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摩崖石刻

金代摩崖石刻

代摩崖石刻是我國僅存的幾塊女真字碑文的一種,存世稀少,非常珍貴,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及研究價值。

現發現的有,吉林省梅河口市小楊鄉慶雲村北0.5公里半截山之南坡的慶雲摩崖石刻,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鄉伏羲廟後鳳凰山金代摩崖石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亞溝摩崖石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金代摩崖石刻
  • 地理位置:吉林省梅河口市小楊鄉慶雲村北0.5公里
  • 景點級別:吉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通化梅河口慶雲摩崖石刻,基本信息,石刻概述,微山縣鳳凰山金代摩崖石刻古詩,

通化梅河口慶雲摩崖石刻

基本信息

名稱:金代摩崖石刻
金代摩崖石刻金代摩崖石刻
級別:吉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批次:第一批
公布時間:1961年4月13日
地點:梅河口小楊鄉慶雲村
年代:金代
類別:石刻
管理單位:梅河口市文管所
是否開放:是

石刻概述

在梅河口市西南的小楊鄉慶雲村北,有一座不高的小山叫半截山,山南坡有一塊突出的巨石,巨石兩側分別刻有銘文,這就是目前我國僅存的幾塊女真文碑刻之一的慶雲金代女真摩崖石刻。
公元1116年5月,遼朝以6萬大軍來攻照散城(今梅河口山城鎮一帶)。金國將領阿徒罕率兵大敗遼軍,並乘勝由東、北兩路夾攻,輕取瀋州(今瀋陽市)及東京所轄的各州縣,攻占了遼陽府,為反遼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紀念這場大金國開國史上的重要戰事,後來於當年的舊戰場刻石,用最簡練的文字記述了那場戰爭。
石刻在半截山半山腰距山下小路20多米高的一塊凸出的砬石上。砬石自上而下有一道縫隙,把石壁表面一分為二,銘文就分別鐫刻在兩側的石壁上。右上角刻有漢字“大金太祖大破遼軍於節山息馬立石”計3行15字,為右起豎書楷體,字跡比較清晰。左側刻有女真文字4行23字,內容應該是漢字的對譯。西側石壁高約2米,寬1.1米,上部凸出處刻有3行14個女真字,經有關專家破譯為“番安兒必罕的謀克堇之文”。在石壁的中部還刻有7行女真字,前5行每行14至15字不等,後2行每行僅四五字,共70餘字。部分銘文已剝蝕不清,難以辨識,專家破譯為“我父阿台於收國二年五月五日,率領家族和部落,集合至番安兒之原。擒獲頗多,因以謀克為孛堇”。可以看出,石刻總體上記載了金代初期發生在海龍(今梅河口)一帶的戰爭。
通化—金代女真摩崖石刻通化—金代女真摩崖石刻

微山縣鳳凰山金代摩崖石刻古詩

在山東省微山縣兩城鄉伏羲廟後有一座山峰,稱作鳳凰山,此山海拔400餘米,山腰有4個山洞,稱“四門洞”,4洞相距很近,第3個洞口高4?8米,進深3米處的東壁上刻二首古詩,古詩刻在63×55厘米的石面上,書體為楷書,10行,104字,以和詩步韻的形式寫成,文曰:
雪裕逸人張拱辰題?可嘆犧皇在古初 幾經風雨大蕭疏想知避此無宮室 不免將身向穴居又遺文一覽見皇初 世屬鴻荒事簡疏當此定知無棟宇 但憑巢穴得安居大金泰和三年夾鐘二日立石
學生朱伯虎 溫世寧 彭希祖 張汝翼 武德彰 賀實素 完顏邦傑 荊汝楫
據詩意可知,泰和三年,八名書生避難山間,棲身洞穴,鳥瞰廟宇,感慨賦詩。山下有一座伏羲廟,紀念人類始祖伏羲,書生們對廟感嘆:你伏羲聖人當年在山洞中居住,我等也居息于山洞。借古諷今,咒罵戰亂。文中有“夾鐘”二字,夾鐘是古代的律,古人用“十二律”作為月份的依次,夾鐘為二月。?
金詩,十分少見,此詩的發現對研究金代詩文有頗大的作用。1995年縣文物工作者發現此詩後,即向報社發了訊息,《工人日報》、《中國文物報》、《大眾日報》、《聯合日報》及時報導了此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