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索舞

錢索舞

中國民間舞蹈,起源於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茅排鄉山村澤泉。一人領聲,眾人合之,邊唱邊舞,即按著音樂節拍整齊地搖晃竹筒,雙腿彎曲下蹲,左右移動舞步,有時也隨著呼聲做前進後退或旋轉動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錢索舞
  • 起源地:江西撫州
  • 起源時間:明代
  • 代表作品:《十送情郎歌》、《十把扇子》等
由來,發展,曲目,傳承,

由來

傳說明代南城益王府中的一個謝姓樂工,為追求愛情和逃避仇人的追殺,躲藏到茅排桐木村深山竹林里安家落戶。謝某在閒暇自娛自樂時候,因無器樂,看見滿山遍野的毛竹便靈機一動,把銅錢塞進竹筒里搖晃,搖出了有節奏的聲音,從而慢慢地演變成今日的錢索舞。

發展

最開始,錢索舞竹筒內的銅錢不是用鐵絲連著的,而是直接在竹筒上開一個小孔把銅錢放進去後來發現,把竹筒挖開、用鐵絲穿著銅錢固定在竹筒上,發出的聲音更響亮,於是逐步發展到配於鑼鼓而流傳於今。舞蹈動作簡練、歡樂而風趣,或平緩優美,或幅度很大,有持竹筒跳躍、旋轉等技巧。舞罷,隨口哨聲的指揮,節奏漸緩,舞步漸慢,隊形變為男女二排,舞者原地扭動,竹筒則輕響輕擺。接著男女對唱。歌罷,舞者又搖竹筒旋轉起舞。歌舞如此反覆,直至結束。錢索舞少則十幾人,多則幾十人參加。
數百年來,每年從正月初一起,到元宵夜結束,澤泉村人就會在一家比較寬敞的廳堂里,跳起錢索舞。一般2——6人一組,分組唱跳,比一比哪一組跳得最好,曲子唱得最美。

曲目

澤泉村流傳的曲子已有多種,一般也跟跳舞人的多少和人員的搭配有關。如男女兩人同跳同唱的《十送情郎歌》、《十把扇子》等;如一男子獨跳,一般只唱《八隻螃蟹》;如一女子獨跳,一般只唱《女兒謠》、《十月懷胎》等曲子;如三人以上同時跳,一般唱《拜年歌》、《祝福歌》等。

傳承

近些年來茅排鄉黨委為了充分利用本地生態資源,打造旅遊品牌,請出了村裡的謝生財等幾位60多歲的老漢來充當教練,恢複錢索舞的本來面目。到目前為止,該村培訓了一批跳錢索舞的年輕人,並創作了一些新曲子,為未來茅排鄉旅遊事業的發展當好配角,吸引廣大的遊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