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拱鎮

金拱鎮

金拱鎮,隸屬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占地57.9平方公里,人口約三萬人,歷史上素有"物華之鄉"、“魚米之鄉”的美譽。1956年設金拱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撤鄉設鎮。位於縣北部,距縣城5公里。面積57.4平方公里,人口3萬。合(肥)九(江)鐵路和合(肥)安(慶)公路經此。轄七里、人形、雙車、白蓮、里仁、祖莊、興勝、雙河、前樓、久遠、山圩、王山、西湖、高湖、黃馬15個村委會。工業以建材、塑膠編織為主,有飲料廠、塑膠廠等。農業主產水稻。境內大沙河沿岸,有商周至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18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拱鎮
  • 外文名稱:Jingo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七里社區、人形河社區、王山村等
  • 政府駐地:七里社區
  • 電話區號:0556
  • 郵政區碼:246123
  • 地理位置:懷寧縣北部
  • 面積:57.4平方公里
  • 人口:3萬(2013年)
  • 方言贛語懷岳片懷寧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機場安慶天柱山機場
  • 火車站安慶西站(懷寧站)
  • 車牌代碼:皖H-3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自然災害,政區劃分,人口面積,經濟概況,農業,工業,商業,財政金融,特色產業,人文歷史,區位優勢,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郵政電信,市政建設,給排水,供電,社會事業,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廣播電視,社會保障,

歷史沿革

以駐地金拱塔嶺得名。
建國初屬鄭河區金拱、黃馬鄉,1956年並為金拱鄉,為高河區所轄。1956年沙河以北的永豐等村劃歸桐城,又將沙河以南桐城所屬的白蓮圩劃歸金拱鄉。1958年成立金拱人民公社,1960年併入高河人民公社,1961年並為金拱人民公社,1984年改金拱鄉,1992年撤區並鄉時撤鄉建鎮。

地理環境

位置

位於東經116°49′~116°58′,北緯30°45′~30°49′。地處懷寧縣北部,東鄰涼亭鄉,南接高河鎮,西連馬廟鎮,北與桐城市青草鎮隔大沙河相望。人民政府駐七里社區,電話區號0556,郵政編碼246123,南距縣城6公里,東南距安慶35公里。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分屬丘陵,東北為圩畈區。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

