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藥王廟

銅川藥王廟

藥王廟為紀念隋唐時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而建,位於陝西耀縣城東的藥王山上。藥王山又稱五台山,平均海拔高度約1000米,是孫思邈的隱居之地,明代修建的藥王大殿位於五台中的顯化台上,是藥王廟的中心。殿高22米,長57米,寬24米,坐北面南,殿內中央供奉著孫思邈的彩色塑像,像高3米,身著昏黃袍服,頭戴道巾,兩腿跨坐,雙手搭膝,姿態和藹可親,色彩絢麗異常。殿前東邊有碑亭一座,明隆慶六年所刻的五通碑石立於此亭內。其中習通石碑的兩面刻寫的是《千金寶要》 ,記載了孫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近千副重要藥方。另一通刻寫的是《海上仙方》 ,記載了藥王蒐集、整理的治療各種病症的單方、驗方。碑亭東側室內陳列著藥王畫像和各種版本的《千金翼方》、《備急千金要方》等著作。位於藥王廟西南200米處的洗藥池,為兩個直徑約2米,深1.5米的石窩。傳為孫思邈當年洗藥用的池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銅川藥王廟
  • 紀念者:隋唐時代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
  • 地址:陝西耀縣城東的藥王山
  • 平均海拔:1000米
  • 類別:廟
人物介紹,地理位置,廟宇介紹,廟會,看丹和藥王廟,景區交通,

人物介紹

孫思邈(541年或581年—約682年),唐朝京兆華原(現陝西耀縣)人,是著名的醫師與道士。他是中國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被譽為藥王,許多華人奉之為醫神。據新唐書載,他從小勤讀書,精通百家學說,善於談老子、莊周之道,擅長陰陽、推步,妙解數術,孫思邈從小多病,“湯藥之資,罄盡家產”。周圍的百姓都很貧苦,很多人因為沒錢治病而死去,因此他從小就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
此”。十八歲之後就“志於學醫”,最後終有所成。相傳,孫思邈曾經作過唐太宗的御醫,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以高官厚爵與之,都被他婉拒,上元元年他稱病退隱山中,唐高宗以良馬賜之。
孫思邈著有《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共三十卷,二百三十二門,已接近現代臨床醫學的分類方法。他汲取《黃帝內經》關於臟腑的學說,在《千金要方》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以臟腑寒熱虛實為中心的雜病分類辨治法。收集藥方五千三百首。《千金翼方》是對《千金要方》的補編。《千金要方》卷首以顯著地位論述了《大醫精誠》與《大醫習業》,把醫德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強調為人治病,不分“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皆一視同仁。還強調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孫思邈將道教內修理論和醫學、衛生學相結合,把養生學也作為醫療內容。認為人若善攝生,當可免於病。只要“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體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孫思邈還對煉丹、服食以求長生成仙的道教方術作了探索。 臨終時,孫思邈遺囑“薄葬,不藏明器,祭去牲牢”,並遺有大量的醫書,人尊其為「孫藥王」。在陝西耀縣藥王山,有祭祀孫思邈的藥王廟。宋徽宗崇寧二年(1103)追封為妙應真人。

地理位置

位於建城鎮東門外德勝街,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為紀念歷史上稱為神醫的鵲面建。該廟在民國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繕,占地面積約500平方米。該廟建築為硬山頂,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有前殿、後殿、迴廊、配殿及天井。天井前後4條方形檐柱陰刻兩副楹聯:“妙道精微不事人間頻採藥,神功廣大能教天上早回春”;“諷寒暑度陰陽黎庶鹹登壽域,致中和贊化育蒼生恆坐春台”,筆力遒勁。牆壁上刻畫各種人物、花鳥及山水畫,頭門兩旁木雕,飾以形態各異的龍、鳳、人物花鳥等物,技藝精湛。該廟為研究我國醫藥史,民俗史有一定價值,1985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廟宇介紹

