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花苗

金銀花苗

金銀花苗是金銀花品系中生長穩定、產量及藥用價值高、經濟效益極好的優良品種。樹形金銀花,表現適應性廣,抗逆性強,開花早,花期長,質量優,產量高。金銀花樹徒長枝少,大多裸芽也為短花枝,大水大肥也不徒長枝蔓;節間短,多數從第一節間開花,直立度與地面成45度角;生長快,50天可長到0.5厘米粗:採收省工,產量是傳統品種的2倍。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金銀花
  • 拉丁學名:Lonicera japonica Thunb.
  • 別稱:二花
  • 二名法:忍冬、金銀藤、銀藤、二色花藤、二寶藤、右轉藤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合瓣花亞綱
  • :川續斷目
  • 亞目:茜草目
  • :忍冬科
  • :忍冬族
  • :忍冬屬
  • 亞屬:忍冬亞屬
  • :金銀花
  • 分布區域:全國各地均有分布,除西藏外。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生長環境,主要特性,栽培技術,栽植地選擇,及時定植,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採收加工,田間管理,培土、除草,追肥,扦插育苗,

形態特徵

金銀花幼枝潔紅褐色,密被黃褐色、開展的硬直糙毛、腺毛和短柔毛,下部常無毛。葉紙質,卵形至矩圓狀卵形,有時卵狀披針形,稀圓卵形或倒卵形,極少有1至數個鈍缺 ,長3~5厘米,頂端尖或漸尖,少有鈍、圓或微凹缺,基部圓或近心形,有糙緣毛,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小枝上部葉通常兩面均密被短糙毛,下部葉常平滑無毛而下面多少帶青灰色;葉柄長4~8毫米,密被短柔毛。
總花梗通常單生於小枝上部葉腋,與葉柄等長或稍較短,下方者則長達2~4厘米,密被短柔後,並夾雜腺毛;苞片大,葉狀,卵形至橢圓形,長達2~3厘米,兩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時近無毛;小苞片頂端圓形或截形,長約1毫米,為萼筒的1/2~4/5,有短糙毛和腺毛;萼筒長約2毫米,無毛,萼齒卵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頂端尖而有長毛,外面和邊緣都有密毛;花冠白色,有時基部向陽面呈微紅,後變黃色,長 (2~) 3~4.5 (~6)厘米,唇形,筒稍長於唇瓣,很少近等長,外被多少倒生的開展或半開展糙毛和長腺毛,上唇裂片頂端鈍形,下唇帶狀而反曲;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
花蕾呈棒狀,上粗下細。外面黃白色或淡綠色,密生短柔毛。花萼細小,黃綠色,先端5裂,裂片邊緣有毛。開放花朵筒狀,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於筒壁,黃色,雌蕊1,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未開放、色黃白或綠白、無枝葉雜質者為佳。
果實圓形,直徑6~7毫米,熟時藍黑色,有光澤;種子卵圓形或橢圓形,褐色,長約3毫米,中部有1凸起的脊,兩側有淺的橫溝紋。花期4~6月(秋季亦常開花),果熟期10~11月

分布範圍

除黑龍江、內蒙古、寧夏、青海、新疆、海南和西藏無自然生長外,全國各省均有分布。其中屬山東、河北巨鹿和河南的金銀花居多。

生長環境

喜陽光和溫和、濕潤的環境,生活力強,適應性廣,耐寒,耐旱。在當年生新枝上孕蕾開花。對土壤要求不嚴,酸性,鹽鹼地均能生長。根系發達,生根力強,是一種很好的固土保水植物,山坡、河堤等處都可種植。在蔭蔽處,生長不良。

主要特性

適應性廣
抗逆性強:樹型金銀花莖葉粗大,葉色濃綠,光合作用強,葉片蠟質層厚而多,莖葉絨毛粗硬而長,尤其幼葉絨毛粗長,極抗忍冬圓尾蚜, 根系發達,在山區、丘陵、平原、堤壩以及房前屋後均能種植,對土壤、氣候適應性強,耐旱、耐鹽鹼、耐瘠薄,抗逆性強。四季金銀花開花時間早,當年種植,當年開花,花蕾肥大,且白嫩飽滿,商品價值高,栽培前景好。一年可開花六茬,單株植,苗體粗壯,直立高大成樹形,當年可長高80-100cm。是目前國內金銀花品種中最優良的品種,易管理、易採收、產量高,壽命長達40年。
花蕾大,產量穩定
陝西楊凌金山樹型金銀花 金花3號陝西楊凌金山樹型金銀花 金花3號
樹型金銀花從形態上與傳統品種比較,把傳統藤本培育成樹形的小喬木,葉大、厚、頂部尖毛多,花大、花壁厚,徒長枝少,大多裸芽也為短花枝,大水大肥也不徒長枝蔓;節間短,多數從第一節間開花,直立度與地面成45度角;生長快,50天可長到0.5cm粗;採收省工,產量是傳統品種的2倍。四季金銀花具有極高的經濟性狀,花蕾碩大,花針長,花蕾中綠原酸含量等有效成分大幅提高。每畝種植只需用苗440株。花期從每年三月至十月底,當年即可每畝產乾花15-20kg,第二年產量可達50-100kg,三年後畝產可達200-260kg乾花,畝產效益可達萬元以上。
生長快,用途廣:
金銀花忍冬科,生長時間長(每年3-10月),花期休眠時間短,一年四季基本不落葉,生長較快,當年栽植即成樹形。在藥品開發、化妝品、飲料等市場套用廣泛,綠化景觀樹、盆景觀賞等市場前景巨大。金銀花被國家衛生部列為治療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首選藥物,長期飲用金銀花茶有防感冒、降脂、延緩衰老及滋潤皮膚等功效。由於金銀花的功效獨特,用途廣,用量大,導致金銀花市場供不應求(全國年需求量在1700萬公斤,供貨量在500-700萬公斤),金銀花的市場價格逐年攀高。所以大力發展人工種植金銀花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含藥成份高
由於“樹形金銀花”具有花期長,不放花等優點,且採收時節比傳統銀花推遲了20天的時間,不僅讓農民避開了夏季麥收的農忙高峰,重要的延長了對光照、水份、營養的吸收時間,增加了藥份含量,經藥檢部門化驗,藥份[綠源酸],均比傳統銀花高50%-100%(樹形金銀花),其枝條和葉片同樣能夠製造藥粉。

