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酒池

醒酒池

醒酒池,拼音xǐng jiǔ chí,古池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醒酒池
  • 拼音:xǐng jiǔ chí
  • 注音:ㄒㄧㄥˇ ㄐㄧㄨˇ ㄔㄧˊ
  • 解釋:古池名。在 河南省 洛陽市 老城區
注音,條目,引證解釋,

注音

ㄒㄧㄥˇ ㄐㄧㄨˇ ㄔㄧˊ

條目

醒酒池

引證解釋

宋 李格非 《洛陽名園記·董氏東園》:“西有大池,中為堂,榜之曰‘含碧’。水四面噴瀉池中而陰出之,故朝夕如飛瀑而池不溢。 洛 人盛醉者走登其堂輒醒,故俗目曰‘醒酒池’。”
醒酒池是《洛陽名園記之董氏東園》著名景點之一,“董氏東園”又是董公祠(紀念東漢洛陽令董宣的祠堂)花園區水景之一。據記載,董公祠位於今老城東大街,民主街南口與東大街交叉處西側路北。原建築座北向南,東西跨院。西院為花園區,花園區依董氏東園舊址而建。園內有大可十圍之栝(檜樹,又稱圓柏),古柏旁有堂可居,南面有房數間,前有流杯亭、寸碧亭依次星落於園中,西有大池,大池正北為堂,有“含碧”匾額懸於堂前。東院為祠堂區,祠堂三間頭,二進院,原有正殿、拜殿等建築。祠堂東西寬約25米,南北長80餘米。設有前殿、二殿、大殿3座,另有廂房多間。
在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時期,古代的先人在既沒有電力更無潛水泵的條件下,僅依靠自然環境卻能把園林的水系景觀做的如此美妙,著實說明此園的水景有其高人一籌的地方,更說明唐宋時期我國在園林設計和建造方面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董氏東園最大的亮點就是這個池,據《洛陽名園記》董氏東園記載,洛陽人時遇盛醉,走入園內登堂站立屋前酒即醒,臨池而神清目明,故俗稱“醒酒池”。恐怕主要是清意幽新的水面和噴瀉的水,涼爽宜人,使人頭腦清新,這真是水景的妙用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