水文

境內屬菜子湖水系。境內最大河流大沙河,自西向東,入三鴉寺大湖,境內河道長13公里。

自然資源

養殖水面5000畝,集中分布圩區,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1784萬立方米,林業資源1.9萬畝。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低溫霜凍等。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王山村、西湖村、高湖村、久遠村、白蓮村、前樓村、雙河村、黃馬村、里仁村、興勝村10個村民委員會和七里社區、人形河社區2個居民委員會。
七里社區是安徽省新農村建設“百鎮千村”示範工程的示範村之一,位於金拱鎮政府所在地,毗鄰懷寧新縣城,轄區內設有金拱鎮工業園區,206國道和滬蓉高速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社區下轄23個村民組,面積約3.6平方公里,總戶數為720戶,總人口2730人,人均年收入為5300元。社區黨總支下設金拱、和平兩個黨支部,共有黨員68人。
人形河社區座落在金拱鎮最北邊,與桐城市毗鄰。人口3018人,其中0黨員64人,面積10平方公里,山青水秀,環境優美。田地已綜合治理,田成方,樹成行,機械化耕作十分便利。交通發達,206國道南北穿馳而過。合界高速懷寧出口在其南端。工業發展也很強勁,有大型服裝加工企業,安徽編織袋生產基地,有塑膠之鄉的美稱。
王山村位於金拱鎮東部,北與久遠村相連,東北面和桐城市雙港鎮南河村相隔大沙河,與馬達圩接壤。南與涼亭鄉河為界,西與金拱鎮西湖村連線。三面環水,一面靠山。面積4.2平方公里。良田1623畝,人口2030人,人均年收入3000元。金山公路、雙全公路穿越境內。境內有水泥路2公里,砂石路9公里。企業有:五星公司(三村)生態養殖月牙湖,倪家塅,月亮彎。
西湖村地處金拱鎮東端,南與涼亭鄉隔三芽寺湖相望,東邊有五星圩,北交久遠村,西交高胡村交界。全村有26個自然組,有34名黨員,人口1695人。轄區內有初級中學一所,電信段一所,衛生室兩個,糧點一個。全村面積4.7平方公里,良田2400畝。水面資源較為豐富,可水面有小興圩,小西湖水庫,江家叉,大段和兩個小水庫等1000畝。交通較為便利,兩條水泥路面橫跨東西兩邊。
高湖村位於金拱鎮的東部,合安高速公路穿過高湖村。全村面積約5平方公里,26個村民組,農戶549戶,人口2249人,0黨員52名。有圩區三處,分別是五星圩、秦圩、楊小圩,三圩面積共2000餘畝。可種植面積1500餘畝,可養殖面積500餘畝。高湖村風景秀麗,美麗的三牙寺大湖與之接壤。
久遠村位於懷寧縣金拱鎮東北部,距離高河縣城約13公里,北臨大沙河與桐城市接壤,交通便利,合安高速穿境而過,全鎮最長的環村村級水泥路5公里。依山傍圩,環境優美。久遠村由久遠和山圩兩個老村合併而成,土地面積3.8平方公里,耕地2918畝(其中水田2505畝,旱地413畝),境內有面積近400畝的十八沖水庫;還有水面百餘畝的白米糖和凍宕。全村有678戶人家,分為25個村民小組,人口2789人。勞力1390人,外出務工1000餘人。2009年村人均收入約5300元。村民收入主要靠打工、種田和養殖。村國小有教師9人,學生106人。設有一年級到六年級,村衛生室一所。
白蓮村座落於懷寧縣金拱鎮的北部,與桐城市相毗鄰,面積5.3平方公里,居有村民656戶,人口達2350人,有正式黨員30人,這裡交通便捷,田園規劃整齊。全村以種植、養殖為主。種植以盛產水稻而出名。
前樓村位於金拱鎮中部,面積5.9平方公里,下轄12個自然村,總人口1463人。該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華東地區第一立交---鴿子墩互通立交坐落於境內。
雙河村位於206國道旁,瀕臨金拱政府所在地,滬蓉高速穿村而過,高速入口近在咫尺,區位優勢明顯。我村土地面積3.7平方公里,農田1000多畝,人口1100人,其中黨員29人,設有一個黨支部,三個黨小組,長期在外經商務工的有400多人。
黃馬村位於金拱鎮東南部,在206國道線以東,金拱至王山公路橫穿其中;全村總面積6.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404畝,其中水田面積2334畝;全村26個村民組,811戶,3182人,村內有懷寧縣古典園林磚瓦廠和懷寧民康醫療設備廠等知名企業。
里仁村位於金拱鎮西部,總面積7.1平方公里,人口3891人,有43個村民組,兩個黨支部,共有居民982戶。區位優越,交通便捷。
興勝村位於金拱鎮政府北側,介於金拱街道、七里社區與人形河集貿市場之間,東鄰前樓、雙河村,西南面與縣工業園接壤,西與安慶西站馬廟鎮為鄰。整個區域基本被合安高速、滬蓉高速、合九鐵路、鎮村公路環抱,形成了區位獨特的地理位置。全村有596戶,人口2249人;26個村民組,面積7平方公里。轄區內有安徽金編集團、安慶市德馬製衣有限公司、安慶市福鑫紡織品有限公司、高速路立交進出口懷寧收費站、高速路養護中心等多家企事業單位。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3005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00人,城鎮化率7%。總人口中,男性15159人,占50.4%,女性14435人,占49.6%。18歲以下人口4228人,占14.1%;18-35歲8249人,占27.4%;35-60歲12656人,占42.11%;60歲以上4920人,占16.37%,總人口主要為漢族。2011年末人口出生率7.79‰,死亡率11.01‰。人口自然增長率-3.22‰。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7.5千米,總體面積61.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57.12平方千米,占92.8%;水域4.38平方千米,占7.2%。人口密度為平方千米488.66人。

