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陽(中藥)

鎖陽(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基本介紹

  • 中藥名稱:鎖陽
  • 別名:瑣陽、不老藥、銹鐵棒、地毛球、黃骨狼、鎖嚴子、羊鎖不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桃金孃目
  • :鎖陽科
  • :鎖陽屬
  • :鎖陽
  • 分布區域: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
  • 採收時間:春季
  • 用量:5~10g
  •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一、 採集加工,二、炮製方法,植物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

入藥部位

乾燥肉質莖。

性味

味甘;性溫。

歸經

歸肝、腎、大腸經。

功效

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

主治

用於腎陽不足,精血虧虛,腰膝痿軟,陽痿滑精,腸燥便秘。

相關配伍

治陽弱精虛,陰衰血竭,大腸燥涸,便秘不運:瑣陽三斤。清水五斗,煎濃汁兩次,總和,以砂鍋內熬膏,煉蜜八兩收成,入磁瓶內收貯,每早、午、晚各食前服十餘茶匙,熱酒化服。(《本草切要》)

用法用量

5~10g。

炮製

一、 採集加工

春季採挖,除去花序,切段,曬乾。

二、炮製方法

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植物特徵

多年生肉質寄生草本,無葉綠素,全株紅棕色,高15-100厘米,大部分埋於沙中。寄生根根上著生大小不等的鎖陽芽體,初近球形,後變橢圓形或長柱形,徑6-15毫米,具多數鬚根與脫落的鱗片葉。莖圓柱狀,直立、棕褐色,徑3-6厘米,埋於沙中的莖具有細小鬚根,尤在基部較多,莖基部略增粗或膨大。莖上著生螺旋狀排列脫落性鱗片葉,中部或基部較密集,向上漸疏;鱗片葉卵狀三角形,長0.5-1.2厘米,寬0.5-1.5厘米,先端尖。
肉穗花序生於莖頂,伸出地面,棒狀,長5-16厘米、徑2-6厘米;其上著生非常密集的小花,雄花、雌花和兩性相伴雜生,有香氣,花序中散生鱗片狀葉。雄花:花長3-6毫米;花被片通常4,離生或稍合生,倒披針形或匙形,長2.5-3.5毫米,寬0.8-1.2毫米,下部白色,上部紫紅色;蜜腺近倒圓形,亮鮮黃色,長2-3毫米,頂端有4-5鈍齒,半抱花絲;雄蕊1,花絲粗,深紅色,當花盛開時超出花冠,長達6毫米;花葯丁字形著生,深紫紅色,矩圓狀倒卵形,長約1.5毫米;雌蕊退化。雌花:花長約3毫米;花被片5-6,條狀披針形,長1-2毫米,寬0.2毫米;花柱棒狀,長約2毫米,上部紫紅色;柱頭平截;子房半下位,內含1頂生下垂胚珠;雄花退化。兩性花少見:花長4-5毫米;花被片披針形,長0.8-2.2毫米,寬約0.3毫米;雄蕊1,著生於雌蕊和花被之間下位子房的上方;花絲極短,花葯同雄花;雌蕊也同雌花。果為小堅果狀,多數非常小,1株約產2-3萬粒,近球形或橢圓形,長0.6-1.5毫米,直徑0.4-1毫米,果皮白色,頂端有宿存淺黃色花柱。種子近球形,徑約1毫米,深紅色,種皮堅硬而厚。花期5-7月,果期6-7月。

生長環境

產於新疆(準噶爾盆地、吐魯番盆地、塔里木盆地、阿爾泰山地、天山山地等)、青海(柴達木盆地等)、甘肅(民勤、金塔、武威、張掖、酒泉、阿拉善右旗等)、寧夏(銀北)、內蒙古(錫林郭盟西北部、烏蘭察布盟北部、巴彥淖爾盟、伊克昭盟西北部、阿拉善左旗等)、陝西(榆林等地)等省區。生於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與荒漠地帶的河邊、湖邊、池邊等生境且有白刺、批把柴生長的鹽鹼地區。中亞、伊朗、蒙古也有分布。

藥材性狀

呈扁圓柱形,微彎曲,長5~15cm,直徑1.5~5c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粗糙,具明顯縱溝及不規則凹陷,有的殘存三角形的黑棕色鱗片。體重,質硬,難折斷,斷面淺棕色或棕褐色,有黃色三角狀維管束。氣微,味甘而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