藥王山在南北朝時就開始建有佛教寺院,唐朝末年以來,、元、、清各朝,陸續為孫思邈修建廟字,使藥王
山成為寺廟林立、文物豐富的寶庫。藥王山海拔812米,藥王大殿在北邊的山腰上。從山下拾級而上,經過天門,便是雄偉壯觀的大殿。大殿高22米、寬24米、長57米,依山而立,如同空中樓閣。殿門前聳立著一對鐵旗桿,上面有一幅讚頌藥王高尚醫德和高超醫術的對聯:“鐵桿銅條聳碧霄,千年不朽;銅燒汞煉點丹藥,一日回春。”大殿中央靠山,有明代孫思邈彩色塑像一尊,高3米,白臉長須,身著便服;相貌溫和端莊。塑像上方,有松鶴延年雕畫。塑像背後,有一岩洞,俗稱藥王洞。
大殿配殿內,還有扁鵲倉公張仲景華陀等10位古代名醫的彩色塑像,他們都是孫思邈當年研究醫學時尊崇的先師。 孫思邈塑像前面有獻亭,內立30多通石碑,上刻藥王山的歷史變遷和歷代文人學士對藥王的頌詩。獻亭東側還有一碑亭,其中《千金寶要》碑由四塊相等石碑組成,刻於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碑刻分六卷,有164頁,拓印後可裝訂成書。碑上的900多副常用藥方,是宋代人郭思從《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兩部書中選的,可稱普及本。另一石碑為《海上方》,上刻衛生常識和常用驗方100多副,韻文記述,便於記憶。《千金寶要》四字取自孫思邈原書用語:“人命至貴,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海上方》一名源自民間傳說,相傳孫思邈救過東海龍王的太子,老龍王感恩不盡,將宮中珍藏的《海上仙方》贈與孫思邈。大殿東邊有一陳列室,展出歷代印刷的孫思邈著作的版本,還有1985年日本出版的《千金翼方》。
耀縣藥王山保留有金、元、明、清諸代建築近200間,除藥王廟,還有靜應廟,院中有唐代古柏一株,周長3.9米,相傳為孫思邈所植。院東南有一塊平地,叫檢藥場,相傳為孫思邈在這裡檢曬過中藥材。藥王廟建築以
金、元建築尤為可觀,特別是元殿中尚有大型元代壁畫兩幅,至今基本完好,為國內少見。
藥王大殿東約200米左右,有一處“摩崖造像”共有8個大小不同的佛龕,有佛像43尊,據清代重修碑記載,這裡的造像是由殿宇改造而成的,其中有一龕觀音立像,高1.8米,姿態優美,肌肉豐潤,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從作風上看,屬隋代作品。另有金代和明代坐佛各一龕,其餘均系唐代作品。這批造像有浮雕、有圓雕,大者高達丈余,小者不過1尺,形象生動,雕刻細膩,線條流暢,肌肉感強,表情和悅可親,是關中渭北有名的古代石刻藝術。有被稱為北魏造像之始的《魏文朗造像碑》(公元424年);有被譽為“三絕”的《姚伯多兄弟》等造像碑卜還有許多反映宗教音樂、經變,以及其他內容的碑石,為從事宗教研究、民族史研究和雕刻藝術提供了難得的史料。歷代名碑等150多塊,其中見諸各家金石著錄的近30塊。有著名的《張僧妙法師碑》(碑即《宋徽宗題椿慧龍章雲篆詩碑》北宋)。這些碑石存放在藥王大殿西側的五室一廊中,號稱耀縣碑林
藥王山集山川風光和人文景觀於一體,文物勝跡豐富多采,是關中渭北有名的遊覽勝地。1961年藥王山石刻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過整修的藥王山,堪稱古代藝術陳列館和古代醫學博物館。

