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過多

鈉過多症又叫高鈉血症,血清鈉濃度>145mmol/L為高鈉血症。高鈉血症必然合併血漿滲透壓增高,故亦稱高鈉性高滲綜合徵。高鈉血症僅僅反映血清鈉濃度增高,而機體內鈉的總量可增多、正常,也可減少。常見於臨床上輸入氯化鈉溶液過多,以細胞外液增多為主,發生組織水腫、肺水腫及心力衰竭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1.水攝入不足
見於水源斷絕,昏迷的患者不知飲水也無人幫助進水或疾病所致吞飲障礙,停止進水(包括食物中的水)。
2.水丟失過多
常見於尿崩症、滲透性利尿、腹瀉、嘔吐、尿濃縮功能障礙,而水分補充不足。
3.鈉排泄障礙
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的患者鈉排出減少常伴有血鈉增高。鈉排出減少還見於此種患者,其釋放ADH的能力並無障礙,只是釋放ADH的“滲透壓閾值”提高了,即當體內的滲透壓增高到比正常人更高的程度時才釋放ADH,臨床上稱此為“特發性高鈉血症”。
4.鈉輸入過多
常見於注射NaHCO3、過多高滲性NaCl輸入等等。病者多伴有嚴重血容量過多。

臨床表現

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乏力、頭痛、易激動、興奮等,可在較早期出現,而後逐步進展為震顫、抽搐,以至昏迷,甚至因腦組織不可逆轉性損害而死亡。合併顱內出血者可有定位症狀。神經系統檢查可出現反射亢進,頸項強直、椎體束征陽性等。不少病例腰椎穿刺腦脊液中有紅細胞、蛋白質量增多等。其他症狀根據造成該症的基本病變等情況而異。如由尿崩症引起者有明顯多尿,皮膚失水過多引起者則有發熱,注射過多高張性NaCl或NaHCO3引起者則有高血壓、呼吸困難、咳嗽等心衰症狀。
高血鈉主要是由於血鈉濃度過高造成的高滲狀態,使細胞內水分被析出,從而細胞失水,特別是腦細胞失水,可造成一系列神經系統症狀。發病越快,症狀越明顯。與低鈉血症一樣,緩慢發生的高鈉血症症狀一般相對為輕,這是由於腦細胞在此時可以將細胞外Na+K+等轉移到細胞內,同時還能合成許多小分子的具有滲透性的物質,主要為肌醇、谷氨酸及谷氨醯胺等。它們可參與細胞內滲透微粒組成,從而預防細胞過度失水而致功能障礙。

檢查

1.體格檢查
高鈉血症早期突出的症狀是口渴,重症患者由於腦細胞脫水而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的症狀,如煩躁、嗜睡、腱反射亢進、肌張力增高,後期出現抽搐、驚厥、昏迷。查體時應注意患者神志表現和皮膚脫水的症狀,有無循環衰竭等等。
2.實驗室檢查
血鈉濃度增高一般多在145mmol/L以上,血漿滲透壓也增高,要進行每日尿量、尿常規及尿相對密度的測定,腎功能的檢查包括尿素氮、肌配PSP及尿的濃縮和稀釋試驗等。對可疑有糖尿病、原發性醛固酮症、Cushing綜合徵的患者還要進行有關內分泌功能的測定。

診斷

在診斷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病史
輸入氯化鈉溶液過多,尤以腎功能低下時。
2.臨床表現
以細胞外液增多為主,故常發生組織水腫、肺水腫心力衰竭
3.輔助檢查
可發現血鈉含量升高或正常。

治療

在治療上,應根據不同原因引起的高血鈉進行針對性治療。
1.對於瀦鈉性高鈉血症,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限制氯化鈉溶液的輸入,並給予速尿、利尿酸鈉等促使鈉、水由腎排出。有肺水腫心力衰竭時應予強心、利尿治療。
2.對於濃縮性高血鈉應科學地補充水分
並採取措施制止水分繼續丟失,以使過高血滲得以下降,如果能口服,儘量口服為宜。靜脈注射等滲糖水可快速使血滲下降,但過快糾正嚴重高鈉血症也可能導致嚴重併發症,一般在48小時以內將血鈉降至接近正常水平。根據血鈉水平,可根據下列公式,計算出缺水量:
缺水量=總體水×(〔PNa/140〕-1)
其中總體水男女不一,可根據每公斤60或50%乾重計算,但通常按男女各為體重50%、40%計算更安全。例如一60kg男性患者,血鈉為168mmol,缺水量=60×0.5×(168/140-1)=30×(1.2-1)=6L
補液種類根據基本病因而異,單純失水引起者用5%葡萄糖水,必要時注射少量胰島素;如果同時合併有失鹽,可將補液總量的3/4補充5%葡萄糖水,其餘1/4生理鹽水。如果有血壓過低者,應該先補充生理鹽水,以改善組織灌注情況,有缺鉀者可同時補充KCl,但應注意尿量;同時加KCl本身也可增加補充液體成分的總滲透壓,應予注意。

預防

鈉過多常並發於其他疾病,如燒傷、顱腦損傷、COPD、肝移植、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等,因此在治療這些疾病時應注意防止電解質紊亂。對出現該病症狀的患者應及時進行處理,防止進一步發展而並發更嚴重的疾病。早期一旦發現高血鈉,應立即停用一切含鈉液體,改輸注低滲液體;不能經口飲水者,可留置胃管,持續滴入溫開水,以緩解高血鈉,並促進鈉的排出;積極控制感染,降溫;血糖監測,積極控制血糖至正常範圍;水腫期過後,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停用高滲利尿劑。多數患者經上述處理可獲較好效果,可以有效地防止疾病進一步的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