳統舞蹈,鐃鈸花是“香花”僧人在佛場間用於調節氣氛的一種技藝表演,源於公元832年(唐文宗太和六年)佛教傳入梅州時與當地文化生態相結合,從而伴生出的“香花佛事”的表現形式之一。

表現形式

鐃鈸花是“香花佛事”中的主要項目,由梅州“香花”僧人編演,經長期以來的不斷完善和創新,形成獨具一格的表演風格。它的道具是銅製大鈸,重約1公斤,直徑約有40厘米。表演時,通常由一個僧人持鈸上場表演,四五個僧人在旁邊鼓樂伴奏。表演者利用手中的銅鈸左右開弓、上下翻飛,達到動與靜的完美結合,變幻多端的表演技藝既奇異又驚險,同時也不乏令人發笑的詼諧風趣之舉。鼓樂手根據表演者的動作敲打鑼鼓,鼓點時而激昂如暴風驟雨般熱烈,時而平緩如風平浪靜的湖面。舞蹈動作共有108個,主要有單轉鈸、雙轉鈸、高空拋鈸、黃龍纏身、猛虎跳牆、秕谷逗雞、烏鴉卸翼、鶴立雞群、賴地割草、楓樹脫葉等數十種高難度技巧動作。表演時間共約40分鐘。
圖2 鐃鈸花表演圖2 鐃鈸花表演

保護措施

根據項目特色,揚長避短,另闢蹊徑地把省級非保名錄——傳統舞蹈《鐃鈸花》的絕色技藝融進客家代表性民間民俗活動“舂糍粑”中,並邀請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釋常寬參與表演,讓其在舞蹈中展示“鐃鈸花”的絕色技藝,從而形成了暨保留傳統舞蹈原汁原味的技藝特色,又具有現代舞台舞蹈藝術美感且風格亮麗的客家民俗特色舞蹈《舂糍粑》。通過反覆提煉,已使之成為新的文化藝術資源服務梅州城鄉民眾。尤其是充分利用大學院校文藝舞台演出機會,把非遺重點保護項目“鐃鈸花”等作為保護實例進行宣傳,讓大學院校師生們身臨其境,耳濡目染感受客家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風采。
圖3 “鐃鈸花”舞表演(中間1人)圖3 “鐃鈸花”舞表演(中間1人)

非遺信息

遺產級別: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編號:3-3
項目名稱:鐃鈸花
項目類別:傳統舞蹈
申報單位: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