  
人口信息
總人口
25797

12871

12926
家庭戶戶數
6765
家庭戶總人口(總)
25017
家庭戶男
12269
家庭戶女
12748
0-14歲(總)
7405
0-14歲男
4008
0-14歲女
3397
15-64歲(總)
16386
15-64歲男
7976
15-64歲女
8410
65歲及以上(總)
2006
65歲及以上男
887
65歲及以上女
111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4581

經濟概況

金拱鎮多年來一直實行優撫、五保統籌,五保戶的集體供養率為l00%,使五保戶真正感受到黨的溫暖,社會的關照。金拱鎮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村)的措施得力,社會綜合治理抓出了成效,實現了金拱鎮富民安定的大好局面,刑事案件逐年下降,98年立案件數為9.79‰。計生工作不斷躍上新台階,金拱鎮15個村計生服務室、人口學校、會員之家均已達標,鎮計生服務所已達到乙類所標準,計畫生育率95.36%,人口自然增長率7.74%o。據98年末統計金拱鎮個體工商戶已達460戶,集體承包企業43家,私營企業128個,金拱鎮國內生產總值9400萬元,工業總戶值25100萬元,鄉鎮企業營業收入29880萬元,農業總戶值4lO0萬元,金拱鎮人均純收入2378元,其中二、三產業收入占人均純收入的64.5%,人均收入600元以下的農戶比重僅占4.5%。98年財政收入646.8萬元,比上午增長19%,入庫稅金448.7萬元,比上年遞增20%,社會固定生產投入1600萬元,比上午增加27%,金拱鎮綜合實力得到了全面加強和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改善和提高,基本上實現了金拱鎮達小康的奮鬥目標。
金拱鎮金拱鎮

農業

耕地面積2.28萬畝,人均1.08畝,以種植水稻、棉花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3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生產糧食2.1萬噸,人均69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油菜、棉花。油菜種植面積0.8萬畝,產量0.24萬噸,棉花種植面積0.43萬畝,產量0.09萬噸。畜牧業以豬、家禽為主。生豬飼養4.1萬頭,年末存欄2萬頭,家禽年飼養6萬羽。

工業

以塑編、食品加工、包裝印刷、新型建材、紡織服裝等。2011年末工業生產總值16.38億元,擁有工業企業89家,職工4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億元,比上產增長18%。

商業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300個,職工1000人,商品零售總額達2億元,比上年增長15%。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3270萬元,比上年增長18%。

