錳合金

錳合金

錳具q(如阻止鋼的粒緣碳化物的形成),還能增加鋼材的強度、韌性、可淬性,在鋼鐵以及不鏽鋼製造過程中的套用非常廣泛,此類用量占到了錳需求的85%一90%。錳鐵總消耗量為鋼產量的0.8%~0.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錳合金
  • 名稱:化學元素
  • 作用:有脫氧、脫硫及調節作用
  • 分布:主要分布於南非及烏克蘭
定義,資源特點,進口情況,行業影響,利用政策,保護政策,

定義

分類及分布組成特點
1) 定義:錳合金是由錳、矽、鐵及少量碳和其它元素組成的合金
2) 分類:主要產品有錳和錳鐵,錳鐵又分為高碳錳鐵(C含量 7%~7.5%) 中碳錳鐵(C含量 1%~1.5%)低碳錳鐵(C含量 0.2%~0.7%)。
3) 作用:具有脫氧脫硫及調節作用(如阻止鋼的粒緣碳化物的形成),還能增加鋼材的強度、韌性、可淬性,在鋼鐵以及不鏽鋼製造過程中的套用非常廣泛,此類用量占到了錳需求的85%一90%。錳鐵總消耗量為鋼產量的0.8%~0.9%。
4) 分布:已探明的80%以上的錳礦資源主要分布於南非烏克蘭。其他主要的資源儲藏地為中國、澳大利亞、巴西、加彭、印度及墨西哥。
5) 中國錳礦現狀:中國錳礦屬於稀缺資源,儲量只有7.11億噸,約占世界5%,居世界第四位,平均錳品位約為21.00% ,符合國際商品級的富礦石(Mn≥48.00%)幾乎沒有,其中富礦(氧化錳礦 Mn>130.00% 、碳酸錳礦石Mn≥25.00%)僅占全國總儲量的6.43% ,貧錳礦占93.60% 。礦石類型以碳酸錳礦為主,約占總儲量的73.00% ,其次為鐵錳礦和氧化錳礦。隨著多年的開採,我國錳礦富礦資源銳減,尤其是近年來冶金、化學、電子等行業對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加劇了錳礦石的供需矛盾,使我國一躍成為錳礦石進口大國。
錳合金