廟會

孫思邈被人尊為藥聖,藥王。舊日,每逢農曆二月二日,這裡有廟會,前來燒香磕頭的男女老少不計其數,他們
之中有獻祭麵塑的,有取神水的,祈望百病脫身,健康長壽。在藥王洞內,刻著全國各地藥王廟的石譜,凡石譜上刻有名字的藥王廟,每年二月二日之前,都要到這裡取神水。“藥王山‘二月二’古廟會又快到了!”在銅川的耀州、王益、印台、宜君、新區,在銅川周圍的三原、富平、白水……每年一到正月下旬,人們腦子裡自然就會閃現這個念頭!藥王山“二月二”古廟會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早已經成為一個傳統,一個不了的心結。
“二月二”古廟會很多地方都有,像宜君的五里鎮就是,但都是取“二月二龍抬頭”之意的“春季物資交流會”,“冬閒”之後的農民,要在這“交流會”上購買春耕生產以至夏忙的各種農具,交流生活、生產的各種信息……唯獨只有這“藥王山‘二月二’古廟會”,是一個以祈福還願、祭拜“藥王爺”為主要內容的“健康保健節”。這一天,人們不惜在人山人海中擁擠,興致勃勃地來到藥王山上給“藥王爺”上個香、磕個頭,獻上自己蒸的花饃,是為了報告自己和家人在“藥王爺”的保佑下一年四季健康平安的信息,祈求來年的四季平安;人們蜂擁而至地擠上前去在“摸摸爺”的某個部位摸上一下,再在自己的相應部位摸一摸,是為了“消災祛病”。據說,這一天藥王山北洞藥王大殿前的山門(一天門),只有作為藥王舅家的孝北堡的長老才能打開……這一天也是孝北堡的鄉親最有“地位”的一天,他們總是很體面地排在民祭藥王爺隊伍的最前面。
藥王山古廟會歷時已久,它到底起源於何時,已經無法考證,也不可枉猜,但是最早不會早於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一生經歷了西魏、北周、隋、唐四個朝代七個皇帝,活了141歲的藥王孫思邈,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醫藥學家和壽星之一,他既是醫藥保健的理論家,也是健康長壽的實踐家。他的《備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早已經深入人心,惠及官方和民間。唐太宗李世民為他作頌:“巍巍堂堂,百代之師”;歷代醫家對孫思邈更是推崇備至;尤其是他“有病無類”、不為高官厚祿所動隱居在民間醫病的“平民情結”,早已在中國老百姓的心中立起了“心碑”。經過道教的“神化”,他也就進入了中國神仙的序列,筆者所及的名山大川,像泰山、峨眉山、崆峒山、太白山、白雲山、雲台山等,都有專設的“藥王廟”或“藥王洞”,西安有“藥王洞”,銅川有“三里洞”,全國各地以至海外,到處都有藥王廟。前多年就有台灣台南藥王廟的主持人回來“認宗”,在藥王故里孫原村朝拜藥王、植紀念樹……雖說藥王廟到處都有,但是作為藥王故里和他晚年的隱居地,銅川的藥王故 里和“藥王山”,卻是中國唯一。應當說,在銅川的歷史文化名人中,只有藥王孫思邈才是最具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本土名人。在銅川這塊土地上,有中國歷史上的長壽之星彭祖——民間傳說他“活了八百歲,取了十二個老婆”,他的墓就在宜君彭村;有活了141歲的藥王孫思邈。現在,銅川百歲老人更是不少見,宜君有位百歲老人還能包餃子、養花、餵雞,乾各種家務活兒;王益區有一位世紀老人,前幾年還能自己洗衣,今年已是104歲了……從這個意義上講,說銅川是一個“養生保健之城”,一點也不過分。
銅川藥王山——“中國藥王第一山”,它擁有“養生保健名山”這一中國壟斷性的資源。因此,在藥王山舉辦專題紀念藥王的“二月二”古廟會,就是理所當然的事了。筆者曾見過民國時拍的藥王山“二月二”古廟會的照片——整個“通元橋”廣場人頭攢動,看戲的人,已經滿噹噹擠上了北洞的山坡,那熱鬧勁兒,絕不亞於現在!藥王山因為出了名,所以出生於三原的中國現代書法大家于右任先生就曾在這裡小住,他的“於體”標準草書,就浸潤著藥王山“石窟藝術寶庫”的輝光。中國當代的大家田漢賀敬之等,都在藥王山留下了佳句……

看丹和藥王廟

看丹村位於豐臺區南部,東臨馬場,西臨榆樹莊村,北靠西道口,南近楊村莊,看丹昔日曾是一個小有名氣的村
落,明代《宛署雜記》中,稱該地為“看灘”,同時記載:“盧溝河入宛平縣境,出盧溝橋下,東南至看丹口,沖流散漫,分為二派……”由此可見,這裡當年曾是河灘地。
看丹村的出名和村東口的藥王廟有關,傳說,唐代藥王孫思邈曾來此行醫治病,煉丹製藥,人們故修廟以示紀念。據廟內的碑文記載,該廟始建於明代,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及民國期間重修,當時因“殿宇不整,有甚憂心,”由京都各方人士集資進行重修。重修後的藥王廟,規模並不大,“東西進深只有16丈,寬4丈6尺6寸”,“南北山門面闊10丈,後界南北進深僅8丈,南北寬7丈5尺”。
藥王廟內設藥王殿,供奉藥王孫思邈的造像、三皇殿中供奉伏羲、黃帝軒轅氏和炎帝神農氏。此外還有娘娘殿及配殿、普濟殿三間,南北配殿、神庫等。山門內有參天的古樹,在藥王殿山牆兩處鑲嵌著《重修藥王廟碑文》和京都各界香客修廟捐款名單。
藥王廟最為出名的當屬每年農曆四月二十八的廟會,相傳這天為藥王孫思邈的生日,看丹廟會在此開廟三
天。廟會期間,大街兩側攤棚店鋪鱗次櫛比,四鄉八村遊人絡繹不絕,人們除購買日常用品外,還可以嘗到各種風味小吃,除此之外,廟會還有各種文娛活動。
此時的藥王廟香菸繚繞,氣氛莊嚴,不少人來看丹廟會不是為了趕集,而是要到藥王殿神像前,上幾炷香,祈求太平,還有人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廟中當“跳牆和尚”以侍奉藥王爺,另外,還有很多的婦女,到廟內娘娘殿祈求早生貴子。
看丹藥王廟會歷經滄桑,一直沿襲到解放初期,上世紀60年代初停辦,廟宇遭到破壞。一停就是40多年,直到2001年,豐臺區政府又初步修復了看丹藥王廟,重修了藥王殿、三皇殿及部分配殿,並於同年辦了全新的看丹藥王廟廟會。