特色產業

金拱鎮在達小康的基礎上,又制訂了“十五”發展目標和措施:國內生產總值年遞增14%,農業增加值年遞增8%,全社會工業增加值年遞增12%,工業總產值年遞增11%,鄉鎮企業營業收入年遞增12%,財政收入年遞增10%,農民人均收入年遞增18%。為實現上述目標,金拱鎮採取措施是:加強農業基礎建設,抓住世行二期加灌工程的機遇,加快雙車、白蓮兩村精品小區建設的速度,積極申報久遠、山圩兩村小區建設項目和五星圩稻田養殖工程項目。力爭“十五”未白蓮圩5000畝大畈田成方,加速8個村的排澇、提水機站的建設、更新、改造。確保白蓮圩大堤堤防達標,288口塘壩建設成為標準化塘壩,力爭抗旱能力為30天不雨不旱,排澇能力為5年一遇。
金拱鎮金拱鎮
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建設三個千畝示範園,(白蓮優質水稻千畝示範園,雙車大棚蔬菜千畝示範園,五星圩水產養殖千畝示範園。)同時發展庭院經濟,提高農戶收入,到“十五”未力爭各種庭院經濟大小專業戶發展到1300戶,約占金拱鎮農戶總數的20%左右。加快發展鄉鎮企業,力求在“創牌、扶優、造艦”上有新突破。興建一條紙塑複合生產線,在產品質量上提升檔次,力爭實現年營業收入達5000萬元,使其成為安慶市塑編行業的“巨人”。
在加快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上實現突破。通過增量投入和存量調整,把公有制的比重降到50%以下,把個體私營經濟的比重提到50%以上。加快集鎮建設步伐,帶動經濟快速發展。利用縣城遷址這一機遇和建設合安高速公路的契機以及金拱鎮優越的交通區位優勢,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吸納皖江開發和新縣城搬遷的反彈力和輻射力,發展房地產業,帶動三產業提升,使金拱沿線成為第三產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再次是投入150萬元,分三年將金山路澆鋪柏油路面;投入50萬元年內修通金火路,引導集鎮呈塊狀向縱深發展。堅定地走“以地生財、以財修路、以路招商、以商建城、以城富民”的滾動發展之路。

人文歷史

在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陳獨秀的故鄉,在千年一人一代書法宗師鄧石如、兩彈元勛鄧稼先的出生地--安徽省懷寧縣,其北端的金拱鎮倚天柱而攬長江,挾皖水以抱宜城,是安慶市和懷寧縣通往江淮地區的北大門,也是皖西南地區通江入海的咽喉要地,其形成的歷史較為悠久,底蘊十分豐厚,早在舊石器時代即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經過刀耕斧削和含辛茹血的辛勤勞作,祖輩們先後創造出了燦爛的文明,境內古文化遺址遍布,古文物價值連城,1981年出土春秋時代文物7件,其中3件青銅器被國家鑑定為一級文物,並榮幸地參加了全國文物珍品展,在考古界享有較高的聲譽。滾滾商潮淘不盡,金拱揖手迎客來。歷來尊商敬賢,重視開發開放的金拱人民正在著力弘揚"團結拼搏,自我加壓,務實求實,敢於爭先"的金拱精神,認真按照"工業強鎮,商貿活鎮,農業穩鎮,科教興鎮"的發展思路,願意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周到的服務,最好的投資環境,竭誠歡迎海內外的有志之士前來參觀考察,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金拱鎮金拱鎮

區位優勢

金拱鎮鐘靈毓秀,物產富饒,歷史上素有物華之鄉、魚米之鄉的美譽;富有開拓、進取、創新精神的3萬金拱人民不安於小富,在57.9平方公里的熱土上,憑藉勤勞的雙手,以特色為指揮棒,以科技為點金術,以服務為保護神,用如椽大筆寫下了華美的篇章,通過農業開發,不僅形成了田成方、樹成行、渠相通、道相連的全新格局,而且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境內現有2萬畝的良田稻菽常飄香,7千畝精養的水面魚蝦歡蹦跳,3萬畝開發的山場樹木披綠裝,森林覆蓋率高達75%以上;同時鎮黨委、政府堅持實施工業強鎮、改革開放、可持續發展和小城鎮建設四大戰略,以民營經濟、開放型經濟、園區經濟和特色經濟為四大抓手,已經初步形成了塑編、機械、食品、建材、包裝、印刷六大支柱產業,尤其以塑膠編織為最,金拱鎮塑膠編織生產企業已達200餘家,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此外,現有一家擁有50條生產線的大型塑膠編織合資企業正在緊張的建設之中,從而進一步奠定了其在華東地區繼江、浙之後的塑編之鄉的地位。縮千里成為咫尺,連兩地復一家。金拱鎮區位優越,交通便捷,206國道穿境而過,合九鐵路物暢其流,滬蓉高速公路和合安高速公路,在境內鴿子墩設有華東地區最大的互通式立交橋,鎮政府所在地東與安慶民航機場和黃金水道--長江相隔不足30公里,南到安慶火車西站僅僅只有5分鐘路程,前往孔雀東南飛故事發生地小吏港以及被漢武帝封禪為南嶽的勝地天柱山旅遊觀光,也不過半個小時時間,同時鎮內電力充裕,水源豐富,小城鎮建設方興未艾,5000門程控電話通往家家戶戶;占地1500畝的金拱鎮民營工業園,依託金(拱)火(車站)路,緊傍懷寧新縣城開發區,目前正在緊張的建設之中,成為廣大商家爭相投資的一方熱土、一塊樂地。
金拱鎮金拱鎮