資源特點

1.資源儲量分布相當集中
我國錳礦資源分布較廣,全國有23個省市區擁有資源儲量,但查明資源儲量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在查明資源儲量超過1000萬噸的9省區市中,南方廣西、湖南、雲南、貴州、重慶、湖北6省區的查明資源儲量66780萬噸,約占全國查明資源儲量的84.2%;而屬於北方地區的只有遼寧、陝西、新疆3省區,查明資源儲量6430萬噸,約占全國查明資源儲量的8.1%;以上9省區市查明的錳礦資源儲量的總量達73210萬噸,約占全國總量的92.3%。而其中資源儲量最多的兩個省區是廣西和湖南,查明資源儲量均在1億噸以上,兩個省區查明資源儲量約占全國總量的55.5%。
2.貧礦多,富礦少
我國錳礦資源以貧礦為主,富礦很少,全國錳礦礦石中的錳品位平均只有21.4%,其中,品位中等及中等以下的貧礦查明資源儲量達7.54億噸,占全部查明資源儲量95%以上,需要通過選礦人工提高品位後才能利用;而氧化礦錳品位在30%以上,碳酸錳礦錳品位在25%以上,無須選礦即可直接利用的富礦資源儲量只有3885萬噸,還不足全部查明資源儲量的5%。
3.礦石類型以碳酸錳礦為主,組份複雜難選
我國錳礦礦石類型主要有三類,就查明資源儲量來講,以碳酸錳礦石為主,這類錳礦查明資源儲量44325萬噸,占查明資源儲量總量的55.9%;氧化錳礦石次之,查明資源儲量19982萬噸,占查明資源儲量總量的25.2%;其它類型錳礦14986萬噸,占查明資源儲量總量的18.9%。實際上,不少碳酸錳礦床上部的氧化錳礦石已經采完,下部的碳酸錳礦石必須轉為地下開採,從而大大增加了採礦成本。 我國錳礦物質石組份複雜,礦物顆粒一般細而難選,技術加工性能差。礦石中磷、硫、鐵、矽、鈷、鎳等含量高。一般情況下,磷、硫是有害元素;鈷、鎳是有益元素;鐵、矽則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4.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大型很少
我國錳礦床以中小型為主,大型很少,儲量超過1億噸的特大型錳礦僅廣西下雷1處,儲量在2000萬-1億噸的大型錳礦6處,儲量在200萬-2000萬噸的中型錳礦54處,其它均為小型。全國共有錳礦區362個,平均規模只有219萬噸。而在世界上的大多數錳資源國,一般只有一個或者幾個巨大礦床。由於礦床規模較小,比較適合小規模開採,生產集中度差。2007年,全國共有錳礦規模開採企業617家,其中,大型企業16家,占錳礦開採企業的2.59%;中型企業33家,占5.35%;小型企業399家,占92.06%。另外,還有169家小礦因為規模過小劃在了小礦行列。其實,還有相當數量的群採礦點沒有計算進來。
5.新疆錳資源特點
新疆錳資源居西北五省區之首, 居全國第9位。區內已知曠產地60餘處,其中錳礦石儲量在200—1 000萬噸間的中型礦床有2處.儲量規模在20一200萬噸間的小型礦床6處,睹量規模在2~20萬噸的礦點5處,其餘均為工作程度偏低的礦化點。現已探明錳礦石儲量l 045.38萬噸,截至2000年底已上儲量表的礦產地7處,保有儲量900,4萬噸,其中C級以上儲量約占53%。新疆已知錳礦資源以黃礦為主,約占總儲量的96%,礦石類型主要為碳酸錳。區內成型錳礦,幾乎全部集中於天山一線,其中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地區有中型規模礦床1處,小型礦床2處,礦點1處,已探叫錳礦石儲量約占全區錳礦總睹量的50.5%,居自治區錳礦資源占有率之首。伊犁昭蘇地區,已知有中型規模錳礦床l處.小型礦床2處,已探明睹量占全區錳礦總儲量的40.5%,居第二位。其次是阿克蘇專區的拜城一庫卞地區,有小型礦床1處,礦點1處.探明儲量占自治區錳礦儲量的5.3%。和田和哈密地區,已探明儲量分別占全區錳礦總儲量的2.26%和1.4%。哈密地區雖無成型礦床,小礦點儲量總和也僅10餘萬噸,但巾乾礦休埋藏淺,交通方便,又是易於利用的氧化錳礦石,因而是目前新疆境內錳礦的主要開採區之一。2000年完成評價工作的皮[h縣杜瓦錳礦已探明23.詣萬噸的暗量,均為大於30%的氧化富錳曠,是區內另一具有開發潛力的錳礦產地。皮山縣杜瓦錳礦床,礦區位於皮山縣城東南約100千米,北距315國道30千米,礦區至杜瓦鎮12千米為簡易便道,其餘均為柏油路面,交通尚方便。該區地處崑崙山前地帶,地形切割不大,海拔1943—2117米。該礦所處大地構造環境屬塔里木板塊塔南拗陷區.杜瓦一皮西石炭一第三紀陸內拗陷帶中段。出露地層主要為白惡系灰岩與砂岩及下第三系鈣質砂岩、不純灰岩和碎屑岩。後者為礦 區內主要出露地層.其中含錳灰岩系錳礦體的主要賦存層位。含錳礦帶東西長約4 500米,南北寬5~6米。礦化岩石主要為不純灰岩,次為石英粉砂岩,含錳品位0.5~7%.一般2%—3%。錳礦物呈斑點狀和細脈浸染狀分布,礦體形態主要受圍岩產狀所控制,礦體與圍岩呈順層接觸,接觸面子整清晰,局部可見凹凸不平的接觸面,也可見有細脈狀錳礦沿節理裂隙穿插。部份圍岩被錳染成灰黑色,亦成了本區的重要找礦標誌之一。

