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避暑休閒地產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避暑休閒地產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是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於2015年4月13日發布的檔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重慶市避暑休閒地產規劃(2014―2020年)的通知
  • 發文機關: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渝府辦發〔2015〕57號
檔案發布,檔案內容,

檔案發布

渝府辦發〔2015〕57號
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有關單位:
《重慶市避暑休閒地產規劃(2014―2020年)》已經市政府第83次常務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4月13日

檔案內容

重慶市避暑休閒地產規劃(2014―2020年)
為促進五大功能區發展戰略實施,滿足市民避暑休閒需求,引導避暑休閒地產合理開發和有序發展,形成規模適度、供需平衡、配套完備、管理規範、生態環保的避暑休閒地產產業體系,依據國家和我市有關法律法規及有關規劃,特編制本規劃。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依據五大功能區功能及發展定位,充分發揮我市山區面積大、避暑休閒資源豐富的優勢,以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生態文明理念為引領,堅持“統一規劃、市場引導、分期實施、保護生態、注重品質”的開發原則,確保避暑休閒地產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二)規劃原則。
1.特色資源、特色產業。依託全市特別是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和城市發展新區中海拔較高(主要在800―1500米)、夏季氣溫適宜(20―25℃)、森林資源豐富的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高品質的避暑休閒地產。
2.統一規劃、合理布局。依託場鎮、旅遊景區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完善的區域,科學選址,適度規模,集中打造。
3.面上保護、點上開發。控制避暑休閒地產開發強度,確保避暑休閒地產建築風貌、形態、密度、高度等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實現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和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形成“面上保護、點上開發”的綠色開發模式。
4.市場導向、分期實施。充分發揮市場引導作用,合理確定開發規模和開發時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基礎設施為前提,成熟一批,實施一批,實現避暑休閒地產市場穩步有序發展。
5.規劃銜接、協調推進。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總體規劃為依據,與旅遊、林業、環保、交通、水利、電力等專項規劃相銜接,市級部門和區縣(自治縣)通力合作,協調推進,確保規劃目標實現。
(三)規劃範圍和期限。
1.規劃範圍。在重慶市行政區域範圍內,按照氣溫、海拔等自然條件綜合確定的適宜避暑區域(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區域),涉及萬州區、黔江區、涪陵區、巴南區、江津區、南川區、綦江區、梁平縣、城口縣、豐都縣、墊江縣、武隆縣、忠縣、開縣、雲陽縣、奉節縣、巫山縣、巫溪縣、石柱縣、酉陽縣、彭水縣、萬盛經開區等22個區縣(自治縣、開發區)。
2.規劃期限。基期年:2013年;規劃期:2014―2020年,展望至2030年。
專欄1 避暑休閒地產概念及特點
避暑休閒地產概念:重慶夏季氣候炎熱的背景下,在一定海拔(主要在800―1500米)、夏季氣候適宜、居住環境舒適的地區,依託現有場鎮或旅遊景區開發的具有避暑休閒居住功能的商品住宅。
避暑休閒地產特點:1.主要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夏季氣溫在20―25℃的區域;2.居住使用主要集中在夏季;3.規劃選址主要依託城鎮或旅遊景區;4.規劃建設標準有別於城市居住區。
二、發展現狀及機遇和挑戰
(一)發展現狀及特點。
截至2013年年底,全市已開發建設避暑休閒地產項目108個,用地994公頃,綜合容積率1.17,總建築面積1161萬平方米21.3萬套,住宅面積占92%,配套設施面積占8%,住宅戶均面積約50平方米。其中:已竣工項目55個,用地189公頃,建築面積234萬平方米4.3萬套;在建項目53個,用地805公頃,建築面積927萬平方米17萬套。
上述開發項目中,累計已銷售12.2萬套,未銷售9.1萬套。2013年,銷售價格在4500―8000元/平方米,建面均價約5600元/平方米。
