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米粉

重慶米粉

重慶除了重慶小面,還有另一種美味:重慶米粉。假若要論親密關係,重慶米粉堪稱重慶小面的姊妹。只不過,重慶小面風頭太甚,街頭巷尾,麵館到處都是,隨便一家都味道不凡,更由於被“舌尖上的中國”全程報導,重慶小面聲名遠播,所以,米粉被遮蓋了光芒。 但是,重慶米粉的味道並不遜於小面,與重慶小面齊名,有重慶小面的地方就有重慶米粉如影隨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米粉
  • 英文名:CHONG QING MIFEN 
  • 主要食材:大米,蔬菜,綠豆,香菇
  • 分類:巴渝菜系,傳統小吃,民間小吃,重慶小吃
  • 口味:鮮、香、麻、辣
重慶特色,由來,生產製作,食用指南,米粉靈魂,媒體報導,

重慶特色

,排名全國前三的傳統小吃,重慶米粉在米粉界的地位是絕對不可撼動的。
《重慶市米線、米粉地方性強制標準》從2007年12月起正式實施,這是重慶市首次針對米線、米粉推出強制性地方標準,在全國也尚屬首次。
重慶米粉

由來

曾經迷倒劉備大軍
相傳三國時,蜀主劉璋與剛入川的劉備相會於涪城東山,劉備早就聽說四川人擅長烹飪,就提出品嘗當地美食。劉璋就說:“聞此山中一人家,其婦善烹飪,祖傳以大米磨漿,製成絲,輔以雞魚肉等自製作料,開水燙熟即食,湯鮮味美,百里名盛。”於是,劉璋命令手下將這名主婦叫上山來做了這道奇妙的菜。還沒上桌,劉備及眾將就聞到一股香辣的味道,端上桌來,一會兒的工夫就被吃了個精光。吃完飯,劉備頓時來了精神,手下眾將一個個也都神采奕奕。再看上下,水肥稻豐、牧笛聲聲。劉備禁不住撫掌感慨:“富哉,彼日之樂乎,美味也!”
後來,民間爭相仿製。可能就從那時候起,米粉這種美食就登上老百姓的餐桌了。

生產製作

重慶米粉在米粉界的地位是絕對不可撼動的。作為著名的美食之都的一道傳統小吃,重慶米粉,以其悠長的歷史,精細的做工,個性十足而又千變萬化的味道,征服了四面八方的食客,在全國米粉界,穩居前三。
重慶米粉是指以大米、綠豆、香菇、蔬菜為原料,經浸泡、蒸煮、壓條等工序製成的條狀、絲狀米製品。從形狀上可分成寬、中、細三種,口味上則簡單地分成清湯和紅湯兩大類。紅湯米粉麻辣鮮香,清湯米粉爽口潤腸。而最個性的口味,則來自那些風格鮮明的臊子湯里。重慶米粉一般都是在開水裡面燙熟,這一點和火鍋有些異曲同工之處,眾所周知,重慶火鍋是“燙”的,然後將燙熟的米粉盛於碗中,加入少許鹽、味素、蒜泥、香菜、蔥花等調料,再加入早已熬得十分有味的臊子湯和臊子。聞其香,觀其色,已經可以讓你咽口水了。
重慶米粉的臊子湯,都是有講究的。
紅燒羊肉米粉,就是用紅燒羊肉的肉和湯,配著米粉食用。重慶的紅燒羊肉米粉,武隆仙女紅最有代表。如今的武隆,隨處可見羊肉米粉館,傳統的早餐裡面,羊雜湯和羊肉米粉總是位居榜上。這兩種食物,據說都與當年的戰爭有莫大的關係。武隆的紅燒羊肉粉,臊子湯相當的講究:一定是選用當地的狗高山黃山羊,這種羊肉肉偏瘦,較之北方一些地方的羊肉,膻味要小一些,同時要用儘量多的帶骨肉來熬湯,這樣湯里羊骨的味道特別的香。首先,熗一大鍋,倒入食用油,鍋辣了以後,加入豆瓣,乾辣椒,乾花椒,八角,老薑,將這些調料中火翻炒,炒出香味後,將宰成拇指頭大小的羊肉放入鍋中和調料一起炒,在炒到羊肉變顏色,羊油開始出來的時候,倒入開水(一定是才燒開的),小火熬制,待到羊肉入口輕輕一咬便肉爛骨裂,才算熬製成功。美味羊肉再配以武隆當地製作的水粉,絕對算得上人間美味一絕。
重慶人喜歡小面,喜歡牛肉麵,同樣,重慶的牛肉米粉、牛筋米粉也是一絕。牛肉大砣,入味,有嚼勁而不費勁。和紅燒羊肉不同,重慶的紅燒牛肉湯,一般是先將一整塊牛肉煮個三四分熟,然後切砣砣,大小估計要看切肉的人的心情來定,之後進行紅燒牛肉的常規做法,肉一定要燒得耙,牛油的味道一定要煮出來,因為這樣,重慶的牛肉米粉的味道,總會讓人聯想到火鍋的味道,重慶火鍋也是以其特別的牛油香和特別的麻辣征服了世界。
渝派清湯米粉的代表,可能要算雞湯米粉和三鮮米粉了。雞湯米粉一定是用快要成年的雞,熬湯,這樣雞肉更嫩,湯要清,原汁原味的雞湯、雞肉,加以燙熟的米粉,放入少許鹽蔥花即可食用,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三鮮米粉或米線,一般是用砂鍋來煮,用砂鍋燒一小鍋開水,下少許姜米,水開了以後,加入勾過芡的瘦肉絲,豬肝片,黃花,豆芽,少量西紅柿,木耳,海帶條,一起煮出香味,加泡好的米粉或米線,稍稍一煮,也幾乎是燙熟的,入口,絕對的鮮,重慶的三鮮米粉,說是三鮮,其實各種鮮。

