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龍節

舞醉龍的由來,源於一種傳說:一醉和尚在山林中突遇蟒蛇,以醉拳擊斃後斬為三段,繼而高擎死蟒揮舞。蟒血流入河中,滋生一種小樹,以河水泡樹葉飲用,竟然百病全消。大蟒遂被尊為神龍,此後便年年致祭,以謝神恩,而答謝的方式便是模擬當初的情境:舞醉龍。因澳門的魚販多來自中山,故每年的“佛誕節”,澳門魚業行會“鮮魚行總會”都要舉行“醉龍醒獅大會”,緬懷先祖,祈求平安。因盛況空前,這一天漸漸被稱為“醉龍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醉龍節
  • 英文名:Drunk dragon festival
  • 節日時間:農曆四月初八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 節日起源:祭祀、宗教
  • 節日活動:吃龍船頭長壽飯、舞醉龍巡遊
  • 節日飲食:圍台進餐,形成「龍船頭長壽飯」傳統
  • 節日意義:傳承中華民族“龍”的精神,表達了對祖國繁榮昌盛的期盼與祝福。
  • 設定地點澳門特別行政區
  • 設定時間:農曆四月初八
由來,魚行醉龍節,

由來

源於一種傳說:一醉和尚在山林中突遇蟒蛇,以醉拳擊斃後斬為三段,繼而高擎死蟒揮舞。蟒血流入河中,滋生一種小樹,以河水泡樹葉飲用,竟然百病全消。大蟒遂被尊為神龍,此後便年年致祭,以謝神恩,而答謝的方式便是模擬當初的情境:舞醉龍。因澳門的魚販多來自中山,故每年的“佛誕節”,澳門魚業行會“鮮魚行總會”都要舉行“醉龍醒獅大會”,緬懷先祖,祈求平安。因盛況空前,這一天漸漸被稱為“醉龍節”。
澳門成功把歷史古城區申報世遺後,當地旅業即一帆風順。而澳門傳統“地水南音”、“道教科儀音樂”及“魚行醉龍節”亦已成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推薦名單。

醉龍節
醉龍節醉龍節
頭條日報報導,全國共申報了三千多個項目,希望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澳門歷史博物館館長陳迎憲,對“地水南音”、“道教科儀音樂”及“魚行醉龍節”獲成功入選“非遺”深感欣慰,他指此舉可更有效保育古老行業。
列國家級推薦名單
其中“地水南音”主要由弱視或失明人士獻唱,其獨特唱腔,能充份表達社會低下階層的無助心情,但由於歌譜只在唱者腦內,要找專人紀錄歌譜作申遺之用,花上不少時間。
而“道教科儀音樂”,亦因曲詞全靠口耳相傳,加上現存曲譜以“工尺譜”寫成,整理資料就足足花了三年。澳門道教協會會長吳炳鋕表示︰“科儀音樂混合了道教北方‘全真派’和南方‘正一派’而成,曲目共五百多首。”

魚行醉龍節

則是澳門民間傳統節慶活動,源自廣東中山已經失傳的習俗。每年四月七日,澳門從事漁業批發和零售的商販,就會在街市舞木龍祈福,更會邊舞邊喝酒,踏似醉非醉的舞步。澳門鮮魚行總會會長蘇中興透露,已獲邀到上海世博表演。醉龍節只在很少的地方有慶祝活動,但在澳門卻是一個重要的節日。這是漁業行會的傳統節日,漁業人士每年都舉行獨有的醉龍醒獅大會慶祝。他們以舞醉龍方式到全澳各區巡遊。舞醉龍與中國各地盛行的方式很不同,醉龍只有頭和尾,用堅實木料製成,沒有龍身,由兩名藝人各執頭尾舞動。他們一邊舞龍,一邊喝酒,舞步似醉非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