1.住宅戶均面積50平方米左右,主力戶型為單間配套和一室一廳的小戶型。
2.消費群體以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居民為主,占70%以上。
3.主要集中分布在海拔800―1500米的區域,居住使用時期主要集中在夏季。
(二)存在的問題。
1.規劃滯後,存在無序、過度開發問題。由於相關規劃滯後,部分區域開發建設缺乏統籌規劃,存在無序開發和過度開發的問題。
2.發展不均衡,存在分布過度集中問題。我市已開發的避暑休閒地產主要集中在武隆仙女山、石柱黃水和萬盛黑山谷三地,三地已竣工項目約占全市75%,發展不均衡。
3.配套不足,存在居住品質有待提高問題。部分已開發區域的交通、供水、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配套以及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配套不足,居住品質有待提高。
(三)發展機遇。
1.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提供了發展機遇。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有利於更好地在全市範圍內最佳化資源配置,尤其是城市發展新區、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將大力發展綠色和低碳產業,各區域實現特色發展、差異發展、聯動發展,為避暑休閒地產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2.豐富的避暑休閒資源,提供了發展空間。經過避暑氣候資源綜合評價,全市具備避暑氣候資源的區域面積約為2.7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大婁山、大巴山、武陵山等山脈,涉及22個區縣(自治縣、經濟開發區),為避暑休閒地產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空間。
3.居民消費升級,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2013年全市人均GDP已達6910美元,服務和享受型消費比重不斷提高,居民住房需求已逐步由單一居住型向品質型、功能型需求轉變,加之重慶酷暑持續時間長,避暑休閒已成為居民夏季主要休閒方式,同時人口老齡化對避暑休閒地產的潛在需求較大。根據抽樣調查,全市中高收入城鎮家庭中約有10%的家庭有購買避暑休閒地產意願,為避暑休閒地產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4.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提供了發展基礎。2013年年底,全市私人汽車保有量148萬輛,並以每年約27%的速度增加。到2020年全市鐵路運營里程將達2300公里,區縣(自治縣)鐵路覆蓋率將達80%。交通基礎設施的逐漸完善、全市私家車擁有量的持續增加為避暑休閒地產的發展提供了基礎。
(四)面臨的挑戰。
1.資源分布不集中,配套建設難度大。全市可利用避暑休閒資源空間分布分散,整合開發以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配套配建成本高,難度較大。
2.消費需求具有不穩定性,市場波動大。避暑休閒地產需求市場易受巨觀經濟形勢、房地產調控政策等影響,具有不穩定性,市場波動相對較大。
3.開發區域生態相對脆弱,生態環境保護任務重。全市避暑休閒資源近90%分布在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和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該區域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相對脆弱,開發建設過程中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相對較重。
三、發展目標及布局
(一)發展目標。
1.開發建設規模。至規劃期末,全市規劃累計建設避暑休閒地產78.3萬套、總建築面積4161萬平方米。規劃期內重點發展20個片區,規劃新增避暑休閒地產57萬套、總建築面積3000萬平方米(住宅2850萬平方米,配套設施150萬平方米),其中優先集中成片打造片區新增開發建築面積2080萬平方米。
2.建設用地規模。至規劃期末,全市避暑休閒地產累計使用建設用地4744公頃。規劃期內重點發展20個片區,規劃新增用地規模3750公頃,其中優先集中成片打造片區新增用地規模2600公頃。
3.開發建設品質。新建項目容積率不大於1.2,建築密度25%―35%,建築限高20米,居住區配套設施建築面積比例5%左右。綠色建築建設面積比例達50%以上,成品住宅率達50%以上,物業管理覆蓋率達100%。
(二)資源分布。
1.避暑氣候資源區域。經過避暑氣候資源綜合調查評價,全市具備避暑氣候資源的區域面積約2.7萬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大婁山、大巴山、武陵山等山脈,涉及22個區縣(自治縣、經濟開發區)。其中都市功能拓展區面積和城市發展新區面積共0.3萬平方千米、占12%,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面積1.4萬平方千米、占51%,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面積1萬平方千米、占37%。