栽培技術

栽植地選擇

金銀花生長適溫為 20~30℃。其適應性強,耐寒、耐旱、耐澇,在我國南北各地山區、平原、丘陵均能栽培。金銀花根系發達,鬚根多,莖葉密度大,郁蔽覆蓋能力強,具有較強的護坡、固土、保水和持水能力,可作為鹽鹼地綠化植物。金銀花對土壤的要求不是十分嚴格,在含鹽量 5‰以下的土地就可正常生長,但土壤以疏鬆、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為宜

及時定植

每年春2-6月、秋9-12月兩季均可定植。定植前按株距1.5米,行距2米挖穴,穴深30——50厘米,直徑30厘米,穴內鋪一層底肥後蓋一層細土,每穴栽1株,覆土後適當壓緊,澆透水。如天氣少雨乾旱,可多澆幾次水,直至發出新芽為止。

整形修剪

為了促發新枝,使枝條分布均勻,增強通透性能,以提高產量,從苗期開始,選留健壯主幹,剪去細枝、弱枝、病枝和重疊枝。枝條長到50cm時,摘除頂芽。修剪的標準是外圓內空、中間高、四周低、呈傘形。修剪應做到“五修五不修”,即:修枯枝,不修嫩枝;修長枝,不修短枝;修高枝,不修低枝;修內枝,不修外枝;修密枝,不修稀枝。修剪強度依植株年齡和長勢而定。壯年植株長勢強,應輕度修剪,少疏長留;老年植株生長弱,需重剪。長年失修的植株,截長枝、疏短枝,截疏並重;幼齡植株以截為主,促進分枝;對於主幹明顯、枝多不著地、冠幅已達到 80cm的要除頂、清除腳下叢生枝、打內膛枝和修剪過長枝、病弱枝、枯枝、下延枝。修剪時間為 12月至翌年2月下旬。自頭茬花後,6月上旬修剪春梢;7月下旬修剪夏梢;9月上旬修剪秋梢。生長期修剪應於每次採花後輕剪。

病蟲害防治

金銀花褐斑病葉片病斑呈現圓形,或受葉脈所限呈多角形,黃褐色,潮濕時背面生有灰色霉狀物。7~8月發病嚴重。防治方法:清除病枝落葉;加強培管,增強抗病能力;用3%井岡黴素50mg/kg 或1∶1.5∶200波爾多液,在發病初期噴灑,每隔 7~10d噴灑1次,連續噴2~3次。蚜蟲於清明至小滿期間為害,立夏後盛行,陰天高溫高濕蔓延更快,可導致葉和花蕾捲縮,枝條停止生長。防治方法:發芽前普遍噴施1次石硫合劑,清明、立夏時各噴灑1次吡蟲啉可濕性粉劑。

採收加工

開花時應適時採收,方法是在花蕾尚未開放之前,先外後內、自下而上進行採摘。採收後,要及時加工晾乾,採下的鮮花,薄攤在草、竹蓆或塑膠薄膜上晾乾,注意不要翻動,以防變色發黑。條件好的也可採用新型烘乾機,效果更好。晾乾或烘乾後。

田間管理

培土、除草

每年培土、除草3-4次:出新葉時進行第1次,第二次花期前進行第二次。在秋末冬初霜凍前進行最後一次。培土,以免花根露出地面。 建議配合施肥同時進行。  除草應從花棵外圍開始,先遠後近,注意切勿損壞根系。

追肥

栽植後的頭1年-2年內,是金銀花植株發育定型期,多施一些人畜糞、草木灰、尿素、硫酸鉀等肥料。栽植2年-3年後,每年春初,應多施畜雜肥、廄肥餅肥過磷酸鈣等肥料.第一茬花採收後即應追適量氮、磷、鉀複合肥料,為下茬花提供充足的養分。每年早春萌芽後和第一批花收完時,開環溝 澆施人糞尿、化肥等。每種肥料施用250g,根據山東費縣太芝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多年經驗積累,施肥處理對金銀花營養生長的促進作用大小順序為:尿素+磷酸二氫銨,硫酸鉀複合肥,尿素,碳酸氫銨,其中尿素+磷酸二氫銨、硫酸鉀複合肥、尿素能夠顯著提高金銀花產量,結合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狀況以及施肥成本,追肥以追施尿素+磷酸二氫銨(150g+100g)或250g硫酸鉀複合肥為好.

扦插育苗

選擇水源充足、灌溉方便的地塊,深翻土並耙細整平,用土雜肥作基肥。7~8 月陰雨天氣時,選擇生長勢旺、無病蟲害的一年生枝條,截成 30cm 左右的插條,摘去下部葉子。按行距 20~25cm 開溝,溝深約 15cm,按株距5cm 把插條斜插入溝中,地上露出 5cm 左右,隨剪隨插,插後踩實並且澆透水,天氣乾旱時每隔 2d 澆1 次水。可在插後用農膜覆蓋,15d 左右即能生根發芽。當年可長到 40cm 高,翌年春即可移栽定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