進口情況

經過多年開發,在我國已經基本形成桂西南地區、川黔湘交接地區、遵義地區、遼寧朝陽地區、湖南雲陵地區、滇東南地區、湘中地區、陝南川北城口地區、廣西桂平地區等九大錳礦開發集中區。錳礦石產量則在1996年達到766萬噸的高峰值後急劇下降,1999年產量僅318.6萬噸後有所回升,2000年為351.4萬噸,2005年達到828.8萬噸,這一期間年均增長17.3%。但近年產量又有所下降,2006年產量686.8萬噸,比上年下降17.1%;2007年略有回升,為692.1萬噸,比上年增長0.77%。 由於高品位優質錳礦石供應不足,我國每年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商品級富錳礦。2006年,我國進口錳礦石620.7萬噸,用匯64577萬美元,單價104.04美元/噸,折合人民幣860元/噸。2007年,錳礦石進口量增加到663.4萬噸,同比增長6.88%。同時出口錳鐵25.15萬噸,同比減少11.56%;出口矽錳鐵84.43萬噸,同比增加63%。此外,還有30萬噸左右的錳金屬出口。

行業影響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國家主要是藉助巨觀調控政策的實施,不斷提高礦產資源對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促進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1、積極的礦產資源調查評價與勘探政策
國家鼓勵利用多渠道社會資金開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目標的礦產資源勘查工作。鼓勵在中西部地區、邊遠及少數民族地區等經濟欠發達且具資源潛力的地區進行適應市場需要的礦產資源勘查;鼓勵礦山企業在礦區、特別是資源耗竭礦區的周邊和深部開展礦產資源勘查,增加後備資源,緩解產量遞減。錳礦在我國是很有找礦前景的優勢礦種,國家已將錳礦列入鼓勵勘查的重點礦種,並將其納入了國土資源大調查基金項目。重點是在滇黔交接地區、湘西鄂西地區等區域尋找優質錳礦。所謂優質錳礦,是指含硫磷砷等有害雜質低的可供工業利用的錳礦。實際上,這項政策自實施以來已經取得很好的找礦成果。2005年度錳礦查明資源儲量勘查新增2687萬噸;2006年度勘查新增查明資源儲量4977萬噸,其中,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增長大於500萬噸的礦區有:廣西桂平市木圭錳礦區(1019萬噸),湖南花垣縣民樂錳礦(753萬噸),廣西天等縣東平錳礦區(614萬噸);2007年度經過勘查又新增錳礦查明資源儲量1979萬噸。這些發現的錳礦產地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被投入開發和利用。國家鼓勵社會資金投資進行錳礦的商業性勘探,特別是優質錳礦的勘查業。社會資金進入該領域時,主要是通過探礦權交易實現的,而實現探礦權的交易往往是伴隨有風險的,因此要注意預防這種風險,尤其要注意預防探礦權交易中的商業欺詐行為。