專欄2 避暑氣候資源區域選擇說明
重慶地處四川盆地東南緣,北部、東部和南部分別位於大巴山、武陵山、大婁山等山脈,西北部和中部以丘陵、低山為主,立體氣候顯著,適宜避暑資源豐富。借鑑中國避暑旅遊城市綜合評價體系、避暑氣候資源指數和加拿大米茨科夫斯基旅遊氣候指數,結合重慶市地形地貌、氣候資源等特徵,綜合平均海拔、夏季平均氣溫、夏季相對濕度、夏季平均風速、年總日照時數、年降水量等6個避暑休閒資源選擇評價指標進行評價,全市具備避暑氣候資源的區域面積為2.7萬平方千米。
2.適宜開發建設區域。在全市避暑資源區域中,扣除坡度25%以上不宜規模開發建設區域、地質災害高發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禁止開發區(國家及市級自然保護區、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及市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及市級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地質公園、重要水源地、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重要水源水庫及其保護區等核心區域),結合區縣(自治縣)產業發展規劃和土地資源條件,全市適宜避暑休閒地產開發的可建設用地面積99平方千米,共46個片區,主要分布在渝南大婁山、渝東北大巴山、渝東南武陵山三大區域。其中渝南大婁山避暑開發區域可建設用地面積44平方千米、占44%,渝東北大巴山避暑開發區域可建設用地面積36平方千米、占37%,渝東南武陵山避暑開發區域可建設用地面積19平方千米、占19%。
專欄3 適宜避暑休閒資源相對集中,形成產業布局集聚格局的說明
依據山地資源的同源性原則,全市適宜避暑休閒46個片區主要集中在渝南大婁山、渝東北大巴山和渝東南武陵山三大區域,各區域內具有自然地理特徵相近、經濟發展水平相當、主要市場需求相同的特點,形成了我市避暑休閒地產集聚三大區域的布局格局。避暑休閒資源的集中和連片,有利於統籌各區域內資源配置和聯動開發,有利於區域中自然地理、人文歷史和產業發展的有機融合,有利於基礎配套和設施共享,有利於降低投入,有利於發揮區域間各自優勢、面向不同市場差異化發展。
(三)發展布局及時序。
按照“突出重點、集中打造,有序推進、綠色發展”的規劃思路,在規劃期內形成“圍繞三大避暑資源富集區、重點開發20個片區、優先集中成片打造8個片區”的全市避暑休閒地產梯度發展格局。為統籌資源配置和形成產業集聚規模,在三大適宜開發區域的46個片區中,確定20個片區作為重點發展片區(見表3―3)。在20個重點發展片區中,將距離主城主體市場和萬州等區域性中心城市次級市場較近、市場需求量較大、具有較好開發基礎、環境容量大的8個片區(見表3―3),作為優先集中成片打造片區,達到2080萬平方米開發量,占規劃新增總規模的69%。其餘12個重點發展片區根據市場需求情況,在基礎配套設施得到逐步完善的前提下,進行適時規劃開發。
其他適宜避暑休閒地產開發建設的26個片區作為2020年後遠期開發片區(見表3―4)。
專欄4 優先集中成片打造8個片區,推進產業梯度發展的說明
按照產業布局的發展極理論,通過8個優先集中成片打造片區的發展,培育各區域內產業發展增長點,發揮其示範效應,輻射帶動區域內其他開發條件較好片區開發的有序推進,這樣既能形成一定的開發規模,整體規劃建設基礎設施和公共配套設施,降低建設成本,又能避免一哄而上、無序發展,形成布局有重點、發展有時序、產業有規模、開發有管控、效益有保障的避暑休閒地產綠色發展格局。
專欄5 避暑休閒需求市場集中分布在主城和
區域中心城市兩級市場的說明
全市夏季高溫酷暑區域集中分布在包括主城在內的長江沿線河谷地帶,形成了以主城區為中心的大都市區主體市場,以萬州區、涪陵區等區域中心城市和部分區縣(自治縣)為主的次級市場,兩級市場對避暑休閒地產的需求品質、消費方式等都存在一定差異。
(四)集中成片打造區域。
1.渝南大婁山避暑開發區域。集中成片打造四面山、古劍山、黑山、金佛山等片區,依託四面山、黑山、金佛山等優質避暑資源,發揮靠近主城主體需求市場的交通區位優勢,藉助黑山谷、古劍山等已開發的避暑休閒地產市場認可度和影響力,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避暑休閒地產集聚區域,帶動渝南大婁山區域避暑休閒地產發展,新增建設規模1020萬平方米,新增用地規模1275公頃。
2.渝東北大巴山避暑開發區域。集中成片打造鐵峰山片區、羅田片區,依託於鐵峰山、七曜山等良好的避暑資源,主要針對萬州區及周邊地區消費市場進行避暑休閒地產開發,同時通過發揮滬蓉高速、滬渝高速、沿江高速、渝利高鐵等集聚和串聯作用,承接主城部分市場需求,帶動渝東北避暑休閒地產開發,新增建設規模360萬平方米,新增用地規模450公頃。
3.渝東南武陵山避暑開發區域。集中成片打造冷水和仙女山片區,依託於黃水國家森林公園、仙女山國家5A級景區和已開發的避暑休閒地產開發基礎以及市場影響力,通過發揮包茂高速、渝懷鐵路等高速公路和鐵路的集聚和串聯作用,與渝南大婁山避暑開發區域避暑休閒地產開發相互呼應,可較好承接主城消費市場需求,新增建設規模700萬平方米,新增用地規模875公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為確保規劃的順利實施,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根據各自職責,制定避暑休閒地產項目用地指南和規劃技術導則,建立土地出讓備案制度,做好用地保障工作,指導區縣(自治縣)做好片區和項目規劃,確保避暑休閒地產開發品質;指導區縣(自治縣)加強項目勘察設計施工監管,確保避暑休閒地產項目建築質量。有關區縣(自治縣)政府要加強避暑休閒地產市場調控和監管。