食用指南

米粉家族,日益壯大

重慶的米粉家族,陣容龐大,在主城區,米粉館散落各處,同時基本上賣小面的店都賣米粉或米線。重慶米粉,發展到如今已經數不清楚到底有些什麼口味了,確實,口味來自於想像力,而這座城這城中的人,從來不缺乏想像力,看看這些名字,重慶米粉的整個家族的陣容已經可見一斑:紅燒羊肉粉,紅燒牛肉粉,牛筋粉,鱔魚粉,泡椒雞雜粉,雞湯粉,三鮮粉,羊雜粉,肥腸粉,酸菜肉絲米線、綠豆米粉、黃豆米粉、白米粉……在周邊一些區縣,米粉也是傳統的美食,並且保持著傳統的味道。
武隆米粉有著上千年的歷史:相傳是東漢末年劉備入川時,有個隨軍火頭軍叫張同甘,把技術帶來重慶武隆。此工藝的製作精細,是用三分之二的米和三分之一的米飯同在水中侵泡,磨成漿,再蒸一層晾一層,晾乾後疊齊,切成絲,再用漲水煮熱即食。此工藝千年延續到今,在全國幾乎沒有。武隆的白米粉和綠豆粉,相當的講究,武隆米粉,與其他地區的米線、原材料無異,食用方法也基本接近,但因其獨特的加工工藝,使其食用起來更有特色。武隆米粉在加工過程中,會經過一道非常關鍵的環節,就是將已經加工稱片狀的米粉稍加蒸製以後,掛竹竿上陰晾一天,然後再切成條狀米粉備用。這樣使武隆米粉食用起來更有筋斗,沒有其他地區的米粉入口即粉沒有咀嚼感的現象,所以受到廣泛歡迎。
重慶各區各地,米粉千姿百態。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調料上的新鮮齊全,重慶人都知道,沒有好的調料,是做不出一碗讓人心滿意足的米粉的。
如今,很多外地的米粉店也出現重慶城的大街小巷:貴州的花溪牛肉粉、羊雜羊肉粉;雲南的過橋米線、土雞米線;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江西的特色炒粉……也和著重慶本土米粉一起,為這座城市裡生活的越來越好吃的那些人提供味蕾的享受,也隨著這座城市的變化變化著它固有的味道,也慢慢地成為了重慶米粉家族的一員。
重慶米粉

米粉靈魂

千年沉澱,米粉靈魂
原料選材
香米需要武隆高山傳統香糯米,糯而細膩,香而醇厚。
綠豆需要武隆高山農家傳統小粒綠豆,酥、脆、香。
蔬菜需要武隆高山生態蔬菜,富含葉綠素,營養豐富。
佐料精製
重慶米粉所需的佐料大約在十種以上:鹽、味素、醬油、蔥花、姜水、蒜水、油辣子海椒、花椒麵、花生茉、榨菜粒、豬油、麻油、芽菜、老壇酸菜。而這數十種佐料中“高湯”堪稱重慶米粉的靈魂,直接會導致一碗米粉的成敗。

媒體報導

華龍網《重慶區縣這些米粉 好吃到捨不得走了 》(2016.4.18)
武隆
武隆特有的紅湯羊肉米粉,不吃不知道,一吃成主顧。羊肉湯香而不膻,加上辣椒、山椒、豆瓣等進行調味,不會掩蓋羊肉湯底的鮮香還增加一分麻辣。米粉上鋪有薄薄的羊肉片,肉嫩而無膻味,秘訣就是採用武隆本地黑山羊肉。
武隆榨海椒米粉,全國僅有,紅湯味型。用武隆地道榨海椒炒制為米粉的調料,加一點點肉絲、韭菜炒在裡邊,米粉煮好之後,加上高湯、榨海椒,一碗美味的榨海椒米粉就大功告成,那個香、鮮、辣就是不一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