利用政策

錳是我國優勢礦產,但由於資源自身的一些特點,例如,單個礦床規模小、品位低、易於利用的氧化礦少、大多數礦石需要選礦、礦石成分複雜、難選,因此生產成本高,與世界上的錳資源國相比,基本上不具競爭力。長期以來,錳礦生產遠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而存在著嚴重的短缺,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為此,國家將錳礦列為鼓勵開採的短缺礦產。為了提高錳礦等短缺礦產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保障能力,國家將從投融資、財政稅收政策等多個方面,制定和實施優惠政策,鼓勵商業性投資進行錳礦勘探和開發,科學合理提高礦山產能,以保障國民經濟對錳礦石的需要。國家鼓勵社會資金投資進行錳礦的商業性開發。社會資金進入該領域時,主要是通過兩個途徑。一是通過探礦權轉讓獲得探礦權,勘探成功後優先取得採礦權;二是通過採礦權交易市場直接購買礦產地。社會資金在進行這類商業性活動時,要特別注意它的正當性。尤其要注意該礦產地有沒有列入當地政府的礦產資源開發規劃,以便順利地取得相應的礦山採礦用地。在開發利用環節,國家主要通過徵收資源稅、資源補償費及生產環節增值稅對錳礦生產加以調節。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國內外市場錳礦產品的需求銳減,價格大幅回落,原本為落實儲量有償使用制度而緊鑼密鼓準備推廣實施的礦產資源儲量有償占用資金的步子可能放緩。另一方面,生產環節增值稅的改革則很快將在全國全面展開。增值稅由生產型向消費型轉變,大大增加了礦山的增值稅抵扣,這對錳礦業的發展是明顯的利好。

