鉏鋙

鉏鋙

鉏鋙,是漢語辭彙,解釋為不相配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鉏鋙
  • 拼音:jǔ yǔ
  • 釋義:不相配合
  • 出處:《楚辭·九辯》
典故:《楚辭·九辯》:“圜鑿而方枘坐兮,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枘,榫。
詳細釋義:
詞同:齟齬、岨峿。
齟齬:上下牙齒不相配合,比喻意見不合、不融洽。
典故:《太玄·親》:“其志齟齬。”白居易《達理》詩:“誰能坐此苦,齟齬於其中。”
岨峿:同齟齬義:不相配合。
典故:陸機《文賦》:“或妥帖而易施,或岨峿而不安。”
一讀chú
字義:姓。春秋時晉有鉏麑。
二讀
字義:古國名。
典故:《左傳·襄公四年》:“后羿自鉏遷於窮石。”杜預註:“鉏,羿本國名。”按,在今河南滑縣東。
以上內容考自《辭海》縮印本,上海辭書出版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