基礎設施

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在206國道金拱段公路兩旁,政府、機關、學校、單位、農戶等重疊的樓房拔地而起,集鎮面貌日新月異,尤其鎮政府所在地,沿公路全長1.5公里路邊架設了護欄,新鋪了砂石人行道,建造了綠化池、安裝了路燈,成為金拱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主要活動中心。農戶住房建築發展迅速,新村規劃越來越多,截止98年年底金拱鎮樓房占總戶數的42%,紅磚平房占總戶數的40%,合計鋼混磚木結構住房比重為81.5%,人均住房面積20.7平方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斷增加,高檔電器設備大量進入農戶,電視機、收錄機、洗衣機、電冰櫃、機車、音響等家用機電產品戶均達3.2台。農村用電實行了鎮農電站統一管理,用電越來越規範,電價越來越低,電力成為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商品、金拱鎮用電戶比重達到100%。

交通運輸

境內有合安、滬蓉高速、206國道、合九鐵路穿境而過,設高速出口1處。距安慶民航機場和長江碼頭約35公里,安慶西火車站約5公里。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電信局1處,固定電話用戶0.7萬戶,電話普及率98%,行動電話用戶1.2萬戶,網際網路用戶0.05萬戶。

市政建設

給排水

2005年建成金拱鎮自來水廠,年供水1.5萬立方米。

供電

鎮內有一座供電所、座落在金拱街道。

社會事業

金拱鎮的交通樞紐優勢明顯,境內有四線穿通而過的合九鐵路、滬蓉高速公路,合安高速和206國道,村組道路建設步伐加快,僅95—98四年,修建村組公路97條,累計152公里,實現了村村晴雨通車的交通網路。通訊事業迅速發展,建立了程控電話端局,建成了行動電話基站。截止到2010年底,電話覆蓋15個行政村,308個村民組,開通程控電話3500門,占農戶總數的51%。有線電視覆蓋面不斷擴大,建有線電視地面接收站4個,接通有線電視戶700家,極大地豐富了民眾文化生活。農村合作醫療在全縣範圍內率先示範成功,安全衛生用水普及率達95%,增強了人民身體健康的保障程度。教育“兩基”達標,省級驗收全面合格。
金拱鎮金拱鎮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廣播電視站各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室中心12處,各類圖書室14個,藏書1萬冊。

教育

2011年有幼稚園2所,在園幼兒150人,專任教師10人,國小9所,在校學生1327人,專任教師108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學生953人,專任教師90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制義務教育率均達100%。2011年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092.49萬元,比上年增長3.17%。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個,門診部(所)16個,有床位4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3.3張。固定資產總值40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56名,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4人。2011年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萬人次,12個村(居)委會村(居)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廣播電視

1992年建成有線廣播電視站,現有有線電視用戶2000戶,入戶率28%。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數12戶,人數18人,支出2.59萬元,比上年增長10%,月人均120元,比上年增長7%;醫療救助120人次。民政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00人次,共支出0.7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34戶,人數965人,支出8萬元,比上年增長15%,月人均80元,比上年增長10%;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00人,撫恤事業費支出50萬元,比上年增長10%;社會福利費40萬元,比上年增長8%;敬老院1家,床位5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8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1.7萬人,參保率91.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