(二)強化規劃引導。
有關區縣(自治縣)要充分發揮規劃的引導和管控作用,依據本規劃適時調整區縣(自治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總體規劃,做好與有關規劃的銜接,最佳化布局、突出重點,對市場需求大、開發條件具備的片區先期啟動,防止無序開發。合理確定避暑休閒地產開發建設的容積率、建築密度和建築高度,使建築設計形態、風貌與當地自然人文景觀、民俗文化等元素融合,確保與當地生態景觀相協調。
(三)完善基礎設施配套。
充分落實西部大開發政策、國家級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扶貧支持政策及相關配套支持政策,整合財力物力,加快完善交通、水利、電力、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配套設施;依託場鎮和景區建設,採用“固定+臨時”的配套形式,設定臨時停車場、流動醫院、臨時菜市場等臨時設施,完善醫療衛生、社區服務、購物休閒等公共配套設施,滿足市民避暑休閒生活需要,提升住宅品質和居住生活品質。
(四)切實保障建設用地。
分類保障避暑休閒地產項目開發和配套基礎設施用地指標,避暑休閒地產開發項目用地使用城鎮工礦用地指標;交通、水利、旅遊等基礎設施用地使用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設用地指標。分類保障避暑休閒地產用地空間,對有城鎮建設用地空間的區縣(自治縣),在城鎮工礦建設用地規模內適時調整建設用地布局;對城鎮建設用地空間不足的區縣(自治縣),視開發建設情況適時安排城鎮建設用地周轉空間。有關區縣(自治縣)要結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中期評估和修改情況,按本規劃確定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時序,適當布局允許建設區和有條件建設區。
(五)嚴格保護生態環境。
避暑休閒地產發展,必須處理好開發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對世界自然遺產、國家及市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及市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及市級森林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國家地質公園、重要水源地、重要水源水庫及其保護區核心區域以及地質災害高發區等禁止開發區,嚴禁避暑休閒地產開發建設。項目在立項前必須做好環境影響評價,項目選址、規劃、設計、施工以及污水垃圾處理等環節要處理好開發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係。嚴格執行建築節能強制性標準,倡導節能、節水、節材的環保型住房建設,建設一批綠色建築示範項目。
(六)切實保護農民利益。
嚴格避暑休閒地產開發項目用地的審批管理,對項目的必要性、可行性、用地規模等,嚴格按照有關程式和標準進行審查,杜絕盲目徵用土地。嚴格規範征地程式,充分保護農民利益,嚴禁借開發之名侵害農民和農村集體組織利益,在征地過程中採用留地安置、貨幣安置、住房安置、用地單位安置以及社會保險安置等多元化安置方式,最大程度的保障失地農民的長遠生計和權益;在避暑休閒地產項目開發和日常運營過程中,以提供建築、物管、清潔等崗位的方式充分吸納當地農民就地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重慶市避暑休閒地產發展現狀統計表
功能區
地區
已開發項目數(個)
已開發項目建築面積
(萬平方米)
已開發項目用地面積
(公頃)



其中:
已竣工
其中:施工

其中:
已竣工
其中:施工

其中:已竣工
其中:施工

城市發展新區
涪陵
1

1
170

170
114

114

江津
7
2
5
30
14
16
32
12
20

南川
14
12
2
43
15
28
44
13
31

綦江
32
19
13
116
16
100
149
7
142

萬盛
15
9
6
268
60
208
232
44
188

小計
69
42
27
627
105
522
570
77
493

渝東北生態涵養發展區
萬州
4
1
3
30
9
21
28
13
15

豐都
2

2
130

130
116

116

雲陽
1

1
14

14
14

14

巫山
4
2
2
67
1
66
51
1
50

小計
11
3
8
241
10
231
208
14
194

渝東南生態保護髮展區
武隆
15
5
10
206
88
118
152
73
79

石柱
11
4
7
75
27
48
55
22
33

彭水
2
1
1
13
4
9
9
4
6

小計
28
10
18
294
119
174
216
99
117

合計
108
55
53
1161
234
927
994
189
8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