保護政策

總的原則是,礦山開採規模必須與礦區的礦產儲量規模相適應。嚴禁大礦小開、一礦多開、亂采濫挖。因地制宜地確定並控制礦區的最低開採規模。對新建礦產資源開採項目,要嚴格審查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保證礦產資源規模開採、集約利用。對開採規模與礦區儲量規模顯著不協調、資源破壞浪費嚴重的生產礦山,限期按照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的要求,統一規劃,整改聯合,走規模化、集約化生產之路。根據中國礦業聯合會專家的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建議,國土資源部即將出台礦山最小開採規模,以此作為在礦產資源領域進行巨觀調控的一項政策措施。其中,將錳礦山最小開採規模定為2萬噸礦石量/年。國家對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依法實行有計畫的開採,並實行特殊的保護措施。 一方面,國家對當前尚不能經濟地開發利用的大中型低品位貧礦或難選冶礦床,採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不得進行破壞性開採;而在另一方面,對於在生產礦山,國家還是要求並鼓勵企業儘可能多地開採和利用低品位的貧礦資源以及難采難選礦資源,使得寶貴的礦產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礦山企業必須按照國家批准的礦山設計或者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採礦。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伴共生礦產的綜合利用水平必須達到批准的礦山設計或者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的要求。達不到設計要求的,國家將限期進行整改;因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過低而造成資源嚴重浪費的,國家有關部門將根據情節嚴重程度,給以必要的處罰,直至吊銷營業執照。在購買錳礦礦權時,要特別注意了解礦床的可選性。切記將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選礦技術不過關的呆礦買到手裡。國家鼓勵礦山企業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的技術水平,研究開發礦產品深加工技術、貧礦和難選冶礦利用技術及節能降耗技術,支持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特別是深部採礦與低品位、難選冶礦石的開發利用等問題的科技攻關。目前,錳礦深部採礦與低品位、難選冶礦石的開發利用等問題已經納入國家發改委重點行業循環經濟支撐技術目錄。
4、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政策
國家鼓勵礦山企業積極開展礦產資源綜合利用。開發利用多種礦產伴共生的綜合性礦床的,例如錳與鉛鋅共生,銀與錳共生,其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中必須包括伴共生礦產綜合開發利用的措施。鼓勵礦山企業開展對“三廢”綜合利用的科技攻關、技術改造。發展礦產品深加工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技術,節能、節材、節水、降耗技術和工藝,降低資源消耗水平。實現了資源綜合利用的企業,根據其綜合利用的具體情況,可以享受一定的稅收政策優惠。如對伴生礦產有效實施綜合利用的,對尾礦和廢棄圍岩實施再選與二次利用的,可減征或者免徵資源稅與資源補償費。目前,國家已將低品位鈷錳共生礦的礦漿電解技術納入重點行業循環經濟支撐技術目錄。
5、越來越嚴格的礦山生態環境保護政策
堅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並重、預防為主和防治結合的方針,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土地復墾制度和排污收費制度,鼓勵在有條件的地區建立礦山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履約保證金制度,改善礦區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建立環保型企業。國家對礦山環境的保護實行一票否決制。禁止在國家劃定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衝區)、重要風景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湖泊周邊、文物古蹟所在地、地質遺蹟保護區和基本農田保護區內採礦;禁止在鐵路國道省道兩側的直觀可視範圍內露天採礦;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採礦;禁止新建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恢複利用的,產生破壞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嚴格控制在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過渡區)內採礦;限制在地質災害易發區、水土流失嚴重區域等生態脆弱區內內採礦。新建礦產資源開採項目必須研究論證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採取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避免或減少對大氣、水、耕地、草原、森林等的不利影響和破壞,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必須依法報經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中必須包括水土保持方案、土地復墾實施方案、礦山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和地質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並按照規定報經國家有關部門審批。購買礦權前必須全面了解國家礦山環保的有關政策,切記將不符合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政策的呆礦買到手裡。礦山企業必須依法履行環境保護、土地復墾等義務。對不符合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政策規定的要求,造成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國家有關部門將會依法查處,並強制其限期整改、達標,並按國家有關規定給於賠償。對礦山造成的“三廢”,必須進行綜合治理、綜合利用;對礦山開發造成的滑坡、土石流、塌陷等次生地質災害及水源枯竭、水質惡化、水土流失等環境問題加強預防、監測,及時組織治理。國家保護生態、保護環境的政策將向礦業企業提出愈來愈嚴格的環保要求。國家要求有關執法堅決執行環境保護的一票否決制,並號召礦山企業努力打造綠色礦山。建設綠色礦山已日益成為中央政府決策層和礦企高管的共識。去年年底在南寧召開的2008年中國礦業循環經濟論壇上,由中國礦業聯合會、中國鋁業公司、首鋼礦業公司等礦山企業和單位共同倡導發起和制定的《綠色礦山公約》(草案),將作為礦山企業開展行業自律的基礎。這無疑將對錳行業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6、不斷調整中的礦產品進出口財稅政策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我國政府就制定了“積極支持、適當擴大國內緊缺資源產品,特別是初級產品的進口;限制國內緊缺資源產品特別是緊缺大宗資源產品的出口,要求逐步減少初級產品的出口,有些還要禁止出口”的礦產品進出口政策。就錳礦產品而言,主要體現在積極支持、適當擴大錳礦石進口,限制錳的初級產品出口上。為了適應加入WTO的需要,我國政府搞了幾次主動降稅,將錳礦石的進口關稅降到了零;另一方面,在入關之後,又積極對錳的初級產品出口政策進行調整,從2004年起,將包括電解錳、錳鐵、矽錳鐵在內的鐵合金的出口退稅率由17%降到8%,從2005年起,乾脆取消了鐵合金的出口退稅政策。與此同時,為了遏制鐵合金等一類高耗能、高污染的資源性產品的出口,國家對錳鐵、矽錳鐵的出口分別加征了5%的出口關稅。隨著能源原材料緊張形勢的不斷發展,國家對電解錳、錳鐵、矽錳鐵的出口關稅後來都增加到了20%。據了解,有關部門至少在目前還沒有下調包括電解錳、錳鐵、矽錳鐵在內的鐵合金出口關稅的意向。為了切實貫徹和落實中央確定的巨觀調控政策措施,進一步加強和規範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性產品的加工貿易業務,堵塞出口環節存在的漏洞,2005年5月和8月,國家又先後將鐵礦石和鐵合金礦列入加工貿易禁止類目錄,完全取消了這類產品進料加工的優惠政策。當然,國家目前對加工程度較深的錳產品的出口還是支持和鼓勵的。例如,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最近一次對出口關稅的調整就將矽錳鋼熱軋盤條、其它矽錳鋼的條和桿原來所征5%的出口關稅給取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