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

重慶文理學院新材料技術研究院是我校從事新材料領域多學科交叉研究的科研機構,其前身是2009年11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塗銘旌教授創建的“重慶文理學院材料交叉學科研究中心”,2013年12月更為現名。

一、特色鮮明的辦院理念
1.“大愛無疆,科教報國”的團隊精神;
2.植根永川,服務重慶,面向全國;
3.材料套用研究一體化,即成果產業化、商業化、示範產業化、規模效益化;
4.“政、產、學、研、資、民”聯合辦學;
5.跨學科交叉研究、協同創新;
6.培養優秀材料工程師;
二、特色明顯的科研機構
在塗院士的帶領下,今天的新材料技術研究院已逐步發展成“光電材料與器件”、“先進材料與成型技術”領域的科研機構,已成為重慶市級的科技研發基地、成果孵化基地、優秀材料工程師培訓基地和國內外學術交流重要場所。
1.微納米光電材料與器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級)
2.百川興邦眾創空間(國家級)
3.微納米光電材料與器件協同創新中心
4.光電薄膜與器件重慶市工程實驗室
5.重慶市光電材料與器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6.中俄澳納米光電材料技術國際聯合研發中心
7.重慶光電材料與器件協同創新研究院
8.重慶市高校微納米材料工程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9.重慶市工程師創新能力培養訓練基地
10.重慶市博士後科研工作站
11.重慶市材料科學與工程重點學科
12.重慶高校新材料開發及套用創新團隊
13.院士專家工作站
研究院還建有重慶市永川區新材料套用研究實驗室、重慶市永川區材料測試分析中心、永川區大學科技園等3個區級平台,與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工學院、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貴州科學院、深圳萊寶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四聯儀器儀表集團有限公司等共建15個科研平台(聯合實驗室)。
三、指向明確的辦院目標
貫徹“強研、育才、推產、建院、創富”的研究院建設方針,打造一個特色明顯的科技研發基地,建設一個素質優秀的材料工程師培養基地。
四、設施齊全的科研條件
目前,材研院已建成面積約5000平米的實驗樓和6000平方米的成果轉化及產業孵化場地。正在規劃建設面積約10000平米的光電大樓,屆時材研院總面積將達到20000平米。
材研院擁有6000餘萬元的實驗及分析檢測儀器設備。分析檢測類設備如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同步熱分析儀、原子力顯微鏡、雷射粒度儀、紫外-可見光-近紅外分光光度計等總計約2000萬元;材料合成設備如多功能卷對卷精密塗布機、高真空有機/無機熱蒸鍍系統、物理氣相沉積、等離子化學氣相沉積、高精度數字噴墨列印系統、精密絲網印刷機、雷射刻蝕系手套箱真空蒸鍍系統、賽貝克係數測試儀、熱導係數測試儀統等總計約2500萬元;建有LED用螢光粉與燈具系統、PVD超硬塗層、特種微納米塗料、微納米成型系統等小試、中試示範生產線設備價值總計約1500萬元
五、素質優秀的科研團隊
近年來,以塗銘旌院士為核心,材研院吸引和匯聚了一大批國內外優秀學者,現已形成57人的高層次團隊。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重慶“百人計畫”學者2人,重慶市青年骨幹教師2人,巴渝海外引智計畫學者6人,留學歸國人員10人,高級職稱24人。
六、緊扣目標的研究方向
材研院科研工作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圍繞“光電材料與器件”、“先進材料與成型技術”兩大領域開展基礎科學和關鍵技術研究,重視成果的孵化、產業化,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主要研究方向為:
1.柔性光電材料與器件
2.無機光功能材料與器件
3.微納米敏感材料與感測器
4.微納米材料成型技術
七、正在崛起的科研成果
目前,研究院科研團隊已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2項,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專項項目1項,參與國家“863計畫”項目和科技重大專項各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畫項目1項,省市級項目80餘項,橫向項目60餘項,在研經費到帳3000餘萬元。研究成果獲省、市級科技進步獎、自然科學獎、教學成果獎近4項,近年來在國內外刊物上發表論文28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的110篇,一區28篇。申請發明專利122餘項,其中授權74餘項。主編國家級出版社出版的專著(教材)10部,指導學生參加國家級、市級專業科技競賽獲得50餘項獎勵。
八、新穎獨特的成果轉化模式
套用研究一體化,堅定不移貫徹成果轉化三化模式,即:“孵化產品化、示範產業化、規模效益化”。
九、多元化、多層次的人才培養
從長期的科學研究和工程實踐中,塗院士提煉出優秀材料工程師應該具備“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與研發能力”、“工程創新能力”、“工程管理及競爭能力”等四大工程能力,以及與之對應的十二項技能,克服目前工程人才培養“重科學輕工程、重理論輕實踐、重材料輕工藝、重論文輕轉化”的不良現象,努力構建並實施多元化創新型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體系。
研究院致力於多元化、多層次的材料工程師教育與培養平台建設,積極實施“頂天立地”的發展戰略,在培養複合型人才、優秀材料工程師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與電子科技大學、西南大學、重慶理工大學等高校已聯合培養材料工程專業碩士生42名,發表SCI論文50餘篇,6人被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北京大學、香港城市大學、蘇州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錄取為博士研究生;開設了“3+1”光電材料與器件卓越工程師實驗班,成功啟動了我校與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合作的“留俄2+2國際班”本科聯合培養教育項目,並享有推薦我院學生免試赴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的資格。此外,我院已獲批重慶市首批工程師創新能力培養訓練基地,成功承辦了5期國家人社局、市人社局的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高級研修項目,為先進制造技術、光電信息技術等行業企業培養了近400名優秀工程師。承擔多期市級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高級研修項目,承擔國家級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高級研修項目,助推重慶地區機械、電子中小企業轉型升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