景區交通

西安-銅川(耀縣)的班車(火車站、城東客運站發車)至耀縣,再由耀縣縣城搭乘計程車、機動三輪車前往(5元/人)。
自駕車沿西銅一級公路耀縣出口下(行程96千米,過橋費20元),向東再行駛3千米。
門票:15元,20元(旺季)
地址:陝西耀縣城東1.5公里處。
最佳旅遊時間:西安地處黃河流域關中平原中部,南依秦嶺,北臨渭河,屬於暖溫帶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區,四季
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3℃。
除了較寒冷的冬季外,其它時間都比較適合旅遊
開放時間:08:00~18:00
餐飲:西安的飲食文化洋溢著濃郁的西北風情,品嘗西安的風味小吃是游西安的一大樂事,無論是一直被西安人鐘愛的羊肉泡饃,還是名揚海內外的“西安餃子宴”,都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此外還有梆梆面、柿麵糊塌、涼皮、炒粉魚、鍋盔、千層油酥餅等特色小吃。
在西安城內經營羊肉泡饃的餐館很多,幾乎每一條大街上都會有幾家專門的羊肉泡饃館,其中最有名的無疑要算老孫家羊肉泡饃了,此外,同盛祥牛羊肉泡饃館、陝西太子樓御膳館有限公司、西關牛羊肉泡饃館、春發生泡饃館等也久有盛名。
首創“西安餃子宴”的是西安餐飲行業中唯一的國家二級企業——西安解放路餃子館,此外,天津餃子館、德髮長餃子館、永新餃子館等幾家餐館也各具特色。
在西安品嘗小吃除可在南稍門、東新街的夜市外,還可以去鼓樓後的小吃街。鼓樓的街道兩邊都是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築,各種知名的西安小吃應有盡有,很有特色,但是切記適可而止,不要吃壞肚子。
住宿:西安是一個國際性的旅遊城市,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外遊客前來遊覽參觀,市內有各種不同檔次的飯店和賓館,住宿十分方便。在西安市火車站及汽車站附近,就有不少的賓館可供普通遊客住宿,雖然不是很豪華,但也乾淨舒適,而且價格不貴,一般都在百元以下。市內還有很多的旅遊定點飯店,套間和標準間客房內一般有衛生間、電話、和電視。普通標準間客房價通常100元至200元不等,淡旺季價格有所浮動,大部分飯店可為住店客人代訂飛機票、火車票,非常方便。
交通:從西安乘火車或汽車,耀縣站下車,乘18路公車即到。
小貼士:公車
西安公車中,以數字1、2、6打頭的車是普通公車,上車1元;以5、7打頭的是中巴,前三站5角,以後每四站加5角。市內有610旅遊專線車,以火車站為起點,經過北新街、革命公園、鐘樓、鼓樓、廣濟街、朱雀門、小雁塔、南稍門、大興善寺、陝西歷史博物館、大雁塔、秦王宮等地,票價在1-2元之間,且都在景點正門下車,大大方便了遊人。
兵馬俑,華清池一線,可在火車站乘306/307路,價格便宜,速度較快,車次多,最好別上那些一日幾游的車,會拉你到一些人造景點和購物點,不僅時間太受限制,而且斬客厲害。去華山可在汽車東站乘中巴,單程20元(依維柯),車程1.5小時。
計程車
西安市計程車車色為綠色,收費低廉。桑塔納起步價6元,3公里後為1.6元/公里;其他車型起步費均為6元,3公里後1.4元/公里。市區有乘車點標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